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10)
卷之十五·肝膽部 (10)
1. 頭風痛
〔潔〕頭風:後谿,京骨
上手足太陽。
〔《玉》〕頭痛嘔吐:神庭(一分。)印堂(在兩眉中,沿皮透左攢竹,補三吸,轉歸元穴,退針沿皮透右攢竹,補三吸。)
〔《摘》〕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腎厥頭痛:湧泉(三分,彈針出血。)
嘗治一老婦人頭痛,久歲不已,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黑,遂用三稜針盡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數盞,後視其受病之經灸刺之,而得全愈。即經所謂大痹為惡,及頭痛,久痹不去身,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是也。
〔《甲》〕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靈主之。頭痛身熱,引兩頷急(一作痛),腦空主之。頭痛,目窗、天衝、風池主之。(以上諸穴在頭部第三行也。)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疼,懸釐主之。
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懸釐主之。醉酒風熱,發兩角眩(一云兩目)痛,不能飲食,煩滿嘔吐,率谷主之。(《千金》云:此條在風篇。)頸額榰滿,引牙齒口噤不開,急痛不能言,曲鬢主之。(以上諸穴皆在耳前也。)頭痛引頸,竅陰主之。頭風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頸頂搖瘈,牙車急,完骨主之。
(以上諸穴皆在耳後也。)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俠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頭痛目眩,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主之。(以上諸穴皆在面部也。)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頭風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欲脫,汗出寒熱,面赤頰中痛,項強不可左右顧,目系急,瘛瘲,攢竹主之。
頭眩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拆,天柱主之。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眥爛赤,項不可以顧,髀樞痛,泄腸澼,束骨主之。風眩頭痛,少海主之。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喜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豐隆主之。
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利,善嘔,三里主之。厥頭痛,面腫起,商丘主之。厥頭痛,孔最主之。頭重頂痛目不明,風到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惡風,刺腦戶主之。頭重目瞑,厥,寒熱,項強難以顧,汗不出,陶道主之。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瘲,裡急,腰股相引痛,命門主之。
〔《素》〕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平人氣象論)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
〔《脈》〕診頭痛目痛,久視無所見者死。(久視不見,見諸脈病雜法。下而不上,《甲乙經》作卒視上而不下者是。)病若頭痛目痛,脈急短澀死。(未詳其義。)
白話文:
頭風痛
