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5)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35)
1. 注夏
當此之時,無病之人,亦或有二症,況虛損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將理失所,違時伐化,必困乏無力,懶語氣短,氣弱氣促,似喘非喘,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朦朦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必大汗泄。若風犯汗眼皮膚,必搐項筋,皮枯毛焦,身體皆重,肢節時有煩疼,或一身盡疼,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黃澀,此風濕相搏也。
頭痛或頭重,上熱壅盛,口鼻氣短氣促,身心煩亂,有不樂生之意,情思慘淒,此陰勝陽之極也。病甚則傳腎肝,為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者為熱厥,四肢寒冷者為寒厥。寒厥則腹中有寒,熱厥則腹中有熱,為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漬,痹而不仁,傳為肉痿證。證中皆有肺疾,用藥之人,當以此調之。
氣上衝胸,皆厥證也。痿者,四肢痿軟而無力也,其心煩冤不止。(心神撩亂者是也。)厥者,氣逆也,甚則大逆。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須也,於前已立黃耆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湯中,每加白茯苓(二分)、澤瀉(四分)、豬苓、白朮(各一分)。如小便快利不黃澀者,只加澤瀉(二分),與二術上下分消其濕。
如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足欹側,已中痿邪者,加酒洗黃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湧出氣力。如汗大泄者,津脫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粒)、炒黃柏(五分)、炒知母(三分),不令妨其食,當以意斟酌。若妨食則止,候食進再服。取三里、氣街,以三稜針出血。
若汗不減不止者,於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濕面。夫痿者,濕熱乘於腎肝也,當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必腰下不能動,心煩冤而不止也。若身重減,氣不短,小便如常,及濕熱之令退時,或所增之病氣退者,不用五味子、澤瀉、豬苓、茯苓、黃柏、知母、蒼朮、白朮之藥,只依本病中證候加減常服藥,亦須用酒黃柏(二分或三分。)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而刑庚大腸,故用寒涼以救之。
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矣,步行不正,兩足欹側,以,清燥湯,主之。
黃耆(錢半),黃連(一錢,去須),蒼朮(一錢),白朮(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門冬,生地,神麯(炒),豬苓,黃柏(酒製),甘草(炙。各二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丹〕宋某,勞傷發熱,當作注夏治之。
黃柏(炒),升麻(各三分),黃耆,人參,木通,白芍藥(各五分),白朮(錢半),陳皮,甘草(炙。各二分),
白話文:
在夏天這個時候,即使是沒有生病的人,也可能會出現兩種狀況。更何況是那些脾胃虛弱、本來就有舊疾的人,遇到這種炎熱的天氣,如果沒有好好調理,違背了身體的自然規律,就會感到疲倦乏力、不想說話、氣短、呼吸微弱急促、像喘氣卻又不是喘氣、骨頭也感覺無力,整個人就像在夢中一樣,迷迷糊糊的,感覺好像置身在煙霧之中,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而且會大量出汗。如果汗水被風吹到皮膚,就會導致脖子僵硬,皮膚乾燥毛髮枯焦,身體感覺沉重,肢體關節時常感到煩躁疼痛,或全身都疼痛,有時會口渴有時又不會,有時小便顏色黃而且排尿困難,這都是風濕互相搏擊造成的。
有些人會頭痛或頭部沉重,感覺頭部發熱,口鼻呼吸急促,身心煩躁不安,甚至有不想活下去的想法,情緒低落,這都是陰氣過盛,陽氣衰弱到極點的表現。病情嚴重的話會影響到腎和肝,導致痿證或厥證。厥證指的是四肢感覺像在火中一樣的,是熱厥;四肢冰冷的,是寒厥。寒厥通常是腹部有寒氣,熱厥則是腹部有熱,因為脾主四肢的關係。如果肌肉變得濕潤鬆軟,麻木沒有知覺,就會發展成肉痿證。這些病症都跟肺部有關,用藥的人應該考慮到這點來調治。
氣往上衝到胸口,都是屬於厥證。痿證指的是四肢痿軟無力,心中煩躁不安。(心神慌亂也是其中一種表現。)厥證指的是氣機逆亂,嚴重的話會大逆,所以稱為厥逆。厥證和痿證常常同時出現。之前已經在黃耆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湯中加入了白茯苓(二分)、澤瀉(四分)、豬苓、白朮(各一分)。如果小便順暢不黃而且不排尿困難,只需要加入澤瀉(二分),配合白朮將體內濕氣上下分消。
如果走路不穩,腳和膝蓋痿弱無力,兩腳歪斜,已經受到痿邪侵襲的人,可以加入用酒洗過的黃柏和知母,各三分或五分,讓兩腳重新產生力氣。如果大量出汗,這是津液脫失的表現,要趕快止汗,加入五味子(六粒)、炒黃柏(五分)、炒知母(三分),注意不要影響食慾,應該視情況斟酌用量。如果影響到食慾就停止服用,等食慾恢復再服用。可以取足三里穴和氣街穴,用三稜針放血。
如果汗水一直流不停,可以在足三里穴下三寸的上廉穴放血,禁止喝酒和吃濕潤的食物。痿證是因為濕熱侵入腎和肝所引起的,應該趕快去除濕熱。不然的話,下焦的元氣會耗盡而導致軟癱,腰部以下不能動,心中煩躁不安。如果身體沉重感減輕,呼吸不再短促,小便恢復正常,而且濕熱的情況也消退,或所增加的病症已經減輕,就可以不用五味子、澤瀉、豬苓、茯苓、黃柏、知母、蒼朮、白朮這些藥物,只要依照原本的病症加減藥物服用即可,但仍然需要用酒黃柏(二分或三分)。六七月間濕氣旺盛,子能令母實,而使熱氣更旺,濕熱相合就會傷害大腸,所以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
燥金受到濕熱邪氣的侵襲,阻斷了寒水之氣的生化來源,來源斷絕,腎虧導致痿證或厥證就會大發作,腰部以下痿軟癱瘓,無法動彈,走路不穩,兩腳歪斜,可以用清燥湯來治療。
清燥湯的配方如下:黃耆(一錢半),黃連(一錢,去須),蒼朮(一錢),白朮(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門冬,生地,神麯(炒),豬苓,黃柏(酒製),甘草(炙。各二分)。
將這些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半兩,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空腹服用。
〔病例〕宋某,因勞累受傷發熱,應該按照注夏來治療。
治療的配方如下:黃柏(炒),升麻(各三分),黃耆,人參,木通,白芍藥(各五分),白朮(一錢半),陳皮,甘草(炙。各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