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1)

1. 鵝口

〔湯〕《巢氏病源》鵝口候者,小兒初生,口裡白屑,滿舌上如鵝口,故曰鵝口。此乃胎熱,而心脾最盛,熏發於口也。治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煅出火氣,摻於舌上。(葛氏方。)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脫,可煮慄荴汁令濃,以綿纏指頭拭之。若春夏無慄荴子,可煮慄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下有膜如石榴子者,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舌不轉也。可以爪甲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燒發灰敷之,即止。

白話文:

【鵝口瘡】

根據《巢氏病源》,鵝口瘡的症狀是新生兒出生後,口腔內出現白色片狀物,覆蓋在舌頭上,看起來像鵝口,因此得名鵝口瘡。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爲胎兒體內的熱氣,特別是心脾兩髒的熱氣過盛,熱氣上衝至口腔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將頭髮纏繞在手指上,沾取井水輕輕擦拭患處。在孩子熟睡時,將黃丹煅燒去除火氣,然後撒在孩子的舌頭上(這是葛氏的療法)。如果使用上述方法後,舌頭上的白色片狀物仍未脫落,可以煮粟殼汁使其變濃,再用棉布包住手指擦拭。如果春夏季節找不到粟殼,可以煮粟樹皮,使用方法和井水相同。

新生兒剛出生時,如果舌頭下面有類似石榴籽的薄膜連接着,這會阻礙孩子以後的語言發展和舌頭的活動。可以用指甲輕輕地將其撕斷,可能會有少量出血,但這並無大礙。如果出血不止,可以將燒焦的頭髮灰敷在出血處,即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