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43)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43)
1. 盜汗
〔《衍》〕牡蠣煅過,麻黃根等分,同研極細粉,治盜汗及陰汗。
〔世〕盜汗:陰都、五里、間使。
〔扁〕盜汗:中極、氣海。虛損盜汗勞熱:百勞(三分,瀉三吸)、肺俞(四分,補三呼。)。
〔成〕盜汗者,謂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也,溱溱然出,覺則止而不復出矣。
白話文:
將牡蠣燒過後,和麻黃根等量磨成極細的粉末,可以治療盜汗和陰部出汗。
治療盜汗可以針灸陰都穴、五里穴和間使穴。
治療盜汗可以針灸中極穴和氣海穴。虛弱引起的盜汗且伴隨勞累發熱,可以針灸百勞穴(針刺三分,瀉法配合三次呼吸)和肺俞穴(針刺四分,補法配合三次呼氣)。
所謂盜汗,指的是睡著時汗液流出,不睡覺則不會出汗。當睡著時,汗液會大量滲出,醒來後就會停止不再出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