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五·婦人部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婦人部 (21)

1. 產後症

〔丹〕或曰:初產之婦,好血已虧,汙血或留,彼黑神散非要藥乎?答曰:至哉乾元,萬物資生,理之常也。初產之婦,好血未必虧,汙血未必積,臟腑未必寒,何以藥為?飲食起居,勤加調護,何病之有?誠有汙血,體怯而寒,與之數帖,亦自簡便。或有他病,當求病起何因,病在何經,氣病治氣,血病治血,何用海制此方?例令服餌。

設有性急者,形瘦者,本有怒火者,夏月坐蓐者,時有火令,薑桂皆為禁藥。至於將護之法,尤為悖理。肉汁發陰經之火,易成內傷之病也。先哲具有訓戒,胡為以羊雞濃汁作糜,而又常服當歸丸、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雖是補劑,並是偏熱。臟腑無寒,何處消受!若夫兒之初生,母腹頓寬,便啖雞子,且吃夥鹽。

不思雞子難化,夥鹽發熱,展轉生證,不知所困,率爾用藥,寧不誤人。予每見產婦之無疾者,必教之以卻去黑神散與夫雞子夥鹽諸品肉食,且與白粥將理,間以些少鯗魚煮令淡食之,半月後,方與少肉。若雞於亦須豁開淡煮,大能養胃卻疾。彼富貴之家,驕恣之婦,卒有白帶、頭風、氣痛、膈滿、痰逆、口乾、經事不調、發禿體倦,皆是陽盛陰虛之病,天生血氣,本自和平,曰勝曰虛,又烏知非此等繆迷有以兆之耶?

〔《脈》〕診婦人生產之後,寸口脈洪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診婦人新生乳子,脈沉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

白話文:

有人問說:剛生產的婦女,好血已經虧損,惡露可能還殘留,那麼黑神散這種藥不是必要的嗎?我回答說: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道理,是萬物賴以生存的根本,這是自然的規律。剛生產的婦女,好血不一定會虧損,惡露也不一定會積留,內臟也不一定會虛寒,為什麼一定要用藥呢?只要在飲食起居方面,勤加調養護理,哪會有什麼病呢?如果真的有惡露,身體虛弱又怕冷,吃幾帖藥自然就會好,也很簡單方便。如果有其他疾病,就應該找出病因,了解疾病在哪條經絡,氣的病就治療氣,血的病就治療血,為什麼要盲目地用這個方子呢?例如隨意給人服用藥物。

如果遇到性子急躁、體型瘦弱、本來就容易發怒的人,或是夏天坐月子的人,因為當時有火氣的時令,薑和桂這種藥都是禁用的。至於調養護理的方法,更是荒謬。肉汁會引發陰經的火氣,容易造成內傷的疾病。前人早有告誡,為什麼還要用羊肉、雞肉的濃汁煮成粥,而且還經常服用當歸丸、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呢?這些雖然是補藥,但都偏於溫熱。如果內臟沒有寒氣,怎麼能承受這些藥呢?至於剛生完孩子的婦女,肚子一下子空了,就馬上吃雞蛋,還吃很多鹽。

沒想到雞蛋難消化,大量的鹽會引發熱氣,結果各種病症接踵而至,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隨便亂用藥,不是在耽誤人嗎?我經常看到沒生病的產婦,一定會教她們不要吃黑神散和雞蛋、大量鹽這些食物,以及肉類,應該吃白粥來調養,偶爾吃一點用魚乾煮的清淡的食物,半個月後,才能吃少量的肉。如果吃雞肉,也要切開淡煮,這樣才能養胃、祛病。那些富貴人家、驕縱的婦女,常常有白帶、頭痛、氣痛、胸膈脹滿、痰多、口乾、月經不調、掉髮、身體疲倦等問題,這些都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的疾病。天生的血氣,本來是平和的,一旦出現過盛或虧損,又怎麼知道不是因為這些錯誤觀念所造成的呢?

《脈經》記載:診斷婦女產後,如果寸口脈搏洪大、急促而不調和,就是死脈;如果脈搏沉微、貼近骨頭但沒有斷絕,就是生脈。診斷新生嬰兒的母親,如果脈搏沉小而滑潤,就是生脈;如果脈搏堅實、粗大、弦急,就是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