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39)
卷之十四·肝膽部 (39)
1. 筋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廉,上臂陰,結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痹也。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里,結於胸中,循臂,下繫於臍。(臂當作胸。)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筋痛。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成伏梁唾血膿者,死不治,名曰季冬痹也。(「名曰季冬痹也」六字元誤在後「無用燔針」之下,今移在此。)
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伸。淬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艾灸亦然,今世不分寒急熱縱,皆用艾灸者,未知此理也。)
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上方也。(俱見《靈樞》經筋篇。)
形樂志苦,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全文見治法。)
諸筋病皆屬於節。經云:諸筋者,皆屬於節。又云:手屈而不伸者,病在筋是也。肝主諸筋。經云:肝主筋。又云:在臟為肝,在體為筋。又云: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是也。筋病忌風,忌食酸辛,忌久行。經云: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又云: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又云: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又云:久行傷筋是也。
白話文:
手太陰經筋:起於大拇指,沿著手指向上走,聚集在魚際後方,然後沿著寸口外側往上走,經過手臂,匯聚在手肘處,接著沿著上臂內側向上,進入腋下,再出來到鎖骨凹陷處,聚集在肩膀前方的髃穴,再向上匯聚在鎖骨凹陷處,向下匯聚在胸腔裡,散佈貫穿賁門,與賁門下方相接連到季脅。發病時,經過的部位會出現肢體抽筋疼痛,嚴重時會造成腹中氣結,胸脅緊迫,甚至吐血。治療方法是用燒紅的針來快速刺扎,以知道疼痛的程度作為刺扎的次數,以疼痛的部位作為選穴的依據,這種病症叫做仲冬痹。
手心包經筋:起於中指,與手太陰經筋並行,匯聚在手肘內側,接著往上沿著手臂內側,匯聚在腋下,然後散佈在胸脅的前後。它的分支進入腋下,散佈在胸腔中,匯聚在手臂。發病時,經過的部位會出現肢體抽筋,以及胸痛氣結。治療方法是用燒紅的針來快速刺扎,以知道疼痛的程度作為刺扎的次數,以疼痛的部位作為選穴的依據,這種病症叫做孟冬痹。
手少陰經筋:起於小指內側,匯聚在手腕的銳骨,接著往上匯聚在手肘內側,再往上進入腋下,與手太陰經筋交會,挾著乳房內側,匯聚在胸腔中,沿著手臂向下,繫於肚臍(應指胸部)。發病時,會出現胸內急迫,心臟感覺好像有東西頂著,向下到手肘會出現像網狀的束縛感。經過的部位會出現肢體抽筋,以及筋脈疼痛。治療方法是用燒紅的針來快速刺扎,以知道疼痛的程度作為刺扎的次數,以疼痛的部位作為選穴的依據;如果病情嚴重到出現伏梁、吐血、流膿等症狀,就屬於不治之症,這種病症叫做季冬痹。
經筋的疾病:寒冷會使筋脈反向彎曲,變得緊縮;熱會使筋脈鬆弛,無力收縮,導致陰莖痿縮不能勃起。陽氣過盛會使筋脈反向彎曲,陰氣過盛會使身體向前彎曲而無法伸直。用針快速刺扎,是針對寒邪引起的筋脈拘急。熱邪引起的筋脈鬆弛無力,不能用燒紅的針灸治療。(艾灸也是一樣,現在的人不區分寒邪引起的拘急,還是熱邪引起的鬆弛,都使用艾灸,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
足陽明經筋、手太陽經筋:如果筋脈拘急,會導致口眼歪斜,眼角緊縮,無法正常轉動眼球。治療方法都和前面說的一樣。
形體舒適而精神苦悶:病會發生在筋脈,治療方法是用熨燙和牽引來舒緩。
各種筋脈疾病都與關節有關:經書上說,所有的筋脈都附屬於關節。又說,如果手彎曲而不能伸直,就是筋脈出了問題。肝臟主管全身的筋脈。經書上說,肝臟主管筋脈。又說,在臟腑中屬於肝,在身體中屬於筋。又說,酸味滋養肝臟,肝臟滋養筋脈,筋脈滋養心臟。筋脈的疾病要避免吹風,避免食用酸辣的食物,避免長時間行走。經書上說,風邪會傷害筋脈,乾燥勝過風邪,酸味會傷害筋脈,辛辣勝過酸味。又說,酸味走竄於筋脈,筋脈有病不要多吃酸性食物。又說,多吃辛辣的食物會導致筋脈拘急,指甲枯萎。又說,長時間行走會損傷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