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21)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21)
1. 懊憹
懊憹虛煩之劇者,治法並見虛煩門。成無己云.懊者懊惱之懊,憹者鬱悶之貌。即心中懊懊,惱惱煩煩,憹憹鬱郁然不舒暢,憤然無奈,比之煩悶而甚者,懊憹也。
白話文:
對於極度的焦慮不安和精神疲憊的情況,其治療方法可參照處理精神疲憊的相關章節。成無己曾解釋,'懊'指的是內心的煩惱,'憹'則是鬱悶的表現。就是說心裡一直有種煩躁感,心裡充滿了惱怒和煩惱,鬱悶得無法釋放,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憤怒,比起一般的煩悶,這種'懊憹'的情況更為嚴重。
2. 瞀悶
瞀悶亦虛煩之甚者,治法並與傷寒虛煩同。蓋瞀者,昏也;悶者,煩也。凡瞀而不悶者,名曰昏迷。悶而不瞀者,名曰虛煩。今曰瞀悶者,謂昏迷虛煩並病。許學士所謂懊憹終夕不得臥,心中無曉會處者是也。
運氣,瞀悶者屬內熱。經云:火鬱之發,民病瞀悶懊憹。又云:太陽司天之政,三之氣,寒氣行。民病心熱瞀悶,不治者死是也。
白話文:
「瞀悶」這症狀,其實就是極度的虛弱與煩躁,其治療方式與處理感冒後的虛煩情況相同。在這裡,「瞀」指的是精神混亂,而「悶」則是心煩意亂。若只是精神混亂卻未感到心煩,這種狀態稱為昏迷;反之,只有心煩意亂但精神清晰,這種情況叫做虛煩。而「瞀悶」,就是指昏迷與虛煩同時發生的病症。就像許學士所描述的,整晚無法安眠,心裡沒有任何頭緒,正是這種情況。
從運氣學說來看,出現「瞀悶」的症狀通常和體內熱氣過剩有關。古籍中提到,當火氣鬱結爆發時,人們便會出現瞀悶與心煩的症狀。又如經典中記載,當太陽主導天氣時,第三季節的寒冷氣候下,人們容易因心臟過熱導致瞀悶,若未能妥善治療,可能就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