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內經》運氣類注序文 (1)
《內經》運氣類注序文 (1)
1. 《內經》運氣類注序文
夫運氣之道,上古聖人所以參天地贊化育者也。蓋氣流行於天地間,有化有變,其化也,在人為生育;其變也,在人為疾死。故贊其化育以濟其生者,必先制其疾以拯其死,此則醫道之所由設,使有生者無夭折、享壽考,而其德業可與天地參矣。
然其道載諸《內經》者,廣大精微,非淺學所可易知,是以後世悉皆湮晦,今姑舉其大略言之:五運屬陰,守於地內,六氣屬陽,周於天外;其化生於人也,五運化生五臟屬內,六氣化生六腑十二經屬外。其變疾於人也,五運內變病於五臟,甚則兼外,六氣外變病於六腑十二經,甚則入內,內外變極,然後死也。五運有平氣、太過、不及之殊,六氣有常化、淫勝、反勝、相勝之異。
五運平氣者,其歲化生皆當本位,如木平氣敷和之紀,其色蒼,其味酸之類是也;其變病皆在本臟,如木平氣之病在肝也。太過者,歲變平氣為太過,其化生皆兼非位,如太過發生之紀,其色青黃白,其味酸甘辛,如兼非位之土金是也;其變病皆在己所勝之臟,如木太過則木勝脾土而脾病也,其勝乃本氣有餘而勝,故不為他氣報復,間有復者,是不務其德,暴虐失常也。
不及者,歲變平氣為不及,其化生亦兼非位,如木不及委和之紀,其果棗李,其味酸辛,亦兼非位之土金是也;其變病皆己所不勝者乘虛勝之而本臟病,勝極則己所生者報復其勝,而勝者之臟亦病,如木不及則金勝之而肝病,勝則火復金讎而肺亦病也,其勝乃乘我之虛而勝,勝之根本不固,故為他氣報復。凡此五運之氣,皆有定紀者也。
六氣常化者,天地六位之化,各守常位,生病各當本處。其天地之常化,如厥陰司天,少陽在泉之歲,風化居上,火化居下,風病行於上,熱病行於下之類,而不出他位也。其六位之常化,如厥陰司天之歲,初之氣化風燥,民病寒於右之下,二之氣化寒熱,民病熱於中之類,而不雜他氣也。凡此六氣之常化皆有定紀,猶五運平氣也。
淫勝者,天地之氣變常,內淫而勝也。天氣內淫而上勝於下,則己所勝之臟,經受邪而病甚。如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其病在足太陰脾經也。地氣內淫而外勝於內,其病在足陽明胃經也。凡此六氣之淫勝,猶五運太過,皆有勝無復,其勝之盛,雖有定紀,其勝之動否,則無定紀,而不可必也。反勝相勝者,六位之左右變常,乘虛而勝也。
其乘天地之虛而勝者,為反勝,左右自有相勝,乘虛而勝者,為相勝,皆視所虛之氣,侮不勝己者勝之,勝極則仍為虛者之子復之。如所虛之氣屬太陰,則所勝之氣屬厥陰,而病在脾胃經,所復之氣屬陽明,而病在肝膽經也。蓋天地歲氣猶王也,左右步氣猶諸侯也,左右勝天地,猶諸侯僣亂,故曰反勝。
白話文:
運氣的道理,是上古聖人用来參悟天地運行、輔助萬物生長的法則。氣在天地間運行流動,有變化,有變異。當氣的變化作用在人身上,就產生了生命的成長;當氣的變異作用在人身上,就會導致疾病和死亡。因此,要輔助萬物的成長,使人們健康生存,就必須先控制疾病,拯救死亡。這就是醫學產生的原因,目的是讓有生命的人不至於夭折,能夠長壽,使醫學的功德可以和天地並列。
