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30)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六 (30)

1. 雜病用藥賦

痞久不消,黃連厚朴堪活。

黃連消痞丸,白朮、薑黃各一兩,黃連、黃芩俱土炒各六錢,枳實五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澤瀉、厚朴、砂仁各三錢,豬苓二錢半,乾生薑、神麯、甘草各二錢(一方有茯苓),為末,蒸餅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湯下。治一切心下痞滿壅滯,煩熱喘促,積年不愈。

厚朴溫中湯,厚朴、陳皮各一錢,乾生薑二錢,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各五分,薑、棗煎服。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及秋冬客寒犯胃作痛。

瀉必啟脾平胃,二白曲芎以調中;

啟脾丸,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甘草各五錢,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空心米飲化下。治大人、小兒脾積五更瀉,消疳黃脹,定腹痛,常服生肌健脾益胃,或為散服亦好。

平胃蒜肚丸,獖豬肚一具,去脂膜,入大蒜裝滿,以線縫住,用冷水、熱水各七碗,先將水燒滾,入肚,煮至水乾為度,取出搗爛,入蒼朮、陳皮、厚朴各五兩,川椒少許,再搗至肚無絲,方可為丸,梧子大。每二錢,白湯下。治脾瀉水瀉,便紅下血等證。久痢先行,後以此補之,神效。

二白丸,白朮二兩,山楂、神麯各一兩半,白芍、半夏、黃芩各五錢,為末,荷葉包飯煨熟,搗丸梧子大,空心白湯下。治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瀉或痢。

白朮茯苓湯,白朮、茯苓各五錢,水煎溫服。治食瀉濕熱。

白朮芍藥湯,白朮、芍藥各四錢,甘草二錢,水煎服。治脾濕水瀉,體重腹滿,困弱不食,暴瀉無數,水穀不化。二方和中、除濕、利水,三白之妙用如此,凡瀉之要藥也。

曲芎丸,神麯、川芎、白朮、附子各等分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米飲下。治臟腑受風濕,泄瀉不止及食積作痢,兼治飧瀉。

調中健脾丸,白朮、破故紙、訶子、肉果各一兩,茯苓、陳皮各八錢,黃連、吳萸水炒過七錢,神麯六錢,木香、厚朴、小茴、砂仁、山藥、蓮子各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七十丸,蓮子煎湯下。治脾腎氣虛,早晚溏瀉,及臟寒久瀉亦宜。

虛則斷下固腸,萬全訶蔻止脫滑。

大斷下丸,龍骨、附子、枯礬、肉豆蔻、牡蠣、訶子、酸石榴皮各二兩,良薑、乾薑、赤石脂各一兩半,細辛七錢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粟米飲下。治脾胃虛耗及臟腑停寒,臍腹㽲痛,下利滑數,肌肉消瘦,飲食不入,氣弱時發虛熱。一方去乾薑,肉蔻、牡蠣、榴皮、細辛,加丁香一兩,木香五錢,白豆蔻、砂仁各六錢半,名固腸丸。

萬全丸,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五錢,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五七丸,米飲下。治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諸熱藥未效者。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久患痞症未癒,黃連、厚朴可有效治療。

黃連消痞丸:白朮、薑黃各一兩,黃連、黃芩(土炒)各六錢,枳實五錢,半夏、陳皮、人參各四錢,澤瀉、厚朴、砂仁各三錢,豬苓二錢半,乾生薑、神麴、甘草各二錢(有些方劑用茯苓代替甘草),研磨成粉末,用蒸餅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主治一切心下痞滿、壅滯、煩熱喘促,多年未癒的症狀。

厚朴溫中湯:厚朴、陳皮各一錢,乾生薑二錢,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各五分,加生薑、大棗煎煮服用。主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疼痛,以及秋冬受寒犯胃引起的疼痛。

瀉痢必先調理脾胃,白朮、山藥、川芎可調整中氣。

啟脾丸:人參、白朮、茯苓、山藥、蓮子肉各一兩,陳皮、澤瀉、山楂、甘草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空腹用米湯送服。主治大人小孩脾積引起的五更瀉,消疳積、黃疸、腹脹,止腹痛,長期服用可滋補脾胃,或研磨成粉末服用亦可。

平胃蒜肚丸:取一具豬肚,去除油脂和內膜,塞入大蒜至滿,用線縫合,用冷水、熱水各七碗,先將水燒開,放入豬肚,煮至水乾,取出搗爛,加入蒼朮、陳皮、厚朴各五兩,川椒少許,繼續搗爛至無豬肚絲,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主治脾胃虛弱引起的瀉痢、水瀉,以及大便帶血等症狀。久患痢疾者,可先用其他藥物治療,痊癒後再服用此藥,療效顯著。

二白丸:白朮二兩,山楂、神麴各一兩半,白芍、半夏、黃芩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米飯一起蒸熟,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主治因過度滋補或飲食傷脾引起的慢性腹瀉或痢疾。

白朮茯苓湯:白朮、茯苓各五錢,水煎溫服。主治飲食不節引起的腹瀉及濕熱。

白朮芍藥湯:白朮、芍藥各四錢,甘草二錢,水煎服。主治脾濕引起的腹瀉,症狀為身體沉重、腹脹、倦怠乏力、食慾不振,以及頻繁腹瀉、消化不良。以上兩個方劑都具有健脾、除濕、利水的功效,白朮、茯苓、芍藥三藥合用,是治療腹瀉的重要藥物。

曲芎丸:神麴、川芎、白朮、附子各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米湯送服。主治臟腑受風濕引起的腹瀉不止,以及食積引起的痢疾,也可用於治療飧泄(餐後腹瀉)。

調中健脾丸:白朮、破故紙、訶子、肉豆蔻各一兩,茯苓、陳皮各八錢,黃連、吳茱萸(水炒)各七錢,神麴六錢,木香、厚朴、小茴香、砂仁、山藥、蓮子各五錢,研磨成粉末,用米粥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十丸,用蓮子煎湯送服。主治脾腎氣虛引起的腹瀉,以及臟腑寒邪引起的久瀉。

虛弱則需止瀉固腸,肉豆蔻、訶子可有效止瀉。

大斷下丸:龍骨、附子、枯礬、肉豆蔻、牡蠣、訶子、酸石榴皮各二兩,良薑、乾薑、赤石脂各一兩半,細辛七錢半,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小米湯送服。主治脾胃虛弱及臟腑停寒引起的臍腹疼痛、腹瀉、消瘦、食慾不振、氣虛發熱等症狀。另一方劑去乾薑、肉豆蔻、牡蠣、石榴皮、細辛,加丁香一兩,木香五錢,白豆蔻、砂仁各六錢半,名為固腸丸。

萬全丸: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米湯送服。主治大腸虛寒滑泄,遺精,以及其他熱性藥物無效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