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1)

1. 潰瘍

上件,先熬麻油熱,下桃、柳枝熬令半焦,以綿裹當歸、杏仁同煎,至柳枝黑焦為度,去藥渣,濾油澄淨,抹去銚中渣滓令淨,再上令沸,旋旋入黃丹,熬成滴水中不散為度。

寒瘡熱膏藥

與寒膏藥同,只將當歸身改作當歸梢,桃、柳枝分兩倒過便是。

劉氏貼發背癰疽,膿盡四面皮黏,恐有膿毒攻起,宜用,逼毒散,方。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小豆(二兩),雄黃(一錢),

上為末,水調敷。

治發背癰疽,膿盡生肉平滿,宜用緊瘡口,生肌青散子,。

槿花葉(盛時收,陰乾,取四兩為末),青赤小豆,白芨(各二兩),

為末,臨時用槿花末三錢匕,白芨、小豆末各一錢匕,相和新汲水調攤紙上貼四畔,中心瘡口不用貼。

〔垣〕斂瘡口方,木香檳榔散,用之決無疼痛,以蠟油塗覆瘡上,生肌斂肉,甚速,必無惡血,瘡口疾合,易取平復,惟膏粱熱瘡所宜用也。貧人害地之寒濕外來寒瘡者,禁不可用。

木香,檳榔,黃連(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依前調用,濕則干貼。

治寒瘡斂瘡口藥。

當歸身(一錢,洗淨,曬乾),青皮(二分,去白),木香(一分),黃連(五分),

上四味,為極細末,蠟油調塗,取效甚速。

〔《保》〕瘡口大者,,乳香散,。

寒水石(煅),滑石(各一兩),乳香,沒藥(各半兩),腦子(少許)

上各研細和勻,少許摻瘡口上。

〔《撮》〕,桃紅散,斂瘡口,定痛,闢風邪。

滑石(四兩),乳香,輕粉(各二錢),小豆粉(一兩),寒水石(三兩,煅)

上為細末,乾摻口上。一方改小豆粉為定粉。

〔《精》〕有人患背疽已潰,如碗麵大,視五臟僅膈膜耳,自謂必死。用大鯽魚一枚,去腸臟,以羯羊糞入其中,烘焙焦黑極燥,為細末,乾摻之,瘡口遂收,至今無恙。此方累用有效,須候膿少,欲生肌肉時用之。

〔《保》〕又方治瘡口久不收。

小椒(去目,炒黑,一錢),定粉,風化硝(二錢),白礬(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末摻之。

〔《精》〕,生肌散

寒水石(銼),滑石,烏魚骨,龍骨(各一兩),定粉,密陀僧,白礬灰,干胭脂(各半兩),

上為細末,乾摻用之。

平肌散,治諸瘡久不斂。

密陀僧(煅),花蕊石(煅),白龍骨(各一兩),乳香(另研),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末,和勻乾摻。

〔丹〕《精要》論癰疽久而瘡口不合,其肉白而膿血少,此為瘡口冷滯,乃病氣血枯竭,不潮於瘡,遂致如此。用北艾葉一把,入瓦器內濃煎湯,避風處乘熱用艾湯澆洗瘡口四圍淨肉,以絹帛兜艾葉乘熱澆沃,一日一次。洗了,須避風,仍燒松香以煙燻瘡口,良久,用神異膏貼之,不可與厭穢之人見。

白話文:

潰瘍

先將麻油加熱,放入桃枝和柳枝熬煮至半焦,然後用棉布包著當歸和杏仁一同煎煮,直到柳枝變成黑色焦炭的程度。去除藥渣,過濾油使其澄清乾淨,把鍋底的殘渣清除乾淨,再次加熱至沸騰,慢慢加入黃丹,熬製成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的狀態。

寒瘡熱膏藥

做法與寒膏藥相同,只是將當歸身改成當歸梢,桃枝和柳枝的用量對調即可。

劉氏用來貼敷背部癰疽,當膿液排盡,四周的皮膚黏連時,擔心會有膿毒再次發作,適合使用逼毒散這個藥方。

藥方: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小豆(二兩),雄黃(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

治療背部癰疽,當膿液排盡,開始長出新的肌肉組織時,適合用緊瘡口、生肌青散子。

藥方:槿花葉(盛開時採收,陰乾,取四兩研磨成粉末),青赤小豆、白芨(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臨時使用時,取槿花粉末三錢,白芨和小豆粉末各一錢,混合後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成糊狀,攤在紙上貼在瘡口四周,中心瘡口不用貼。

〔垣〕收斂瘡口方,木香檳榔散,使用後絕對不會疼痛,用蠟油塗在瘡口表面,可以快速生長肌肉,收斂瘡口,不會有惡血,瘡口很快就能癒合,恢復平整,特別適合富貴人家因飲食引起的熱瘡使用。但貧困人家因寒濕環境引起的寒瘡,絕對不能使用。

藥方:木香、檳榔、黃連(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按照之前的方法調和使用,如果患處潮濕,就直接將藥粉敷在上面。

治療寒瘡收斂瘡口藥。 藥方:當歸身(一錢,洗淨,曬乾),青皮(二分,去白),木香(一分),黃連(五分)。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蠟油調和塗抹,效果很快。

〔《保》〕瘡口較大者,用乳香散。 藥方:寒水石(煅燒過)、滑石(各一兩),乳香、沒藥(各半兩),腦子(少許)。 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少量撒在瘡口上。

〔《撮》〕,桃紅散,可以收斂瘡口、止痛、驅除風邪。 藥方:滑石(四兩),乳香、輕粉(各二錢),小豆粉(一兩),寒水石(三兩,煅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瘡口上。另一種做法是將小豆粉改為定粉。

〔《精》〕,有人患背部癰疽,已經潰爛,瘡口像碗面一樣大,可以看到內臟,自認為必死無疑。用大鯽魚一條,去除內臟,放入羯羊的糞便,烘烤至焦黑極乾,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瘡口上,瘡口就收斂了,至今安然無恙。這個方法多次使用有效,必須等到膿液減少,要開始長肌肉時才使用。

〔《保》〕,另一個治療瘡口久不癒合的藥方。 藥方:小椒(去除籽,炒黑,一錢),定粉、風化硝(各二錢),白礬(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

〔《精》〕,生肌散。 藥方:寒水石(研磨)、滑石、烏魚骨、龍骨(各一兩),定粉、密陀僧、白礬灰、乾胭脂(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患處。

平肌散,治療各種瘡瘍久不收口。 藥方:密陀僧(煅燒過)、花蕊石(煅燒過)、白龍骨(各一兩),乳香(另研磨)、輕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直接撒在患處。

〔丹〕《精要》認為癰疽久久不能癒合,瘡口的肉色蒼白,膿血很少,這是瘡口寒冷停滯,是身體氣血枯竭,不能滋潤瘡口所導致的。可以使用艾葉一把,放入瓦器中濃煎成湯,在避風的地方趁熱用艾湯沖洗瘡口周圍的皮膚,用絹布包裹艾葉趁熱澆在瘡口上,一天一次。洗完後,必須避風,然後用松香的煙薰瘡口一段時間,再用神異膏貼敷,不要讓不潔之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