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82)
外集·卷六 (82)
1. 雜病用藥賦
上甲下甲積熱烘。
上下甲丸,上甲、下甲各一兩,側柏葉、栝蔞仁、半夏、黃連、黃芩、黃柏各五錢,為末,蒸餅為丸服,退勞熱食積痰。
下甲丸,下甲五兩,側柏一兩半,香附三兩,為末,薑汁浸地黃膏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白湯下,治抑結不散。以上兩方,乃丹溪所立,遍訪上甲、下甲,人無識者,後詢老醫,云上甲即鱉甲,下甲即龜板,此二味善治陰虛食積發熱,當從之。
汗有火者,二甘芷砂調衛愈;
二甘湯,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各等分,薑棗煎服。治胃熱食後復助其火,汗出如雨。
古芷砂散,白芷一兩,硃砂五錢,為末,每一錢,茯神、麥門冬煎湯下。治驚鞏自汗,倦怠困弱,服黃耆、牡蠣不止者效。
調衛湯,麻黃根、黃耆各一錢,羌活二錢,生甘草、歸尾、生黃芩,半夏各五分,麥門冬、生地各三錢,豬苓一分,蘇木、紅花各二錢,五味子七粒,水煎服。治濕勝自汗,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汗挾濕者,四制白朮玉屏風。
四制白朮散,白朮四兩,用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取單術為末,每三錢,粟米飲下,治盜汗。
玉屏風散,防風、黃耆各一錢,以實表氣,白朮二錢以燥內濕,水煎,治自汗。
痿入骨處,清燥湯中堿(柴胡、黃連、豬苓、澤瀉)四味(名減味清燥湯,治骨痿;)厥初昏時,蘇合香丸灌一盅。
白朮、青木香、硃砂、犀角、沉香、麝香、訶子皮、丁香、安息香、蓽茇、白檀香、香附各二兩,龍腦、薰陸香、蘇合香油各一兩,為末,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同前合香油和蜜調劑,每服旋丸梧子大,取井水溫冷任意下四丸,老人小兒酒化下一丸,凡痰氣及中風痰涎壅上,喉中有聲不能下者,合青州白丸子同丸,薑汁化下立效;中風如見鬼神者,白湯下;腳氣衝心,用蓖麻和丸搗爛貼腳心,疼痛立止;心腹絞痛卒痛,中滿嘔吐,薑湯下;傷風咳嗽,薑蔥汁白湯下。
兼治傳屍骨蒸,肺痿疰忤鬼氣,狐貍妖魅,霍亂吐瀉,時氣瘴痞,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疔腫等疾,產婦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硬不省者,擦牙即開,然後用風藥治之,小兒吐瀉驚疳,先用火焙此藥,然後用薑蔥汁化開白湯下,小兒用緋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
熱癆正料生犀(散),危氏善用;
犀角、地骨皮、秦艽、麥門冬、枳殼、大黃、柴胡、茯苓、赤芍、桑白皮、黃耆、人參、鱉甲、知母各等分,有痰加半夏,熱輕去大黃加黃芩,每三錢入陳青蒿一根煎服。治骨蒸肌瘦,日晚潮熱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後餘毒不解,兼治癆瘧及小兒疳熱。
虛癆加減四物(湯);節齋奇功。
川芎、熟地、知母、天門冬各一錢,白芍、當歸、白朮各一錢三分,黃柏、陳皮各七分,生地、甘草各五分,炒乾姜三分,空心姜煎服,潮熱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盜汗及久病者去川芎,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咳嗽加桑白皮、五味子;痰加貝母、栝蔞;遺精加牡蠣、龍骨、山茱萸;白濁加茯苓、黃連;衄、咳血加桑白皮、黃芩、山梔;嗽痰血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嘔吐血加山梔、黃連、乾薑、蒲黃、韭汁、薑汁;咯唾血加桔梗,玄參、柏葉。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上焦和下焦積熱壅盛。
