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啟源》~ 卷之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中 (13)

1. (二)暑熱

白虎湯:

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去皮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粳米(一合),石膏(亂文者,別研,四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小兒量力與之。或加人參少許同煎亦得,食後服。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春時及秋後並亡血虛人不宜服。

桂苓甘露飲:

治飲水不消,嘔吐瀉利,流濕潤燥,宣通氣液,水腫〔腹〕脹,泄瀉不能〔止〕者。兼治霍亂吐瀉,下利赤白,煩渴,解暑毒大有神效,兼利小水。

白茯苓(去皮),白朮,豬苓,甘草(炙),澤瀉(以上各一兩),寒水石(一兩別研),桂(去粗皮半兩),滑石(二兩別研)

上為末,或煎,或水調,二三錢任意,或入蜜少許亦得。

桂苓白朮散:

治冒暑、飲食,所傷轉甚,濕熱內甚,霍亂吐瀉,轉筋急痛,腹滿〔痞〕悶,小兒吐瀉驚風,宜服之。

木香,桂枝,藿香,人參,茯苓(去皮各半兩),甘草(炙),白朮,葛根,澤瀉,寒水石(各一兩),滑石,石膏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新水或生薑湯亦得。

益元散:

桂府滑石(二兩燒紅),甘草(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或飲冷者,新水亦得。或發汗,煎蔥白豆豉湯調,無時服。

竹葉石膏湯:

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淡竹葉(六錢半銼),石膏(四兩別研),人參,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半夏(二錢半湯洗)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煮取八分,米熟,去滓溫服。

化痰玉壺丸:

南星,半夏(生),天麻(各一兩),白麵(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候浮,漉出,方熟。放溫,別用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四君子湯:

治煩熱燥渴。

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甘草(炙),白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朮散:

治諸煩(熱)渴,津液內耗,不問陰陽,服之止渴生津液。

白朮,人參,白茯苓(去皮),甘草(炙),藿香,木香(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病,惡風,頸項強急,胸膈肋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宜服之。

白話文:

【二】暑熱

【白虎湯】

在受寒後大量出汗,表面的症狀已經解除,但心胸感到非常煩躁,口渴想喝水。或是嘔吐或排便後七八天,身體的邪氣仍未清除,熱氣積聚在體內,外表和內部都熱,偶爾會畏風,極度口渴,舌頭乾燥且煩躁,想要喝好幾升的水,適合服用這藥。此外,也可以治療夏天中暑,大量出汗,怕冷,身體熱且口渴。

主要成分包括知母(去皮一兩半)、炙甘草(一兩)、粳米(一合)、石膏(亂文者,另研磨,四兩)。將這些材料混合,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去掉渣滓,溫熱服用。兒童則根據其體質調整用量。也可以加入少量的人參一起煎煮,飯後服用。這種藥在立夏後到立秋前可以服用,春天和秋天後以及失血和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

【桂苓甘露飲】

適用於水分無法被吸收,導致嘔吐、腹瀉,濕氣重,氣血不順,水腫、腹脹,止不住的拉肚子。也能治療霍亂造成的嘔吐和腹瀉,下痢出血,煩躁口渴,能有效解暑毒,同時有利尿作用。

主要成分有茯苓(去皮)、白朮、豬苓、炙甘草、澤瀉(各一兩)、寒水石(一兩,另研磨)、桂(去粗皮半兩)、滑石(二兩,另研磨)。將所有成分混合成粉末,煎煮或用水調和,每次服用二三錢,也可以加入少量蜂蜜。

【桂苓白朮散】

適用於暑氣和飲食導致的病情加重,體內濕熱過重,霍亂造成的嘔吐和腹瀉,小腿肌肉緊繃疼痛,腹部飽脹、悶痛,兒童因暑氣引起的嘔吐和腹瀉以及驚風。主要成分有木香、桂枝、藿香、人參、茯苓(去皮各半兩)、炙甘草、白朮、葛根、澤瀉、寒水石(各一兩)、滑石、石膏。將所有成分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水調和服用,新鮮的水或薑湯也可以。

【益元散】

主要成分有桂府滑石(二兩燒紅)、炙甘草(一兩)。將所有成分混合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量蜂蜜,溫水調和服用,沒有蜂蜜也可以。如果要解渴,新鮮的水也可以。如果要發汗,可以用蔥白豆豉湯調和,隨時都可以服用。

【竹葉石膏湯】

適用於受寒後恢復,身體虛弱,氣短,反胃想吐。主要成分有淡竹葉(六錢半)、石膏(四兩)、人參、炙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半夏(二錢半)。將所有成分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一百多粒的粳米,煮至八分熟,米煮熟後去掉渣滓,溫熱服用。

【化痰玉壺丸】

主要成分有天南星、生半夏、天麻(各一兩)、白麵(三兩)。將所有成分混合成細粉,加入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先用一大盞的水煮沸,放入藥丸煮至浮起,撈出後放溫,再用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四君子湯】

適用於煩躁、熱、口渴。主要成分有茯苓(去皮)、人參(去蘆)、炙甘草、白朮(各等分)。將所有成分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掉渣滓,溫熱服用。

【白朮散】

適用於各種煩躁、口渴,體內津液消耗,不分陰陽,服用可以止渴生津。主要成分有白朮、人參、茯苓(去皮)、炙甘草、藿香、木香(各一兩)、乾葛(二兩)。將所有成分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掉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小柴胡湯】

適用於受寒或溫病,怕風,頸部僵硬,胸肋疼痛,噁心、煩躁、口渴,寒熱交錯,全身和臉部黃疸,小便不暢,大便乾硬;或者過了經期還未痊癒,潮熱不退;以及病癒後勞累復發,發燒頭痛,婦女受風,頭痛、煩躁、發熱,月經突然停止,寒熱像瘧疾,發作有規律;以及產後受風,頭痛、煩躁、發熱,都適合服用。

主要成分有柴胡(四兩去苗)、黃芩、人參、半夏(湯洗七次)、炙甘草(各一兩半)。將所有成分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五片生薑和一個棗子,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掉渣滓,熱服,不限時間。兒童則根據其體質調整用量。

【升麻葛根湯】

適用於成人和兒童,時節性的瘟疫,頭痛、發燒、肢體煩熱,皮膚疹子未發,都適合服用。

主要成分有升麻、葛根、炙甘草、芍藥(各半兩)。將所有成分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稍微熱的服用,不限時間。每天進服二至三次,直到病癒身體涼爽。兒童則根據其體質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