然而,這些道理記載在《內經》這本書中,內容廣博深奧,不是淺薄的學問就能輕易理解的。因此,後世大多都對此感到模糊不清。現在,我姑且將其中的要點大概說明一下:五運屬於陰,在地中運行;六氣屬於陽,在天外運行。它們在人體內的變化是:五運化生出五臟,屬於體內;六氣化生出六腑和十二經脈,屬於體外。它們在人體內的變異會導致疾病:五運在體內發生變異,會使五臟生病,嚴重時會影響到體外;六氣在體外發生變異,會使六腑和十二經脈生病,嚴重時會影響到體內。當體內外的變異達到極點,人就會死亡。五運有平和之氣、太過和不及的不同;六氣有正常變化、過盛、反向剋制和互相剋制的區別。
五運平和之氣,是指一年中,氣的變化都按照本來的規律運行。比如木的平和之氣,會呈現出和煦溫潤的氣象,其顏色是青色,味道是酸味等等。其引起的疾病,也會在它所屬的臟器,比如木的平和之氣,引起的疾病在肝臟。太過,是指一年中,氣的變化超出正常範圍,化生作用會兼有其他位置的特性,比如木的太過,會出現青色、黃色、白色等顏色,味道有酸味、甘味、辛味等,兼有土和金的特性。其引起的疾病,會發生在它所剋制的臟器,比如木的太過會剋制脾土,導致脾臟生病。這種剋制是因為本氣過於強盛而引起的,因此不會受到其他氣的反制。偶爾出現反制的情況,是因為本身沒有順應氣的變化規律,過於強暴失常導致的。
不及,是指一年中,氣的變化不足正常範圍,化生作用也會兼有其他位置的特性,比如木的不及,會出現棗子和李子等果實,味道有酸味和辛味,也兼有土和金的特性。其引起的疾病,會發生在它所不能剋制的臟器,也就是被其他氣乘虛而入,導致原本的臟器生病。當這種剋制達到極限,被剋制的臟器所生的氣,就會反過來剋制之前剋制它的氣,導致之前剋制的臟器也生病。比如木的不及,會被金乘虛而入導致肝臟生病,當這種剋制達到極點,火就會反過來剋制金,導致肺臟也生病。這種剋制是因為乘虛而入,所以力量不穩固,容易受到其他氣的反制。總之,五運之氣,都有其固定的運行規律。
六氣的正常變化,是指天地六個位置的氣的變化,各自按照固定的位置運行,引起的疾病也發生在固定的部位。天地氣的正常變化,比如厥陰(風)在天,少陽(火)在地的年份,風的變化在上,火的變化在下,風的疾病多發生在上部,熱的疾病多發生在下部,不會超出其他位置。六個位置氣的正常變化,比如厥陰(風)在天的年份,初之氣化為風燥,人們的疾病多發在右下部的寒症;二之氣化為寒熱,人們的疾病多發在中部的熱症等等,不會混雜其他的氣。總之,六氣的正常變化,都有其固定的規律,就如同五運的平和之氣一樣。
過盛,是指天地之氣變化異常,在內部過於強盛而勝過其他氣。天氣在內部過於強盛,就會勝過下方的氣,導致它所剋制的臟腑經絡受邪而病重。比如厥陰(風)在天之年,風的氣過於強盛,導致的疾病會在足太陰脾經上。地氣在內部過於強盛,就會勝過外方的氣,導致的疾病會在足陽明胃經上。總之,六氣的過盛,如同五運的太過,都有剋制而沒有反制,其氣勢雖然有固定的規律,但是否會過於強盛,則沒有固定的規律,無法預測。反向剋制和互相剋制,是指六個位置氣的左右變化異常,乘虛而入導致的剋制。
乘天地之虛而入的剋制,稱為反向剋制;左右氣互相剋制,乘虛而入的,稱為互相剋制。它們都根據所虛之氣的情況,欺侮不能勝過自己的氣,而勝過對方。當剋制達到極點,所虛之氣的後代,就會反過來剋制施暴者。比如所虛之氣屬於太陰,則所勝之氣屬於厥陰,疾病多發生在脾胃經;所反制之氣屬於陽明,疾病多發生在肝膽經。天地一年的歲氣就像君王,左右位置的氣就像諸侯,左右氣剋制天地之氣,就像諸侯僭越作亂,所以稱為反向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