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4)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4)
1. 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
不治,五十餘日死。
〔《靈》〕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治見經虛條。)
〔涓〕湧泉疽,腫起發太陰,如伏鼠。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發清膿,赤黑者死,白者可治。(太陰,尻尾前是也。)
〔《靈》〕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色,癰腫內薄於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股脛,劉涓子作股陽。)發於股陰,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死。
〔涓〕陰疽,發腿髀及陰股。始發腰強,數飲不能多,七日發堅腫脹惡疼,心煩躁,死不治。
〔《靈》〕發於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堅如石者,用生樟陸根擦之則效。)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於陽者,百日死。發於陰者,三十日死。(陽謂諸節之背,陰謂諸節之膕郄間。劉涓子云:應者,內發透外也。
)發於脛,名曰兔齧。其狀如赤豆,至骨,急治之,不急治,害人也。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不急治之,百日死。發於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治去之。其狀黑者不可消,輒益。
不治,百日死。發於足指,名曰脫癰。其狀赤黑者,死不治。不赤黑者不死。治之不衰,急斬之,否則死矣。
〔涓〕瘇敦疽發兩足指,五日不穴,死。四日可刺,其色發黑癰者不堪,未過節者可治。陽疽起足跗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刺,發赤白膿血不多,其瘡上癢及赤黑者死。禽疽,始發者如疹數十處,如拳打之狀,發寒齒噤。如此者,十四日死。十日可刺,導引膿出即愈。衡疽發如腫,或時復往來,可要其所刺之,導引膿出即愈。
〔丹〕,琥珀膏
歸鬚,川芎,黃耆梢,蜂房,細辛,皂角,升麻,甘草梢,蓖麻子,木鱉子,芍藥,白蘞,獨活,川椒,藁本,防風梢,枸杞子,菖蒲,降真香,官桂,栝蔞,蘇木,白芷,杏仁,黃連,槐枝(以上各一兩),琥珀,沉香,木香,丁香,藿香,零陵香,雲母石,乳香,雄黃,硃砂,安息香,甘松(以上各二錢半),輕粉,麝香(各一錢),發灰(五錢),白礬(枯,一兩,以上十六味為極細末),羊腎脂(四兩),蟾酥(二兩),香油(四斤),黃丹
上先以前二十六味銼,槌碎,用水五升,文武火熬至二升半,去渣。再用水五升,又熬至二升半,去渣,與前汁一處慢火煎,用槐枝不住手攪成膏,用瓷器盛,頓起。將後琥珀等十六味研為極細末,用紙包起,於前膏內,下淨羊脂四兩,真酥二兩,同膏入香油內攪令勻,以文武火熬膏內水盡,用紙捻點油燒不爆為度漸入黃丹,以二兩五錢重為一次,仍用槐枝不住手攪,滴水中不散,軟硬得所。如軟添黃丹,如硬添油,再上火熬。
白話文:
如果癰疽不治療,大約五十多天就會死亡。
如果癰疽長在尾椎骨附近,稱為「銳疽」,它的症狀是又紅又硬又大,要趕快治療,不治療的話,三十天左右就會死亡。(治療方法在經虛條有提到。)
