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21)
卷之十五·肝膽部 (21)
1. 喉痹
〔無〕,神效散,荊芥、蓖麻肉等分為末,蜜丸皂子大,綿裹含化,治喉痹語聲不出者佳。
〔丹〕又方,豬牙皂角,和霜梅為末噙之。
〔世〕治喉痹咽腫,手足不和惡寒者,用鴨嘴膽礬末,以箸蘸藥點患處,藥至即瘥,神效。
上收之之劑。
〔海〕治喉痹。取蠐螬蟲汁,點在喉中,下咽即開。
〔崔〕治喉痹壅塞不通。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乾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極驗。咽喉塞,服之皆瘥。
〔丹〕又方,用茜草一兩煎服,降血中之火。
〔世〕治咽腫。杜牛膝搗自然汁,和醋服之。(本草云:杜牛膝主血結及血塊。)
〔無〕,馬鞭草散,治患喉痹咽腫連頰,吐氣數者。
馬鞭草(本草云:馬鞭草味辛涼,破血主癥癖血瘕,通月經。)
上搗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許。又一法,用馬銜鐵,煮汁服,亦妙。
〔丹〕治喉痹。射干切一片,含咽汁。(《外臺秘要》)本草云:射干破血消癥。治療老血在心脾間,味辛涼微溫有毒。)
〔孫〕押班都知潘元從喉閉。急召孫至,於夾袋中取藥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頃潘吐出膿血立愈。翌日,潘詣孫謝曰:火急之難,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藥不能療,贈金一百兩,願求方以濟非常之急。孫以其方授之,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細銼,新瓦上焙乾為末,每用半錢吹入喉中。因曰:神方無價,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贈。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間者,此為肺絕之候,速宜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如未得參膏,或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十不全一也。
〔《素》〕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陰陽別論)
〔海〕治喉閉逡巡不救方。
皂莢(去皮弦子,生,半兩,為細末,以箸頭點少許在腫痛處,更以醋糊調藥末厚塗項上,須臾便破血出,立瘥。丹溪以雞毛蘸敷腫處尤妙。)
又,用遠志去心,水調敷項上一遭。
〔丹〕治喉痹。青艾和莖葉一握,用醋同杵敷痹處,冬月用乾者。(李亞方)
一法用青艾汁灌下。
〔《山》〕喉閉。用蛇床子燒煙,熏入喉中愈。
〔《本》〕喉中卒被毒氣攻痛者,切商陸根炙熱,隔布熨之,冷輒易,立愈。
〔丹〕有人患纏喉風,食不能下,大麥面作稀糊咽之,滑膩容易下咽,以助胃氣。(《衍義》云:以此代粥食也。若能食者,不必用此。)
〔《山》〕挫喉氣不通者,以冷水徐灌之。
《內經》刺灸喉痹法有四。今以經脈所過,咽喉取之驗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痹取之者,通六經也。
其一,取手足陽明。經云: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又云:胃足陽明脈,從大迎前下人迎,附循喉嚨。所生病者頸腫喉痹,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氣逆則喉痹卒喑,取之所別也。又曰:大腸手陽明脈,所生病者喉痹,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白話文:
