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三·傷寒部 (22)
卷之三十三·傷寒部 (22)
1. 韓氏溫中法
病人兩手脈沉細無力,雖三部脈力停等,亦是陰氣盛也,更不須候寸脈短治之。或胸脅滿悶,身體拘急疼痛,手足逆冷,速宜溫中藥和之。若立春以後至清明以前,宜厚朴丸主之。清明以後至芒種以前,宜白朮湯主之。芒種以後至立秋以前,宜橘皮湯主之。
厚朴丸
當歸(半兩),丁皮(半兩),厚朴(一兩,制),細辛(二錢半),人參(七錢半),甘草(半兩,炙),乾薑(半兩,炮)
上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煎至六分,和渣熱服。三服後脈尚細,及寸脈尚細無力者,每服加蔥白三寸,同煎服。
白朮湯
白朮,半夏,當歸,厚朴(制),乾薑(炮。各半兩),丁香(七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一大片,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三五服後,脈未有力,寸脈尚小者,加細辛半兩,每服加蔥白三寸,同煎服。
橘皮湯
橘皮(半兩),藿香,葛根(各三錢),半夏,厚朴(制。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如棗大,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三五服後,脈尚小,手足逆冷者,加細辛半兩。
病人胸膈滿悶,時時嘔逆,肢節痛,兩脅下痛,腹中鳴,此是停飲。宜,二苓湯,。
赤茯苓,木豬苓,白朮(各半兩),滑石(一兩),通草,白豆蔻(各二錢半),丁香皮(七錢半),陳皮(半兩),桂枝(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熱服。小便未快,加瞿麥七錢半。嘔未止,加半夏半兩。淅淅惡寒甚,每服加蔥白三寸。
白話文:
韓氏溫中法
病人如果兩手的脈象都呈現沉細無力的狀態,即使三處脈搏的跳動力量看似相等,也代表體內陰氣過盛,不需要再觀察寸脈是否短弱來判斷。如果出現胸脅滿悶、身體僵硬疼痛、手腳冰冷等症狀,應該立即使用溫中藥來調和。
在立春之後到清明之前,適合服用厚朴丸。清明之後到芒種之前,適合服用白朮湯。芒種之後到立秋之前,適合服用橘皮湯。
厚朴丸
藥材包含:當歸(半兩)、丁皮(半兩)、製過的厚朴(一兩)、細辛(二錢半)、人參(七錢半)、炙甘草(半兩)、炮過的乾薑(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水煎煮至剩下六成,連藥渣一起趁熱服用。如果服藥三次後脈象仍然細弱,或寸脈仍然細弱無力,每次服藥時可加入三寸蔥白一起煎煮服用。
白朮湯
藥材包含:白朮、半夏、當歸、製過的厚朴、炮過的乾薑(各半兩)、丁香(七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生薑一片,煎煮至剩下七成,去藥渣趁熱服用。如果服藥三五次後脈象仍然沒有力氣,寸脈仍然微弱,可加入細辛半兩,每次服藥時可加入三寸蔥白一起煎煮服用。
橘皮湯
藥材包含:橘皮(半兩)、藿香、葛根(各三錢)、半夏、製過的厚朴(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生薑一顆如棗子般大小,一起煎煮至剩下七成,去藥渣趁熱服用。如果服藥三五次後脈象仍然微弱,手腳冰冷,可加入細辛半兩。
病人如果胸膈滿悶,時常想吐,肢體關節疼痛,兩側脅肋疼痛,肚子裡有腸鳴聲,這是體內有停滯的痰飲。應該服用二苓湯。
二苓湯
藥材包含:赤茯苓、木豬苓、白朮(各半兩)、滑石(一兩)、通草、白豆蔻(各二錢半)、丁香皮(七錢半)、陳皮(半兩)、桂枝(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七成,去藥渣趁熱服用。如果小便不暢快,加入瞿麥七錢半。如果嘔吐不止,加入半夏半兩。如果很怕冷,每次服藥時加入三寸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