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8)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8)
1. 舌腫痛
夫舌者,心之外候也。心主血,故血出則愈。又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燔針艾火,皆失此義也。
〔無〕凡舌腫,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臥蠶,有頭尾小白,可燒鐵烙,烙頭上即消。
白話文:
舌頭是心臟在外的表徵。心臟主管血液,所以出血反而會使腫痛好轉。另外,各種痛、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旺盛,用燒針或艾灸等火療方式,都無法對症下藥。
(沒有相關內容)大凡舌頭腫脹,下面一定有像螻蛄或臥蠶一樣的噤蟲,牠們有頭尾,身體是白色的。可以用燒紅的鐵器去烙牠們,烙在頭部就能消除腫脹。
2. 舌強舌卷
〔無〕,礬石散,治風濕寒,舌強不能語。
枯礬,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安舌下。
針灸舌卷,獨取手少陽絡與筋。經云:邪客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又云:手陽明之筋,其病支痛,轉筋舌卷。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是也。
〔《診》〕舌卷,若唇青卵縮者,必死。經云:厥陰絡者,甚則舌卷,卵上縮。經又云:肝者筋之合也,肝脈弗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也。
白話文:
【舌強舌卷】
這部分談論一種用於治療因風濕寒導致的舌頭僵硬,無法正常說話的藥方。藥方成分包括枯礬和肉桂心,兩者份量相同,研磨成粉末後,每次服用約一錢,將藥粉放置在舌下。
另外,對於治療舌頭捲曲的問題,可以通過針灸手少陽絡穴和筋穴來進行。據古籍記載,如果邪氣入侵手少陽絡穴,可能會出現喉嚨痛、舌頭捲縮、口乾舌燥、心煩意亂、手臂外側疼痛以及手部活動受限的症狀,對此,可以針刺中指和食指的指甲邊緣,距離指甲末端如韭菜葉寬度的地方,每個位置刺一下。還有一種情況,即手陽明筋病發作時,會有肢體疼痛、肌肉抽搐、舌頭捲縮的症狀,治療方式同樣是使用針灸,但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針灸的次數和位置,主要原則是以患者感覺到效果為標準。
在診斷方面,如果患者舌頭捲縮,且伴有嘴脣青紫、睪丸縮小的症狀,通常預示病情嚴重,甚至可能致命。根據古籍記載,當厥陰絡受到影響時,舌頭捲縮和睪丸縮小的現象會特別明顯。另一個觀點指出,肝臟與筋骨緊密相關,肝血不夠充盈時,筋骨會變得緊繃。筋骨緊繃會牽扯到舌頭和睪丸,因此,如果患者出現嘴脣青紫、舌頭捲縮、睪丸縮小的症狀,表明筋骨已經開始衰弱,預示病情已十分危急,甚至可能在庚日病情加重,辛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