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七·小兒部 (3)
卷之三十七·小兒部 (3)
1. 疥癬
〔海〕小兒經絡蘊熱,頭面及身體生瘡。四君子加栝蔞根、桔梗各半錢煎服。
〔湯〕小兒惡瘡,天氣溫和,頻與澡洗更衣,名曰外宣,亦不宜服藥。小兒不得已而服藥,此乃下法。若將養合宜,何疾可侵,更令乳哺有節,勿令過飽,其身乃如藥樹,此養生之理也。
〔湯〕惡瘡方,頻浴身安,外宣無病。
春用柳條、荊芥,夏用棗葉、槐枝,秋冬用苦參。煎湯洗。
敷瘡藥方
剪刀草,黃連,苦參
上等分為末,先洗淨,次用麻油輕粉調敷。
〔田〕瘡癬治法。浸淫瘡,宜用苦瓠散塗之。乾癬,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膩粉塗之。濕癬,宜用青金散貼之。
苦瓠散,治小兒浸淫瘡,漸展不止。
苦瓠(二兩),蛇蛻皮(燒灰,半兩),蜂房(微炒,半兩),梁上塵(一合)
上為細末,生油調塗,攤帛上貼。
青金散,治小兒濕癬、浸淫瘡。
白膠香(研,一兩),輕粉(半兩),青黛(二錢半),
上研為細末,干糝瘡上。
〔《秘錄》〕治小兒風疹不止。白礬十二分,暖熱酒投化,用馬尾蘸酒塗之。
〔《山》〕小兒頭面爛瘡。木耳舂細,蜜調敷。又,冷水調平胃散敷,俱干則易之。
白話文:
【疥癬】
[海] 小孩因為體內熱氣聚集在經絡中,導致頭部、臉部以及身體長出瘡。治療方法是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栝蔞根、桔梗各半錢來煎煮服用。
[湯] 對於小孩的嚴重瘡傷,在溫和的天氣下,應頻繁地幫他洗澡換衣服,這稱為「外宣」,通常不需服藥。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讓小孩服藥,這是較低層次的治療方式。如果照顧得當,疾病怎麼可能入侵?此外,應讓小孩飲食有節制,不要讓他吃得過飽,這樣他的身體就像藥樹一樣強壯,這就是養生的道理。
對於嚴重瘡傷,應頻繁沐浴以確保身體清潔,保持「外宣」,預防疾病。
春天可用柳條、荊芥,夏天可用棗葉、槐枝,秋冬則可用苦參來煎煮湯水來清洗身體。
敷瘡的藥方:剪刀草、黃連、苦參。這些藥材均量研磨成粉末,先將患處清洗乾淨,再用麻油與輕粉調和後敷上。
[田] 治療瘡癬的方法。對於浸淫瘡,應使用苦瓠散塗抹。對於乾癬,應用羊蹄根榨出的自然汁液調和膩粉塗抹。對於濕癬,則應使用青金散。
苦瓠散,用於治療小孩的浸淫瘡,這種瘡會逐漸擴大無法停止。苦瓠(二兩)、蛇蛻皮(燒成灰,半兩)、蜂房(微炒,半兩)、樑上塵(一合)。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再將藥膏鋪在布上貼在患處。
青金散,用於治療小孩的濕癬、浸淫瘡。白膠香(研碎,一兩)、輕粉(半兩)、青黛(二錢半)。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直接撒在瘡上。
[《祕錄》] 對於小孩風疹持續不止的狀況。取白礬十二分,用溫熱的酒溶解,用馬尾沾取酒液塗抹在患處。
[《山》] 對於小孩頭部、臉部的爛瘡。將木耳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或者,也可以用冷水調和平胃散敷在患處,若藥物乾了就重新更換。
2. 眉煉
〔田〕眉煉治法。用青金散敷之。如不愈,燒小麥存性研細,好油調塗。
白話文:
【眉煉的治療方法】
使用青金散來敷在患處。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則將小麥燒成炭後研磨成細粉,再用好的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3. 耳瘡耳凍瘡
〔丹〕小兒耳後月蝕瘡。蚯蚓糞燒,以豬油和,敷之。耳上生瘡。竹葉燒末,豬脂敷之,妙。
楊氏以雞子白和敷,立瘥。耳月蝕方,胡粉和上敷之。耳後月蝕,黃連末敷之,安。
〔湯〕,白蘞散,治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黃柏,白蘞(各半兩),
上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生油調塗。
白話文:
【耳瘡耳凍瘡】
【內容翻譯】
[耳後出現如月蝕般的瘡。可將蚯蚓糞燒成灰,再與豬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若耳朵上長瘡,則可將竹葉燒成灰燼,再與豬脂混合後敷於瘡上,效果顯著。
楊氏建議使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瘡上,可以立即見效。對於耳部如月蝕般的瘡,可將胡粉調和後敷於瘡上。若耳後出現如月蝕般的瘡,可用黃連粉末敷在患處,效果穩定。
【湯】白蘞散,用於治療小兒因寒冷導致耳部生瘡,不論是癢是痛皆適用。
所需藥材:黃柏、白蘞(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溫水清洗瘡口後,再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