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三·傷寒部 (3)
卷之三十三·傷寒部 (3)
1. 四時傷寒不同
冬為傷寒,春為溫病,夏為暑病,秋為瘧。
一歲長幼病相似,為溫疫。多眠、多汗、脈浮,為風溫。一身盡痛,為濕。身反張,為痓。
陰陽大論曰: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若能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惟傷寒為毒者,以其最為殺厲之氣也。中而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為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
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微。其病與溫病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者,要在辨其病原寒、熱、溫三者之異,則用藥冷熱之品味判然矣。
其冬有非節之暖者,名冬溫。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冬溫復有先後,更相重沓,亦有輕重,治亦不同。(冬溫應常紀者有三:歲少陰司天之政,五之氣;陽明司天之政,終之氣;厥陰司天之政,終之氣。皆病冬溫。其不應常紀而反常者,則不可候之,而隨時變易也。)氣候亦有應至而不至者,或有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成病氣也。
凡四時傷寒,通宜補散。故丹溪治傷寒,多用補中益氣湯。氣虛者,四君子湯加發散劑。血虛者,四物湯加發散劑。東垣治風濕,用補中益氣加羌活、防風、升麻、藁本、蒼朮。海藏治風濕無汗者,用神術湯,有汗者,用白朮湯;治剛痓,用神術湯加羌活、麻黃,治柔痓用白朮湯加桂心、耆、術;治風濕用白朮湯隨證加藥;治中暍脈弦細芤遲者,用黃耆湯。此皆與仲景所謂辛苦之人,觸冒之病傷寒同意也。
〔丹〕仲景論傷寒而未及乎中寒,先哲治冒大寒昏中者,用附子理中湯,其議藥則得之矣。曰傷、曰中,未有議其異同者。夫傷寒有即病,有不即病,因其舊有鬱熱,風寒外束,肌腠自密,郁發為熱,病邪循經而入,以漸而深,初用麻黃、桂枝輩微表而安,以病體不甚虛也。
若中寒則倉卒感受,其病即發而暴,因其腠理疏豁,一身受邪,難分經絡,無熱可發,溫補自解,此氣大虛,不急治則死矣。
傷寒、傷暑、傷濕,亦如傷寒之漸入也。中風、中暑、中濕,亦如中寒之暴受也。中寒治法見卒中暴厥門。
白話文:
[四季傷寒差異]
冬天傷寒,春天溫病,夏天暑病,秋天瘧疾。
一年之間,無論老幼,疾病相似的,是瘟疫。多眠多汗脈浮,是風溫。全身疼痛,是溼病。身體向後彎曲,是痙病。
陰陽大論說:春天溫和,夏天熱,秋天清涼,冬天寒冷,這是四季正常氣候的順序。冬天嚴寒,萬物深藏,如果能夠保持身體的密封,就不會受到寒冷的傷害,觸犯寒冷的人,才叫做傷寒。被四季的氣候變化傷害,都能生病,但只有傷寒是最爲毒害的,因爲它是最具殺傷力的寒冷。感染了立刻發病的是傷寒,沒有立刻發病的是寒毒,隱藏在肌膚裏,到春天變爲溫病,到夏天變爲暑病。
暑病,比溫病更熱。因此辛苦工作的人,春夏多患溫熱病,都是由於冬天受寒導致的,並不是時令流行的病氣。
凡是時令流行病,春天應該溫暖反而非常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反而非常涼爽,秋天應該涼爽反而非常炎熱,冬天應該寒冷反而非常溫暖,這並不是應該出現的氣候,因此一年之中,無論老幼,疾病大多相似,這就是時令流行病。
從春分之後到秋分之前,天氣突然變冷,都是時令流行寒疫。三月四月,可能突然寒冷,這時陽氣還弱,被寒氣抑制,病情較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經旺盛,被寒氣抑制,病情就重。七月八月,陽氣已經衰弱,被寒氣抑制,病情也會輕微。這種病與溫病和暑病相似,但是治療方式不同,關鍵在於辨別病因的寒、熱、溫三種差異,那麼用藥的冷熱口味就會截然不同。
冬天異常溫暖,叫做冬溫。冬溫的毒性與傷寒有很大區別。冬溫也有先後,互相疊加,也有輕重,治療方法也不同。
氣候變化也有應該到來卻沒有到來的情況,或者有不應該到來卻提前到來的情況,或者有過分的情況,都會成爲致病因素。
四季傷寒,都適合補散。所以丹溪治療傷寒,多用補中益氣湯。氣虛者,用四君子湯加發散劑。血虛者,用四物湯加發散劑。東垣治療風溼,用補中益氣加羌活、防風、升麻、藁本、蒼朮。海藏治療風溼無汗者,用神術湯,有汗者,用白朮湯;治療剛痙,用神術湯加羌活、麻黃,治療柔痙用白朮湯加桂心、耆、術;治療風溼用白朮湯隨證加藥;治療中暍脈弦細芤遲者,用黃耆湯。這些都與仲景所說的辛苦之人,觸冒之病傷寒相同。
仲景討論傷寒但沒有涉及中寒,先賢治療冒大寒昏迷的病人,用附子理中湯,藥物選擇正確。傷、中,沒有人討論它們的異同。傷寒有立即發病的,也有不立即發病的,因爲體內原有鬱熱,風寒外部束縛,肌肉腠理自然封閉,鬱熱發作發熱,病邪沿經絡進入,逐漸深入,最初使用麻黃、桂枝等輕微表症藥物可以治癒,因爲病體不是很虛弱。
但如果中寒則是突然感染,病發突然且猛烈,因爲腠理疏鬆,全身受邪,難以區分經絡,沒有發熱可發,溫補自行緩解,這是因爲氣大虛,如果不緊急治療會死亡。
傷寒、傷暑、傷溼,就像傷寒逐漸侵入一樣。中風、中暑、中溼,就像中寒突然感染一樣。中寒的治療方法見於突然中暴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