頭風病:可以按壓後谿穴和京骨穴,這兩個穴位都屬於手足太陽經。
頭痛並伴隨嘔吐:可以針刺神庭穴(淺刺一分)。也可以針刺印堂穴(在兩眉之間),沿著皮膚向左邊攢竹穴方向穿刺,補三吸(一種針刺手法),然後轉回原穴,再沿著皮膚向右邊攢竹穴方向穿刺,補三吸。
因風痰引起的頭痛:可以針刺豐隆穴(深刺五分,也可以用艾灸)。因腎虛導致的頭痛:可以針刺湧泉穴(淺刺三分,並讓其稍微出血)。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老婦人,她頭痛多年,始終沒有好轉。我觀察到她手腳的血管呈現紫黑色,於是就用三稜針將這些血管刺破,放出像墨汁一樣的血數碗,然後再針對她病痛的經絡進行針刺或艾灸,結果就完全康復了。這就像《黃帝內經》所說的「大痹很嚴重,會引起頭痛,久痹不去,要觀察血管,盡可能放出裡面的瘀血」的道理一樣。
因腦風引起的頭痛,怕風怕冷,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呼吸不暢:可以按壓承靈穴。頭痛發熱,牽引兩腮感到緊繃(也有說疼痛的):可以按壓腦空穴。頭痛:可以按壓目窗穴、天衝穴和風池穴。(以上穴位都在頭部第三行)。容易打噴嚏,頭痛,發熱:可以按壓頷厭穴。因熱病引起的頭痛,牽引到眼外角感到緊繃,煩躁不安、出不了汗,牽引到下巴和臉頰感到疼痛:可以按壓懸釐穴。
因熱病引起的偏頭痛,牽引到眼外角:可以按壓懸釐穴。因醉酒或風熱引起的頭痛,兩邊額角發暈疼痛(也有說是眼睛疼痛),吃不下東西,煩躁不安、想嘔吐:可以按壓率谷穴。(《千金方》說:這一條在講述風病的部分)。頸部和額頭感到脹滿,牽引到牙齒,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劇烈疼痛說不出話:可以按壓曲鬢穴。(以上穴位都在耳朵前面)。頭痛牽引到頸部:可以按壓竅陰穴。頭風導致耳朵後面疼痛,心煩意亂、腳不聽使喚、鞋子都掉了,嘴角歪斜,頸部和頭頂顫抖抽搐、牙關緊閉:可以按壓完骨穴。(以上穴位都在耳朵後面)。頭和眼睛感到疼痛,看不清楚,後頸部僵硬,無法轉頭:可以按壓陽白穴。頭痛、頭暈,頸部僵硬,胸部和脅部互相牽引,無法側身:可以按壓本神穴。(以上穴位都在面部)。頭痛發冷發抖:可以按壓清冷淵穴。頭痛,頸部和背部感到僵硬:可以按壓消濼穴。頭風痛,流鼻涕、打噴嚏、眉頭痛、容易打噴嚏、眼睛像要脫出一樣,出汗、發冷發熱、臉紅、臉頰疼痛、頸部僵硬無法左右轉動、眼部肌肉緊張、抽搐:可以按壓攢竹穴。
頭暈、頭痛劇烈,感覺眼睛像要脫出一樣,脖子像要被拉斷一樣,產生幻覺,眼睛向上翻,脖子僵直無法轉動,突然抽搐、雙腿無力,疼痛到像要裂開一樣:可以按壓天柱穴。因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鼻子不通暢,時常打噴嚏,流清鼻涕:可以按壓風門穴。突然發病的頭痛,身體發熱疼痛,肌肉跳動,耳聾怕風,眼角紅腫、潰爛,頸部無法轉動,大腿根部疼痛,腹瀉:可以按壓束骨穴。因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可以按壓少海穴。因氣血逆亂引起的頭痛,臉部浮腫,心煩意亂,產生幻覺,喜笑不止,病因是受到驚嚇或大喜,咽喉腫痛說不出話:可以按壓豐隆穴。
因陽虛氣血逆亂導致的頭痛,身體發冷,小腹發硬,頭痛,小腿和大腿腹部疼痛,消渴症,小便不暢,容易嘔吐:可以按壓足三里穴。因氣血逆亂引起的頭痛,臉部腫脹:可以按壓商丘穴。因氣血逆亂引起的頭痛:可以按壓孔最穴。頭部沉重、頭頂疼痛、眼睛看不清楚,風邪侵入腦部導致寒冷,穿很多衣服也不覺得暖和,出汗、頭痛、怕風,可以針刺腦戶穴。頭部沉重,眼睛昏花,因氣血逆亂導致的寒熱,頸部僵硬無法轉動,不出汗:可以按壓陶道穴。頭痛像要裂開一樣,身體發熱像火燒一樣,不出汗,抽搐、腹部絞痛、腰部和大腿互相牽引疼痛:可以按壓命門穴。
《素問》認為,寸口脈(把脈部位)中間部位較短的,代表會有頭痛。(這是《平人氣象論》裡的說法)如果把脈時,感覺氣息向下沉,無法向上升,代表頭部和頸部會疼痛。
《脈經》認為,診斷頭痛和眼睛痛,如果長期看不見東西,表示將要死亡。(這裡引用的意思是,如果長期看不見東西,要看脈象的病理變化。向下沉而不上升,在《甲乙經》中是說突然看不見東西。)如果病患頭痛和眼睛痛,脈象呈現急促、短小、澀滯的狀態,也表示將要死亡。(這裡沒有詳細說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