如果癰疽長在腳底的湧泉穴附近,腫起來像伏著的老鼠,是從足太陰經脈發出的。二十天內如果沒有潰爛流膿就會死亡。十天時可以刺破,如果流出清膿,且是白色的,還能治療;如果流出的是紅黑色的膿,就會死亡。(這裡說的太陰,指的是尾椎骨前方的部位。)
如果癰疽長在股骨或小腿上,稱為「股脛疽」,它的症狀是顏色變化不明顯,腫塊內部是薄薄的一層在骨頭上。不趕快治療,三十天就會死亡。(股脛,有的人說是股陽。)如果癰疽長在大腿內側,稱為「赤施」,不趕快治療,六十天就會死亡。如果長在兩腿內側,不治療,十天就會死亡。
如果陰疽長在腿部或大腿內側,剛開始發病時腰部會感到僵硬,喝水卻喝不多,七天後會形成堅硬腫脹且疼痛的腫塊,讓人感到心煩躁,不治療就會死亡。
如果癰疽長在膝蓋,稱為「疵疽」,它的症狀是腫大,顏色沒有改變,又冷又熱而且堅硬。不要用石頭去壓它,壓了會死。要等到它軟化時,才可以去壓它,這樣才能活下來。(如果硬得像石頭,可以用新鮮的樟樹根或陸英根擦拭,就會有效。)凡是癰疽長在關節處,而且是對應的,就無法治療。如果長在關節的陽面,一百天會死;如果長在關節的陰面,三十天會死。(陽面指的是各個關節的背面,陰面指的是各個關節的彎曲處。有人說所謂對應,是指從內部發病而透出到外面的意思。)
如果癰疽長在小腿上,稱為「兔齧」,它的症狀像紅豆一樣,會侵蝕到骨頭,要趕快治療,不趕快治療會害死人。如果癰疽長在內踝(腳踝內側),稱為「走緩」,它的症狀是顏色沒有改變。多次刺破它並疏通經絡,可以止住寒熱,就不會死。如果癰疽長在腳的上方或下方,稱為「四淫」,它的症狀是腫得很大,不趕快治療,一百天就會死。如果癰疽長在腳的旁邊,稱為「厲癰」,它的症狀不大,剛開始從小腳趾開始發病,要趕快治療去除。如果看起來是黑色的就無法消退,而且會越來越嚴重。不治療,一百天就會死。如果癰疽長在腳趾上,稱為「脫癰」,它的症狀是紅黑色的,不治療就會死。如果不是紅黑色的就不會死。治療後沒有好轉,就要趕快截肢,不然會死。
如果「瘇敦疽」長在兩個腳趾上,五天內沒有潰爛流膿就會死亡。四天時可以刺破,如果潰爛流膿處呈現黑色的就沒救了,如果還沒有擴散過腳趾關節還可以治療。陽疽從腳背或腳底開始長,二十天沒有潰爛流膿就會死亡。十天時可以刺破,如果流出的膿血不多,呈現紅白色,而且瘡口上面會癢或是紅黑色的,就會死亡。禽疽剛開始發病時像疹子一樣,會有數十處,像被拳頭打到一樣,發病時會感到寒冷,牙關緊閉。像這樣的話,十四天就會死亡。十天時可以刺破,引導膿液流出就會痊癒。衡疽發病時像腫塊一樣,有時會時好時壞,可以找準地方刺破,引導膿液流出就會痊癒。
(以下為藥方)
琥珀膏的配方: 當歸鬚、川芎、黃耆梢、蜂房、細辛、皂角、升麻、甘草梢、蓖麻子、木鱉子、芍藥、白蘞、獨活、川椒、藁本、防風梢、枸杞子、菖蒲、降真香、官桂、栝蔞、蘇木、白芷、杏仁、黃連、槐枝,以上各一兩。 琥珀、沉香、木香、丁香、藿香、零陵香、雲母石、乳香、雄黃、硃砂、安息香、甘松,以上各二錢半。 輕粉、麝香,各一錢。 髮灰,五錢。 白礬(燒過),一兩。(以上十六味磨成極細粉) 羊腎脂,四兩。 蟾酥,二兩。 香油,四斤。 黃丹
首先將前二十六味藥材切碎、搗碎,加入五升水,用文火慢熬煮到剩二升半,去除藥渣。再加入五升水,又熬煮到剩二升半,去除藥渣,將兩次熬煮的藥汁混合在一起,用小火慢煮,用槐樹枝不停攪拌成膏狀,用瓷器裝起來,靜置。再將後面的琥珀等十六味藥材磨成極細粉,用紙包起來,加入之前的膏藥中。加入淨羊脂四兩、真酥二兩,一起加入香油中攪拌均勻,用文火慢煮,等到膏中的水分都煮乾,用紙捻沾油點燃時不會爆裂的程度。慢慢加入黃丹,每次加入二兩五錢,並用槐樹枝不停攪拌,滴在水中不會散開,軟硬度要適中。如果太軟就加黃丹,如果太硬就加香油,然後再放到火上熬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