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五·婦人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婦人部 (1)

1. 卷之三十五·婦人部

2. 胎前症

胎前之道,始於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調經。每見婦人之無子者,其經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將行作痛,或行後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調,不調則血氣乖爭,不能成孕矣。詳夫不調之由,其或前或後,及行後作痛者,虛也。其少而淡者,血虛也。多者,氣虛也。

其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者,滯也。紫黑色者,滯而挾熱也。治法:血虛者四物,氣虛者四物加參、耆,滯者香附、縮砂、木香、檳榔、桃仁、玄胡,滯久而沉痼者吐之下之,脈證熱者四物加芩、連,脈證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類是也。直至積去、滯行、虛回,然後血氣和平,能孕子也。

予每治經不調者,只一味香附末,醋為丸服之,亦百發百中也。

〔丹〕婦人肥盛者,多不能孕育,以身中有脂膜閉塞子宮,以致經事不行。瘦弱婦人,不能孕育,以子宮無血,精氣不聚故也。肥人無子,宜先服調理藥。

當歸(一兩,酒洗),川芎(七錢半),白芍,白朮,半夏(湯泡),香附,陳皮(各一兩),茯苓(二兩),甘草(一兩),

作十帖,每帖姜三片,水煎,吞後丸子。

白朮(二兩),半夏曲(一兩),茯苓(半兩),橘紅(四錢),川芎,香附(各一兩),神麯(炒,半兩),甘草(二錢),

粥丸,每服八十丸。如熱多者,加黃連、枳實各一兩。服前藥訖,卻服後,蠡斯丸,。

厚朴,杜仲,桂心,秦艽(各二錢),附子,茯苓(各六錢),白薇,半夏,乾薑,牛膝,沙參(各二錢),人參(四錢),細辛(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酒下,加至十丸不妨。覺有娠,三月後不可更服。忌食牛馬肉。則難產當出月。

按此方即秦桂丸也。丹溪忌服之者,蓋忌於瘦人無血者。若肥人濕多者,又兼前調理藥,而所服丸數,

十減其九,只服五分無妨也。上三方得之於丹溪之子朱懋誠者,累試有效。

〔海〕,大五補丸,同上三方丸。

天門冬,麥門冬,菖蒲,茯苓,人參,益智,枸杞,地骨皮,遠志,熟地(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服本方數服後,以七宣丸泄之。

增損三才丸

天門冬(酒浸,去心),熟地(酒蒸),人參(去蘆),遠志(去心),五味子,茯苓(酒浸,去心,干),鹿角(酥炙),一法加白馬莖(酥炙)一法加附子,補相火不足。一法加麥門冬,令人有力。一法加續斷,以續筋骨。一法加沉香,暖下焦虛冷。

上為細末,煉蜜杵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下。年老欲補,加混元衣全個入藥。(混元衣者,是胎衣,頭生兒者佳,用酒浸曬乾,細銼為末。)

紫石英丸,治婦人無子。

白話文:

懷孕前的調理方法,首先從求子開始。求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調理月經。常見婦女不孕的原因,往往是月經不規律,例如經期提前或延後、經血量過多或過少、經期前或經期後腹痛、經血顏色呈現紫色、黑色、淡色,或經血凝結成塊等,這些月經失調的情況,會導致氣血不和,難以受孕。詳細分析月經不調的原因,經期提前或延後以及經期後腹痛,多為虛症;經血量少且顏色淡,屬於血虛;經血量多,屬於氣虛。

經期前腹痛,以及經血凝結成塊難以消散,屬於氣滯血瘀;經血呈現紫黑色,屬於氣滯血瘀且兼有熱象。治療方法:血虛者,使用四物湯;氣虛者,使用四物湯再加人參、黃耆;氣滯血瘀者,使用香附、縮砂、木香、檳榔、桃仁、玄胡等藥物;如果氣滯血瘀情況嚴重且久積不散,則可考慮使用催吐或瀉下藥物。若兼有熱象,使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若兼有寒象,使用四物湯加肉桂、附子以及紫石英等藥物。總之,必須等到積滯消散、氣血暢通、虛弱恢復,才能讓氣血平和,進而順利懷孕。

我(指作者)過去治療月經不調,僅用單味香附磨成粉末,用醋調和製成藥丸服用,也常常能藥到病除。

〔丹溪〕體型肥胖的婦女,多半不容易懷孕,這是因為體內脂肪堆積堵塞子宮,導致月經不來;體型瘦弱的婦女,不容易懷孕,是因為子宮血氣不足,精氣難以凝聚。肥胖婦女不孕,應先服用調理藥物。

配方:當歸(一兩,用酒洗過)、川芎(七錢半)、白芍、白朮、半夏(用湯浸泡過)、香附、陳皮(各一兩)、茯苓(二兩)、甘草(一兩)。將以上藥材製成十劑,每劑加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然後再服用藥丸。

配方:白朮(二兩)、半夏曲(一兩)、茯苓(半兩)、橘紅(四錢)、川芎、香附(各一兩)、神麯(炒過,半兩)、甘草(二錢)。將以上藥材製成粥狀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如果體內熱象較多,可以加黃連、枳實各一兩。服用完以上藥物,再服用「蠡斯丸」。

配方:厚朴、杜仲、桂心、秦艽(各二錢)、附子、茯苓(各六錢)、白薇、半夏、乾薑、牛膝、沙參(各二錢)、人參(四錢)、細辛(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空腹用酒送服,可逐漸增加至十丸。如果感覺懷孕了,懷孕三個月後就不可再服用。禁食牛、馬肉,否則容易難產。

這個方子就是秦桂丸,丹溪先生不建議瘦弱血虛的人服用,但對於肥胖濕氣重的婦女,可以搭配之前的調理藥,而且服用的藥丸數量也可以酌減,服用五分量即可。以上三個方子是從丹溪的兒子朱懋誠處得來的,多次驗證都有效。

〔海藏〕「大五補丸」的配方和上述三個方子的配方相同。

配方:天門冬、麥門冬、菖蒲、茯苓、人參、益智、枸杞、地骨皮、遠志、熟地(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丸。服用此方數次後,再用「七宣丸」瀉下。

增損三才丸

配方:天門冬(用酒浸泡,去心)、熟地(用酒蒸過)、人參(去蘆頭)、遠志(去心)、五味子、茯苓(用酒浸泡,去心,晾乾)、鹿角(用酥油炙烤過)。有一種做法是加白馬陰莖(用酥油炙烤過),另一種做法是加附子,用以補相火不足;還有一種做法是加麥門冬,可以使人有力氣;還有一種做法是加續斷,用以接續筋骨;還有一種做法是加沉香,用以溫暖下焦虛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搗製上千下,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好酒送服。年老體虛需要進補的人,可以加入「混元衣」一同入藥。(混元衣指的是胎盤,用頭胎的新生兒的胎盤最好,用酒浸泡曬乾,磨成細末)。

紫石英丸,用以治療婦女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