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1)

1. 目眥瘍

(即俗謂之偷針也。)

運氣目眥方有二:

一曰熱。經云:少陰司天之政,三之氣,大火行,寒氣時至,民病目赤眥瘍,治以寒劑也。

二曰燥。經云:歲金太過,民病目赤腫眥瘍。又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目眯眥瘍,治以溫劑也。

〔世〕治偷針眼方。

南星(生為末,三錢),生地黃(不拘多少)

上一處,研成膏,貼太陽兩邊,腫自消。

又方,治偷針眼,生薑搗細盦之,淚出即愈。

白話文:

[眼皮長瘡]

中醫理論中,眼皮長瘡的情況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因為體內火熱。根據中醫理論,當人體受到陰寒之氣影響,而同時體內火氣過盛時,就會出現眼睛紅腫、眼皮長瘡的症狀,治療應使用具有清熱效果的藥物。

第二種是因為身體過度乾燥。根據中醫理論,當金氣過盛時,人們會出現眼睛紅腫、眼皮長瘡的症狀。另外,當人體受到燥邪影響時,也會出現眼睛幹澀、眼皮長瘡的情況,治療應使用溫和滋潤的藥物。

以下是一個用來治療眼皮長瘡的偏方。

取生半夏(研磨成粉,約三錢),生地黃(數量不限)。

將兩者混合後,研磨成膏狀,然後敷在太陽穴兩側,可以幫助消腫。

另一個偏方是,取生薑搗碎後敷在患處,讓淚水流出,即可緩解症狀。

2. 天蛇頭、代指

〔丹〕蒲公英草,清明時節如薺菜狀,中開一朵花如菊花者取干,與蒼耳草二味等為末,以好醋濃煎,浸洗即愈。

蒲公英忍冬酒,治天蛇頭,極效累驗。(方見乳癰門。)

〔世〕治天蛇頭。蒲公英搗細,水和調,去渣,服之。又搗渣盦患處,屢效。治天蛇頭,用

野落蘇(即兼絲子),金銀花藤,天蕎麥

上切細,用好米醋濃煎,先熏後洗。

又方用人糞雜黃泥搗之,裹在患處即愈。

〔丹〕治手指忽腫痛,名為代指。以烏梅入醋研,浸患處,立瘥。治手指腫,酸漿水,入少鹽熱浸之,冷即易。(孫真人方)

白話文:

【對於天蛇頭和代指的治療】

在清明節的時候,當蒲公英草長得像薺菜的形狀,並開出一朵菊花般的花朵,我們可以採集其乾燥部分,加上蒼耳草,兩種藥材等量混合成粉末。再使用上好的醋濃稠煮沸,然後浸泡清洗患部,這樣就可以痊癒。

另外,使用蒲公英和忍冬酒可以有效治療天蛇頭,效果顯著且多次被驗證。(此方法可參考乳癰門中的記載。)

還有一種方法是將蒲公英搗碎成細末,用水調和,去掉渣滓後服用。同時,也可以將搗碎的蒲公英渣敷在患部,這已被證明多次有效。

對於天蛇頭的治療,還可以使用野落蘇(也就是兼絲子)、金銀花藤以及天蕎麥,將這些藥材切細,再用上好的米醋濃稠煮沸,先進行燻蒸後再清洗患部。

另一個方法是將人糞和黃泥混在一起搗碎,然後包裹在患部,也能達到治癒的效果。

對於手指突然腫痛,俗稱代指的情況,可以用烏梅加醋研磨,浸泡患部,立刻就能見效。治療手指腫痛,可以使用酸漿水,加入少量鹽熱浸,一旦水冷就立即更換。(這是孫真人的方子)。

3. 甲疽嵌甲

(嵌,丘銜反)

〔《精》〕治甲疽,因剔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痛,復緣穿窄靴趼損四邊,腫焮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引上腳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方所不能療者。用綠礬五兩,形色似朴硝而綠色,置於鐵板上,聚炭封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色赤如溶金汁者是真也,候沸定汁盡,去火待冷,取出研為細末,色似黃丹,收之。先以鹽湯洗瘡,帛裹干,用此末敷之愈。

〔《靈苑》〕治甲疽胬肉裹甲,膿血疼痛不瘥。凡此疾,須剔去肉中甲,不治亦愈。或已成瘡不瘥,用乳香末、膽礬燒研等分,敷之內消愈。

〔《精》〕,勝金方,治甲疽,胬肉膿血疼痛不瘥。

用牡蠣頭厚處,生研為末,每服二錢,研靛花酒調下。如癰盛已潰者,以此末敷之,更服煎藥,一日三服。

〔丹〕嵌甲、陷甲、割甲成瘡,久年不瘥者。用烏頭尖、黃柏等分末之,洗淨貼之。

〔《精》〕華佗治嵌甲累效方。

硇砂,乳香(並研。各一錢),膩粉(半錢),橄欖核(燒存性,用三個),黃丹(一字),

上為末,以生麻油調,先以鹽湯洗淨挹干,敷之二次效。

白話文:

