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1)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1)
1. 泄瀉
〔丹〕萬安膏治吐瀉腹痛吐乳。(方見吐門。)
〔海〕吐瀉。四君子加陳皮、厚朴等分,同煎。(一法加陳皮、薑、棗。)
臟腑滑泄。四君子加訶子五分,米飲調下。
〔錢〕黃承務子二歲,病傷食而瀉,眾醫與止之,十餘日,便青白,乳食不消,身涼,加哽氣昏睡。咸謂困篤,召錢。錢先與益黃散、補肺散各三服,三日身溫而不哽氣,後以白餅子微下之,又與益脾散三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虛傷食,初不與下之,留連十日,上實下虛,脾氣弱則引肺亦虛,脾肺子母故也。今先補脾,則肺病自退,即身溫不哽氣也,然後下其所傷。
或曰:何不先下後補?曰:便青為下臟冷。若先下,必大虛。今先實脾而後下,則不虛矣。後更與補之乃安。(益黃散方見小兒大法。)
溫中丸治胃寒瀉白,腹痛腸鳴。(方見吐瀉。)
〔丹〕瀉青亦是寒,宜用蘇合香丸、平胃散各等分,蜜湯調服。
〔田〕便青者,因驚風內臟脾氣不和,治宜白朮湯。
〔潔〕凡大瀉引飲者,其病不以新久,皆宜服白朮散,痢病亦同治。
〔丹〕小兒夏月泄瀉,用益黃散。瀉黃、赤、黑,皆熱,用益元散、黃柏丸之類。
〔錢〕使君子丸治疳瘦泄痢,腹脅脹滿。(方見疳門。)
〔《脈》〕小兒大便青瓣飧泄,脈小,手足寒,難已;脈小,手足溫,易已。
白話文:
【腹瀉】
萬安膏能治療嘔吐、腹瀉、腹痛以及嬰兒吐奶的情況。(此藥方可於處理嘔吐的章節中找到。)
對於嘔吐和腹瀉,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陳皮、厚朴,等量混合後煎煮服用。(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陳皮、薑和棗一同煎煮。)
對於臟腑虛弱導致的腹瀉,可在四君子湯中添加訶子五分,用米湯調和服用。
黃承務的兒子兩歲時,因為消化不良而導致腹瀉,許多醫生開了止瀉藥,十多天後,排泄物轉為青白色,且食物無法消化,身體冰冷,還出現哽咽氣息,昏睡的症狀。所有人都認為他病情危急,於是請來錢先生。錢先生先讓孩子服用了三劑益黃散和補肺散,三天後,孩子的體溫恢復正常,不再有哽咽氣息,之後使用白餅子稍微緩解便祕,再讓他服用三劑益脾散,腹瀉終於停止。為什麼這樣做呢?腹瀉的原因本來就是脾虛和消化不良,一開始沒有使用瀉藥,拖延十天後,上部實滿下部虛弱,脾氣虛弱會牽連肺部也虛弱,這是因為脾肺之間的母子關係。現在先補充脾氣,肺部的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即身體溫暖,不再有哽咽氣息,然後再使用瀉藥處理消化不良的問題。
有人問:為什麼不先使用瀉藥再補充呢?回答是:排泄物呈青色表示下部臟器寒冷。如果先使用瀉藥,必然會造成虛弱。現在先補充脾氣再使用瀉藥,就不會虛弱了。之後再補充就會更加健康。(益黃散的配方可在小兒大法章節中找到。)
溫中丸能治療胃寒導致的白稀便,以及腹痛腸鳴的症狀。(此藥方可於處理嘔吐腹瀉的章節中找到。)
丹溪認為腹瀉呈青色也是因為寒冷,適合使用蘇合香丸和平胃散,等量混合後以蜂蜜湯調和服用。
田先生認為排泄物呈青色是因為驚風導致內臟脾氣不協調,應使用白朮湯進行治療。
對於大量腹瀉引發大量飲水的情況,無論病情新舊,都應該服用白朮散,對痢疾也有同樣的治療效果。
丹溪認為小孩夏季的腹瀉,可用益黃散治療。如果排泄物呈黃、紅、黑色,都是因為熱毒,可以使用益元散、黃柏丸等藥物。
錢先生的使君子丸能治療因營養不良導致的腹瀉和腹脹。(此藥方可於處理營養不良的章節中找到。)
根據脈診學,小孩的大便呈青色或呈飯粒狀,脈象細小,手腳冰冷,病情較難痊癒;脈象細小,但手腳溫暖,病情較易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