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肝膽部 (26)

1.

上為末,入燈心同煎,小兒少少與之。

〔潔〕,葵花散,治小便淋澀經驗。葵花根一味,洗淨銼,水煎至七沸,服之立效。(味甘寒。)

〔世〕,葛粉丸,治男女淋病疼痛,效速,勿輕忽之。

砂糖(《本草》云:治心肺大腸熱),葛粉

和丸如桐子大。井花水化開一二丸。

治血石淋。楊樹蛀屑,烏梅一,大棗三,水一盞,煎服。

〔《靈苑》〕治卒患諸淋,遺澀不止,小腸赤澀疼痛。三葉酸漿草,人家園林亭檻中,著地開黃花,味酸者是。取嫩者淨洗,研絞自然汁一合,用酒一合攪勻,空心服之,立通。(三葉酸漿草即布穀飯,詳見白帶門。)

〔無〕葎草汁,治膏淋及尿血。葎草搗汁二升,醋二合和,空腹服一盞。又濃煮汁飲,亦治淋瀝尿血。(葎草俗名辣母藤,又名葛勒蔓,處處籬牆上有之。)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全文見診病傳變。胞謂女子胞也。)

〔《素》〕痹論云: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夫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風寒濕邪氣客於胞中,則氣不能化出,故胞滿而水道不通,其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以足太陽經其直行者,上交巔入絡腦,下灌鼻竅,則為清涕也。治胞痹,小便不通,,腎著湯《千金》河間方同。)

赤茯苓(去皮),白朮(各四兩),甘草(炙,二兩),乾薑(炮,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日三。

茯苓丸,治胞痹,小便內痛。

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半兩),栝蔞根,紫菀,附子,黃耆,芍藥,甘草(炙。各三分),生地,牛膝(酒浸),山芋,獨活,半夏(湯浸),山茱萸(各一分)

上十八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食前。

巴戟丸,治胞痹臍腹痛,小便不利。

巴戟(去心,一兩半),桑螵蛸(麩炒),遠志(去心),生地,山芋,附子(炮),續斷(各一兩),肉蓯蓉(酒浸,一兩),杜仲(炙),石斛,鹿茸(酥炙),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官桂(各三錢)

上十六味,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空心,食前。

腎瀝湯,治胞痹小腹急,小便不利。

桑白皮(炒),犀角屑,杜仲(炙,去絲),五加皮,麥門冬,木通,桔梗(各一兩),赤芍藥(五錢)

上八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羊腎一個切,竹瀝少許同煎,去渣溫服。

諸淋皆屬於熱,古方有冷淋,蓋十百之一也。今因胞痹屬風寒濕,故主寒條。

〔無〕,瞑眩膏,治諸淋疼痛不可忍受,及砂石淋。大蘿蔔切一指厚,四五片,好白蜜淹少時,安淨鐵鏟上,慢火炙乾,又蘸又炙,盡蜜二兩,翻覆炙令香軟,不可焦,候蜜盡細嚼,以鹽湯一盞送下,立效。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燈心草一同煎煮,給小孩少量服用。

葵花散:治療小便淋瀝澀痛的經驗方。單用葵花根,洗淨切碎,加水煎煮至沸騰七次,服用後立即見效。(味道甘甜性寒。)

葛粉丸:治療男女淋病引起的疼痛,效果迅速,不可輕忽。 配方為砂糖(《本草》說:能治療心肺和大腸的熱症)和葛粉,混合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井水化開一至兩顆藥丸服用。

治療血淋和石淋。用楊樹被蟲蛀的木屑、烏梅一顆、大棗三顆,加水一碗煎煮後服用。

《靈苑》:治療突然發生的各種淋症,小便不暢澀痛不止,以及小腸赤痛。用三葉酸漿草,就是人家園林或亭檻邊,貼地開黃色小花的,味道酸的那種。取嫩葉洗淨,搗爛取汁一合,加入酒一合攪勻,空腹服用,立刻通暢。(三葉酸漿草又稱布穀飯,詳細資料可見白帶門。)

葎草汁:治療膏淋和尿血。將葎草搗爛取汁二升,加入醋二合混合,空腹服用一盞。另外將葎草濃煮後飲用,也能治療淋瀝和尿血。(葎草俗稱辣母藤,又名葛勒蔓,常見於籬笆牆上。)

子宮的熱傳到膀胱,會導致小便不通和尿血。(全文內容在診病傳變篇。子宮指的是女子的子宮。)

《素問》痹論說:子宮痹痛,是指小腹膀胱按壓時內部疼痛,好像被熱水燙過一樣,小便澀痛,同時流清鼻涕。膀胱是負責儲藏津液的器官,氣化功能正常才能順利排泄。如果風寒濕邪侵入子宮,導致氣機不暢,就無法排泄,所以子宮脹滿而水道不通,小腹膀胱按壓時內部疼痛,好像被熱水燙過一樣,小便澀痛。足太陽經脈直行向上與頭頂相連,向下進入腦部,再往下到鼻孔,就會流清鼻涕。治療子宮痹痛、小便不通,可用腎著湯(《千金方》與河間方的配方相同)。

腎著湯:赤茯苓(去皮),白朮(各四兩),甘草(炙,二兩),乾薑(炮,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溫服,每日三次。

茯苓丸:治療子宮痹痛、小便內部疼痛。配方包含:赤茯苓,防風,細辛,白朮,澤瀉,官桂(各半兩),栝蔞根,紫菀,附子,黃耆,芍藥,甘草(炙,各三分),生地,牛膝(酒浸),山芋,獨活,半夏(湯浸),山茱萸(各一分)。將以上十八味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溫酒送服,飯前服用。

巴戟丸:治療子宮痹痛、肚臍腹痛、小便不暢。配方包含:巴戟(去心,一兩半),桑螵蛸(麩炒),遠志(去心),生地,山芋,附子(炮),續斷(各一兩),肉蓯蓉(酒浸,一兩),杜仲(炙),石斛,鹿茸(酥炙),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官桂(各三錢)。將以上十六味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溫酒送服三十丸,空腹飯前服用。

腎瀝湯:治療子宮痹痛、小腹急痛、小便不暢。配方包含:桑白皮(炒),犀角屑,杜仲(炙,去絲),五加皮,麥門冬,木通,桔梗(各一兩),赤芍藥(五錢)。將以上八味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半,放入切開的羊腎一個,少許竹瀝一同煎煮,去渣溫服。

各種淋病大多屬於熱症,古方中所謂的冷淋,不過是極少數的例外。現在因為子宮痹痛屬於風寒濕邪,所以主要介紹寒症的治療方法。

瞑眩膏:治療各種淋病引起的劇烈疼痛,以及砂石淋。將大蘿蔔切成約一指厚的四五片,用優質白蜜浸泡片刻,放在乾淨的鐵鏟上,用慢火烘乾,邊烘邊蘸蜜,直到用盡二兩蜜,翻面烘烤至香軟,但不要烤焦。等蜜都用完後,細細咀嚼,用一碗鹽水送服,立刻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