上下甲丸:鱉甲和龜板各一兩,側柏葉、栝蔞仁、半夏、黃連、黃芩、黃柏各五錢,研磨成粉,用蒸餅做成丸藥服用,治療勞累引起的發熱、食積和痰飲。
下甲丸:龜板五兩,側柏葉一兩半,香附三兩,研磨成粉,用薑汁浸泡的地黃膏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治療氣滯血瘀,症結不散。以上兩個方劑是丹溪先生所創,他遍訪各地尋找上甲(鱉甲)和下甲(龜板),卻無人認識,後來詢問一位老醫生,才知道上甲是鱉甲,下焦是龜板,這兩種藥材善於治療陰虛、食積引起的發熱,應該遵循此法。
汗出伴有火熱症狀,可用二甘湯、古芷砂散、調衛湯治療;
二甘湯: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烏梅等量,加生薑、大棗煎服。治療胃熱、食後加重火熱症狀,汗出如雨。
古芷砂散:白芷一兩,硃砂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茯神、麥門冬煎湯送服。治療驚恐導致的自汗,倦怠乏力,服用黃耆、牡蠣仍然止汗無效者有效。
調衛湯:麻黃根、黃耆各一錢,羌活二錢,生甘草、當歸尾、生黃芩、半夏各五分,麥門冬、生地黃各三錢,豬苓一分,蘇木、紅花各二錢,五味子七粒,水煎服。治療濕邪盛導致的自汗,衛氣虛弱,表虛不耐風寒。
汗出伴有濕邪,可用四制白朮散、玉屏風散。
四制白朮散:白朮四兩,黃耆、石斛、牡蠣、麥麩各炒一兩,取單獨的白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粟米湯送服,治療盜汗。
玉屏風散:防風、黃耆各一錢,以固表氣;白朮二錢,以燥內濕;水煎服,治療自汗。
痿證深入骨髓,用減味清燥湯(柴胡、黃連、豬苓、澤瀉四味藥組成);厥證初起或昏迷時,用蘇合香丸灌服一盅。
蘇合香丸:白朮、青木香、硃砂、犀角、沉香、麝香、訶子皮、丁香、安息香、蓽茇、白檀香、香附各二兩,龍腦、薰陸香、蘇合香油各一兩,研磨成粉,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與上述粉末、蘇合香油和蜂蜜混合製成丸藥。每次服用梧子大小的丸藥四丸,用井水溫冷水送服,老人小孩用酒送服一丸。凡痰氣阻滯及中風痰涎壅塞,喉中有聲音但吞咽困難者,與青州白丸子合用,用薑汁送服效果顯著;中風如見鬼神者,用白開水送服;腳氣衝心,用蓖麻子與藥丸搗爛外敷腳心,疼痛立即止息;心腹絞痛,腹脹嘔吐,用薑湯送服;傷風咳嗽,用薑蔥汁和白開水送服。
兼治傳染性疾病引起的骨蒸、肺痿、疰忤、鬼氣、狐貍精魅、霍亂嘔吐瀉痢、時疫瘴氣、痞滿、赤白痢疾、瘀血、月經閉止、痃癖、疔瘡腫毒等疾病;產婦中風、小兒驚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者,擦拭牙齒即能張開,然後再用祛風藥物治療;小兒嘔吐瀉痢、疳積,先用火焙藥物,然後用薑蔥汁化開,用白開水送服,小兒用紅布袋盛裝藥物,繫在身上,一切邪氣不敢靠近。
熱性癆病,可用犀角地骨皮散(危氏善用);
犀角地骨皮散:犀角、地骨皮、秦艽、麥門冬、枳殼、大黃、柴胡、茯苓、赤芍、桑白皮、黃耆、人參、鱉甲、知母等量,痰多加半夏,熱輕減大黃加黃芩,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根陳青蒿煎服。治療骨蒸肌瘦,日暮潮熱盜汗,五心煩躁及大病後餘毒未清,兼治癆病、瘧疾及小兒疳熱。
虛勞可用加減四物湯(節齋奇功);
加減四物湯:川芎、熟地黃、知母、天門冬各一錢,白芍藥、當歸、白朮各一錢三分,黃柏、陳皮各七分,生地黃、甘草各五分,炒乾薑三分,空腹用薑汁煎服。潮熱加桑白皮、沙參、地骨皮;盜汗及久病者去川芎,加牡蠣、酸棗仁、浮小麥;咳嗽加桑白皮、五味子;痰多加貝母、栝蔞;遺精加牡蠣、龍骨、山茱萸;白濁加茯苓、黃連;鼻衄、咳血加桑白皮、黃芩、山梔子;咳吐痰血加桑白皮、貝母、黃連、栝蔞;嘔吐血加山梔子、黃連、乾薑、蒲黃、韭汁、薑汁;咯血加桔梗、玄參、側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