【甲疽嵌甲】

《精要》:治療甲疽,多因剔除指甲時不慎傷及肌肉,或是因指甲過長侵入皮肉,形成傷口腫脹疼痛。又因為穿著狹窄的鞋使腳趾受到摩擦損傷,導致腳趾周圍腫脹,滲出黃色液體,這種情況會逐漸擴散,最終可能導致五個腳趾全部腐爛,並且腐爛會慢慢向上延伸至腳背,周圍開始冒出泡泡,就像是被火燒傷的傷口,病情日夜加重,一般的醫療方法無法有效治療。使用綠礬五兩,其形狀和顏色類似於朴硝但呈綠色,將它放在鐵板上,堆疊木炭圍繞,猛烈吹風使火勢旺盛,綠礬開始沸騰,當它熔化成像溶化的金色液體時,這就是真的綠礬了。等到沸騰停止,液體蒸發完畢,熄滅火源等待冷卻,然後取出研磨成細粉,其顏色應類似黃丹,妥善保存。首先以鹽水清潔患部,用布包裹吸乾水分,再塗抹此粉末,可以達到治療效果。

《靈苑》:治療甲疽,胬肉包覆指甲,伴隨膿血和劇烈疼痛。這種疾病通常需要將肉中的指甲剔除才能痊癒,若已形成傷口且未見好轉,可用乳香粉和膽礬燒製後等量混合研磨,塗抹在患部可使內部炎症消退,從而得到康復。

《精要》:勝金方,治療甲疽,胬肉膿血疼痛難以痊癒。

選擇牡蠣殼較厚的部分,生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研磨的藍色花酒調和服用。對於已經潰爛的嚴重病竈,可將此粉末敷在上面,同時口服煎煮的藥物,每日三次。

《丹溪心法》:針對嵌甲、陷甲、割甲造成的長期不癒合的傷口。使用烏頭尖端和黃柏等份研磨成粉末,清洗乾淨後貼敷在患處。

《精要》:華佗治療嵌甲的累積有效方。

硇砂,乳香(均需研磨。各取一錢),膩粉(半錢),橄欖核(燒至保持原有特性,用三個),黃丹(微量),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以生麻油調和,先用鹽水清潔患部並吸乾水分,再敷上藥膏,兩次即可見效。

4. 乳癰乳岩

〔丹〕乳硬論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怒忿所逆,鬱悶所遏,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膿。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滯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於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

失此不治,必成癰癤。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細研石膏;行汙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消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或湯或散,加減隨意消息,然須以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彼村工喜於自衒,便妄用針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憫。

若夫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憂怒郁遏,時日積累,脾氣消沮,肝氣橫逆,遂成隱核,如鱉棋子,不痛不癢,十數年後,方為瘡陷,名曰乳岩。以其瘡形嵌凹似巖穴也,不可治矣。若於始生之際,便能消釋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後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予族侄婦年十八歲時,曾得此,察其形脈稍實,但性急躁,伉儷自諧,所難者後姑耳。

遂以單方青皮湯,間以加減四物湯行經絡之劑,兩月而安。此病多因厚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又有滯乳,因兒口氣吹噓而成。又有拗怒氣激滯而生者,煅石膏、燒樺皮、栝蔞子、甘草節、青皮,皆神效藥也。婦人此病,若早治之,便可立消。有月經時,悉是輕病,五六十後,無月經時,不可作輕易看也。

乳癰

青皮,栝蔞,橘葉,連翹,桃仁(留尖),皂角刺,甘草節,破多,加參、耆。

〔《精》〕,神效栝蔞散,治乳癰乳岩,神效。丹溪亦云:妙捷。恐貧賤之家,未能辦集者,用後蒲公英草尤妙。

栝蔞(一個,去皮焙為末,子多者有力),甘草(生),當歸(酒浸,焙。各半兩),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二錢半),

上為末,用無灰酒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作三服,食後良久服。如有奶岩,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氣已成,能化膿為黃水。毒未成,即於大小便中通利。如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度。

立效散與前方間服神妙,但於栝蔞散方,減去當歸,加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是也。

〔《本》〕蒲公英草,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用酒煎更妙,渣敷患處。

〔丹〕蒲公英在處田間路側有之,三四月開黃花似菊,味甘,解毒散滯,意其可入陽明太陰經,洗淨細研,以忍冬藤濃煎湯,入少酒佐之,隨手便欲睡,睡覺已失之矣。

〔云〕,張氏橘皮湯,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神效。因小兒吹乳變成斯疾者,並皆治之。用陳皮一味,湯浸去白,曬乾,麵炒微黃,為細末,麝香研酒調二錢。初發覺赤腫疼痛,一服見效。

