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5)

1. 1.風升生

香白芷,氣溫,味大辛,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通行手足陽明經。《主治秘要》云:味辛性溫,氣味俱輕,陽也,陽明經引經之藥,治頭痛〔在額〕,及療風通用,去肺經風。又云:苦辛,陽明本藥。

鼠黏子,氣平味辛,主風毒腫,(消)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癰〕疽〔瘡〕頭。《主治秘要》云:辛溫,潤肺散氣。搗細用之。

〔桔梗,氣微溫,味辛苦,治肺,利咽痛,利肺中氣。《主治秘要》云:味涼而苦,性微溫,味厚氣輕,陽中陰也,肺經之藥也。利咽嗌胸膈,治氣。以其色白,故屬於肺,此用色之法也。乃散寒嘔,若咽中痛,非此不能除。又云:辛苦,陽中之陽,謂之舟楫,諸藥中有此一味,不能下沉,治鼻塞。去蘆,米泔浸一宿用。〕

藁本,氣溫,味大辛,此太陽經風藥,治寒氣鬱結於本經,治頭痛〔腦〕痛齒痛。《主治秘要》云:味苦,性微〔溫〕,氣厚味薄〔而升〕,陽也,太陽頭痛必用之藥。又云:辛苦純陽,〔足太陽〕本經藥也,頂巔痛,非此不能除。

川芎,氣味辛溫,補血,治血虛頭痛之聖藥也。妊婦胎〔動〕,〔加〕當歸,二味各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服之神效。《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少陽引經一也。諸頭痛二也。助清陽〔之氣〕三也。〔去〕濕氣在頭四也。又云:味〔辛〕純陽,少陽經本藥。搗細用。

蔓荊子,氣清,味辛溫,治太陽頭痛、頭沉、昏悶,除〔目〕暗,散風邪之藥也。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疾〕。《主治秘要》云:苦甘,陽中之〔陰〕,涼諸經之血熱,〔止〕頭痛,〔主目睛內痛〕。洗淨用。

秦艽,氣微寒,味苦,主寒熱邪氣,〔風濕痹〕,下水,利小便,療骨蒸,治口噤,及腸風瀉血。《主治秘要》云:性平味鹹,養血榮筋,中風手足不遂者用之。又云:陰〔中〕微陽,去手(足)陽明〔經〕下牙痛、〔口〕瘡毒,〔及除〕本經風濕。〔去蘆〕淨用。

天麻,氣平味苦,治頭風,〔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急,小兒驚癇,〔除〕風氣,利腰膝,強筋力。《主治秘要》云:其苗謂之定風草。

麻黃,氣溫味苦,發太陽、太陰經汗。《主治秘要》云:性溫,味甘辛,氣味俱薄,體輕清而浮升,〔陽〕也。其用有四:去〔寒〕邪一也。肺經〔本藥〕二也。發散風寒三也。去皮膚之寒濕及風四也。又云:〔味〕苦,純陽,去營中寒。去根,不銼細,微搗碎,煮二、三沸,去上沫,不然,令人煩心。

荊芥,氣溫,味辛苦,辟邪毒,利血脈,宣通五臟不足〔氣〕。《主治秘〔要〕》云:能發汗,通關節,除勞〔渴〕,冷搗和醋封毒腫,去枝莖以手搓碎用。

白話文:

1.風升生

白芷:性溫味辛,能治療陽明經頭痛、風寒熱症,也是通便的藥物。可以加在四味升麻湯中,使藥效通行手足陽明經。《主治秘要》記載:它辛溫,輕揚,屬陽,是陽明經的引經藥,能治額頭痛及各種風症,還能去除肺經風寒。另載:味辛性溫,是陽明經的本經藥。

鼠黏子:性平味辛,主治風毒腫痛,能消腫利咽,吞服一粒即可排出癰疽瘡頭。《主治秘要》記載:辛溫,能潤肺散氣,需研磨成細粉使用。

桔梗:性微溫,味辛苦,能治療肺病、咽喉痛,宣通肺氣。《主治秘要》記載:味涼苦,性微溫,味厚氣輕,屬陽中之陰,是肺經藥物,能治療咽喉、胸膈的病症及氣滯。因其顏色潔白,故歸屬於肺經,這是根據藥物顏色判斷藥性的方法。能散寒止嘔,若咽喉疼痛,非它不可。另載:辛苦,屬陽中之陽,像舟楫一樣,任何藥物中只要有它,就不會沉降,能治療鼻塞。需去除根鬚,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使用。

藁本:性溫味辛,是太陽經風藥,能治療寒邪鬱結於太陽經的病症,如頭痛、腦痛、牙痛。《主治秘要》記載:味苦,性微溫,氣厚味薄而向上升,屬陽,治療太陽經頭痛必用此藥。另載:辛苦純陽,是足太陽經的本經藥,治療頂巔頭痛,非它不可。

川芎:性味辛溫,能補血,是治療血虛頭痛的良藥。孕婦胎動不安,可用川芎和當歸各二錢,加水二盞,煎成一盞服用,療效神奇。《主治秘要》記載:性溫,味辛苦,氣厚味薄,向上浮升,屬陽。其功效有四:一是引導少陽經;二是治療各種頭痛;三是助益清陽之氣;四是去除頭部濕氣。另載:味辛純陽,是少陽經的本經藥,需研磨成細粉使用。

蔓荊子:性清味辛溫,能治療太陽經頭痛、頭昏沉、昏悶,能明目,散風邪。胃虛者不宜服用,以免痰疾加重。《主治秘要》記載:味苦甘,屬陽中之陰,能清解諸經血熱,止頭痛,主治目睛內痛,需洗淨後使用。

秦艽:性微寒,味苦,主治寒熱邪氣、風濕痺痛,能利尿、通便,治療骨蒸、口噤、腸風瀉血。《主治秘要》記載:性平味鹹,能養血榮筋,中風手足不遂者可用。另載:屬陰中微陽,能治療手足陽明經下牙痛、口瘡及去除本經風濕,需去除根鬚後使用。

天麻:性平味苦,能治療頭痛、各種風濕痺痛、四肢拘急、小兒驚癇,能除風氣,利腰膝,強筋骨。《主治秘要》記載:其苗稱為定風草。

麻黃:性溫味苦,能發太陽、太陰經汗。《主治秘要》記載:性溫,味甘辛,氣味都輕薄,輕清而向上浮升,屬陽。其功效有四:一是去除寒邪;二是肺經本藥;三是發散風寒;四是去除皮膚寒濕及風邪。另載:味苦,純陽,能去除營中寒邪。需去除根部,不要切得太碎,稍微搗碎,煮沸兩三次,去除浮沫,否則會令人煩躁。

荊芥:性溫,味辛苦,能辟邪毒,通利血脈,宣通五臟不足之氣。《主治秘要》記載:能發汗,通利關節,除勞熱煩渴,冷搗後加醋敷貼毒腫,需去除枝莖,用手搓碎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