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65)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六 (65)

1. 雜病用藥賦

兜鈴丸,馬兜鈴、杏仁、蟬蛻各二兩,人言煅六錢,為末,棗內為丸葵子大。每六七丸,臨臥蔥茶清放冷送下,忌熱物半日。治男婦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臥,齁䶎咳嗽亦效。

清金紫金,遠年近日止哮呼。

清金丸,單蘿蔔子半升,蒸熟曬乾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三四十丸,津液或淡薑湯下,治哮喘遇厚味而發者。一方加桑木內蠹蟲糞一升炒,杏仁半升,不去皮尖炒,甘草一兩生,為丸服,治遠年喘急。

紫金丹,信石末一錢,淡豆豉搗爛一兩,精豬肉細切四兩,三味拌和,分作三分,用紙筋黃泥包之,烘令泥干,卻用炭火於無人處,煅青煙出盡為度,放地上一宿出火毒,取出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食後茶清下,大人二十丸,小兒七丸,量大小虛實與之,忌一應咸物湯水之類。治痰喘不得臥,須三年後者,可用。

嘈雜香連與三聖,胃脾術曲安妥;

香連丹,香附、黃連各四兩,為末,神麯煮糊為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白湯下,治久郁心胸痞痛,或嘈雜干噎吞酸。

二聖丸,白朮四兩,陳皮一兩,黃連五錢,為末,神麯煮糊為丸綠豆大。每五十丸,津液或薑湯下。治心嘈索食。

安脾丸,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為末,薑汁和蒸餅為丸梧子大,小兒丸黍米大。薑湯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吐能食為度。治嘈雜及吐食脈弦者。肝乘於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虛,宜治風安脾,無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

噯噦沉檀勻諸氣,痰火梔石可祛。

勻氣丸,草豆蔻、橘皮、沉香、人參各五錢,益智仁、檀香、大腹子各一兩,為末,飯丸梧子大。每八十丸,淡薑湯下。治氣虛濁升多噯。

祛痰火丸,南星、半夏、香附、石膏、山梔各等分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服,或姜煎服亦可治胃火、痰火噯氣。

嘔吐熱而發渴,乾葛橘皮竹茹;

葛根竹茹湯,葛根三錢,半夏二錢,甘草三分,竹茹一團,薑棗煎,取清汁冷服。治胃熱心煩嘔吐水止,酒嘔尤妙。

加味橘皮竹茹湯,赤茯苓、橘皮、枇杷葉,麥門冬、竹茹、半夏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錢,姜煎溫服。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

竹茹湯,橘皮三錢,竹茹、人參各二錢,甘草一錢,薑棗煎服。治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呃逆,宜此補虛降火,或加白朮、枳殼尤妙。

嘔吐寒而不渴,藿葉丁半參萸。

四味藿葉湯,藿香、人參、橘皮、半夏各等分,姜煎溫服。治胃寒嘔吐,粥藥不停。

古丁夏湯,丁香、半夏各三錢,姜煎溫服。治脾中虛寒,停痰留飲,噦逆嘔吐。

古參萸湯,吳萸、人參各等分,薑棗煎服。治氣虛胃寒,嘔吐冷涎,陰證乾嘔通用。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兜鈴丸:馬兜鈴、杏仁、蟬蛻各兩錢,人參(煅)六錢,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葵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六到七丸,睡前用蔥白煮的茶(放涼)送服,忌食熱物半天。主治男女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靠東西才能休息,無法平躺睡眠,咳嗽聲音粗重者也適用。

清金丸:單獨用蘿蔔子半升,蒸熟曬乾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再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用唾液或淡薑湯送服。主治因食用厚味食物而引起的哮喘。另一方劑則加入炒過的桑木蠹蟲糞一升、杏仁(不去皮尖,炒)半升、生甘草一兩,製成丸藥服用,主治多年哮喘,喘息急促。

紫金丹:信石末一錢,搗爛的淡豆豉一兩,精豬肉細切四兩,三味混合拌勻,分成三份,用紙筋和黃泥包裹,烘乾泥土,再用炭火在無人處煅燒,直到青煙冒盡為止,放在地上過夜去除火毒,取出研磨成粉末,用湯水浸泡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飯後用清茶送服,成人每次服用二十丸,小孩每次服用七丸,根據病人的年齡、體質和病情輕重調整用量,忌食一切鹹味食物及湯水。主治痰喘,無法平臥,且病程超過三年者,可以使用。

香連丹:香附、黃連各四兩,磨成粉末,用神麴煮成的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白湯送服。主治久郁導致心胸痞痛,或嘈雜干嘔、吞酸。

二聖丸:白朮四兩,陳皮一兩,黃連五錢,磨成粉末,用神麴煮成的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唾液或薑湯送服。主治心下嘈雜,食慾不振。

安脾丸:半夏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磨成粉末,用薑汁和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小兒用量為黍米大小。用薑湯送服,從少量開始服用,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可以嘔吐出食物為止。主治嘈雜及嘔吐,脈象弦細者。肝氣犯脾而嘔吐,是因脾胃虛弱所致,應治風安脾,使脾胃不受約束,故飲食自能消化吸收。

勻氣丸:草豆蔻、橘皮、沉香、人參各五錢,益智仁、檀香、大腹皮各一兩,磨成粉末,用米飯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八十丸,用淡薑湯送服。主治氣虛,濁氣上升,經常噯氣。

祛痰火丸:南星、半夏、香附、石膏、山梔子各等分,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藥服用,也可以用薑湯煎服。主治胃火、痰火引起的噯氣。

葛根竹茹湯:葛根三錢,半夏二錢,甘草三分,竹茹一團,用薑棗煎煮,取清汁放涼服用。主治胃熱心煩,嘔吐清水,酒後嘔吐尤其有效。

加味橘皮竹茹湯:赤茯苓、橘皮、枇杷葉、麥門冬、竹茹、半夏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錢,用薑煎煮溫服。主治胃熱口渴,嘔吐,不想吃東西。

竹茹湯:橘皮三錢,竹茹、人參各二錢,甘草一錢,用薑棗煎煮服用。主治嘔吐腹瀉之後,胃虛膈熱而呃逆,此方可以補虛降火,也可以加入白朮、枳殼效果更佳。

四味藿葉湯:藿香、人參、橘皮、半夏各等分,用薑煎煮溫服。主治胃寒嘔吐,吃不下粥藥。

古丁夏湯:丁香、半夏各三錢,用薑煎煮溫服。主治脾胃虛寒,痰飲停滯,呃逆嘔吐。

古參萸湯:吳茱萸、人參各等分,用薑棗煎煮服用。主治氣虛胃寒,嘔吐清水,陰證乾嘔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