白話文:

乳房硬塊、乳房腫瘤

乳房是陽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乳頭則屬於厥陰經脈。哺乳的母親如果不知道好好調養身體,容易因為憤怒或受到壓抑,心情鬱悶,或是攝取過多肥膩的食物,導致厥陰經脈的氣血運行不暢,乳腺不通,乳汁無法排出;同時陽明經脈的氣血過於旺盛,產生熱邪而化膿。

另外,有些哺乳的嬰兒,如果體內有痰液滯留,口氣燥熱,含著乳頭睡覺,熱氣吹到乳房,也可能導致乳房結塊。在剛開始出現硬塊時,就要忍著疼痛,輕輕揉捏使其稍為軟化,並讓嬰兒吸吮,使乳汁排出,這樣就能夠消散。

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就可能形成乳癰(乳房膿瘍)。治療方法是疏通厥陰經的氣滯,用青皮;清瀉陽明經的熱邪,用細磨的石膏;促進淤濁的血液運行,用生甘草節;消腫解毒,用栝蔞子。還可以加入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等藥材,可以煎湯或製成散劑服用,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並用少量酒來輔助藥效。如果在腫脹處用艾草灸兩三次,效果會更快。那些鄉野郎中喜歡炫耀自己的技術,隨意用針刀治療,反而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實在可悲。

如果婦女因為夫妻不和睦,或是婆媳關係不好,長期處於憂愁憤怒、壓抑的狀態,導致脾氣虛弱,肝氣鬱結,就可能形成隱藏的硬塊,像鱉棋子一樣,不痛不癢。經過十幾年後,才可能形成潰爛的瘡口,這種情況就叫做乳岩(乳癌),因為瘡的形狀像凹陷的岩洞一樣,到這個地步就難以治療了。如果在剛開始出現硬塊時,就能夠去除病根,使心情平靜、精神安定,然後再施以治療,或許還有康復的機會。我的族姪媳婦在十八歲時,曾患上這種病,我觀察她的脈象稍為實熱,但性格急躁,與丈夫相處還算和睦,只是婆婆比較難相處。

我用單方的青皮湯,搭配加減四物湯來疏通經絡,兩個月就治好了。這種病多是因為過食肥膩食物,導致濕熱痰液停留在體內,與滯留的乳汁相互搏擊而成。也有些是乳汁滯留,因為嬰兒口氣吹噓而形成的。還有些是因為憤怒或情緒激動導致氣滯而產生。煅燒的石膏、燒焦的樺樹皮、栝蔞子、甘草節、青皮,都是效果很好的藥材。婦女的這種病,如果及早治療,就能夠很快痊癒。在月經期間,病情通常較輕,但到了五、六十歲月經停止後,就不能輕忽看待了。

乳癰的藥方

青皮、栝蔞、橘葉、連翹、桃仁(留尖)、皂角刺、甘草節、破多,可加入人參、黃耆。

《精》記載的神效栝蔞散,治療乳癰、乳岩,效果極佳。朱丹溪也說此方效果迅速。擔心貧困人家無法備齊藥材,可以用蒲公英代替,效果也很好。

栝蔞(一個,去皮焙乾磨成粉,子多的效果更好)、甘草(生)、當歸(用酒浸泡後烘乾,各半兩)、乳香(另外研磨)、沒藥(另外研磨,各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無灰酒三升,在銀或石器中用慢火熬煮至一升,取出清汁分三次服用,飯後過一會兒服用。如果有乳岩,就服用此藥,可以杜絕病根。如果毒氣已經形成,可以化膿為黃水排出。如果毒氣尚未形成,可以從大小便中排出。如果病情嚴重,可以再次服用,以病情好轉為度。

立效散與栝蔞散交替服用,效果非常好,但要將栝蔞散方中的當歸去除,並加入紫色皂角刺一兩六錢。

《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草,味甘平,無毒,主要治療婦女乳癰腫脹,用水煮汁服用或外敷,都能立即消腫。用酒煎煮效果更好,藥渣可以敷在患處。

朱丹溪說,蒲公英在田間路邊都可找到,三四月開黃色像菊花的花,味道甘甜,可以解毒散結,推斷它能入陽明、太陰經脈。將其洗淨細磨,用忍冬藤濃煎的湯,加入少量酒來輔助藥效,服用後會想睡覺,睡醒後病痛就消失了。

張氏橘皮湯,治療乳癰,未結塊時可以消散,已結塊時可以使其潰破,對疼痛劇烈難忍的患者,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因為嬰兒吹乳而引起的疾病,也可以用此方治療。用陳皮一味,用湯浸泡去除白膜,曬乾,用麵粉炒至微黃,磨成細粉,用麝香研磨,以酒調和服用二錢。初發覺紅腫疼痛時,服用一劑就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