[喉痹]
[無]:有個藥方叫神效散,用荊芥和蓖麻肉磨成粉,再用蜂蜜做成棗子大小的藥丸,用棉花包著含在嘴裡,慢慢融化,對於喉嚨痛到說不出話的人效果很好。
[丹]:又有一個藥方,用豬牙皂角和霜梅磨成粉含在嘴裡。
[世]:治療喉嚨痛、腫脹,而且手腳不舒服、怕冷的人,用鴨嘴膽礬磨成粉,用筷子沾藥點在患處,藥效發揮就會好,非常有效。以上是一些治療喉痹的藥方。
[海]:治療喉痹,取蠐螬蟲的汁液,滴在喉嚨裡,吞下去就會通暢。
[崔]:治療喉痹堵塞不通,取紅藍花搗爛,擠出汁液一小升喝下,以痊癒為度。冬天沒有新鮮花,可以用乾燥的花浸泡後,濃縮擠出汁液,像之前一樣服用,效果極佳。喉嚨堵塞,喝了都會好。
[丹]:又有一個藥方,用茜草一兩煎服,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火氣。
[世]:治療咽喉腫痛,用杜牛膝搗爛取自然汁,和醋一起服用。(本草記載:杜牛膝主要治療血瘀和血塊。)
[無]:有個藥方叫馬鞭草散,治療喉痹、咽喉腫痛連到臉頰,呼吸急促的人。
馬鞭草(本草記載:馬鞭草味道辛涼,可以活血化瘀,通經。)
將馬鞭草搗爛取汁,每次喝一小杯左右。還有一個方法,用馬銜鐵煮汁服用,也很好。
[丹]:治療喉痹,把射干切成薄片,含在嘴裡慢慢吞汁液。(《外臺秘要》記載)本草記載:射干可以活血化瘀。治療老舊瘀血在心脾之間,味道辛涼,稍有溫性,有毒。
[孫]:押班都知潘元從喉嚨閉塞,情況危急。急忙找來孫思邈,孫思邈從口袋裡拿出半勺藥粉,吹入潘元從喉嚨,不久潘吐出膿血就好了。第二天,潘元從去感謝孫思邈說:“危急時刻,只有您能救我,救命之恩,非藥物不能治療。”並贈送一百兩黃金,想求得藥方以備不時之需。孫思邈把藥方給了他,藥方是用豬牙皂角、白礬、黃連等分研磨,用新瓦烤乾磨成粉,每次用半錢吹入喉嚨。孫思邈說:“神方無價,怎麼能用錢來交易呢?”於是沒有接受贈禮。
如果喉痹緊急,聲音像打鼾,喉嚨感覺有痰,這是肺氣衰竭的徵兆,要趕緊用人參膏來救治。用薑汁、竹瀝稀釋後服用。如果沒有人參膏,可以先煎獨參湯救急。早服藥的,痊癒的機率有七八成,慢一點的痊癒機率只有四五成,再晚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素》]:一陰一陽結合在一起,就叫做喉痹。(《陰陽別論》)
[海]:治療喉嚨閉塞,危急時的救命藥方。
用皂莢(去掉皮和筋,生的,半兩)磨成細粉,用筷子頭沾一點點塗在腫痛的地方,再用醋調成糊狀,厚厚的塗在脖子上,一會兒就會破開出血,立刻就好。丹溪說用雞毛沾藥敷在腫痛的地方更好。
又,用遠志去掉中心,用水調和後敷在脖子上一圈。
[丹]:治療喉痹,用新鮮艾草連莖帶葉一把,用醋一起搗爛敷在喉痹處,冬天用乾燥的艾草。(李亞方)
還有一個方法,用新鮮艾草汁灌下。
[《山》]:喉嚨閉塞,用蛇床子燒煙熏入喉嚨就會好。
[《本》]:喉嚨突然被毒氣侵襲疼痛,把切好的商陸根烤熱,隔著布熨在患處,冷了就換,立刻就好。
[丹]:有人得了纏喉風,吃不下東西,用大麥麵做成稀糊吞下,因為滑潤容易吞嚥,可以幫助胃氣。(《衍義》說:用這個代替粥吃。如果能吃東西,就不必用這個。)
[《山》]:喉嚨氣不通暢,用冷水慢慢灌下。
《內經》有四種針灸治療喉痹的方法。現在根據經脈經過的部位,在咽喉取穴,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喉痹取穴,來貫通六經。
第一種,取手足陽明經。經文說:喉痹不能說話,取足陽明經。能說話,取手陽明經。又說:胃足陽明脈,從大迎穴前面向下到人迎穴,沿著喉嚨走。所生的病症是頸部腫脹、喉痹,看是盛、虛、熱、寒哪種情況,來選擇針灸穴位。又說:足陽明的分支叫做豐隆,在腳踝上方八寸,分支走向太陰經。它的病症是氣逆則導致喉痹、突然失聲,取這個分支上的穴位。又說:大腸手陽明脈,所生的病症是喉痹,看是盛、虛、熱、寒哪種情況,來選擇針灸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