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梃

《醫學入門》~ 外集·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外集·卷六 (3)

1. 雜病用藥賦

羌活丸,甘菊花、羌活、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茯苓、蔓荊子各一兩,硃砂一兩半為衣。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四十丸,食後薑湯下。治風氣不調,頭目昏痛,鼻塞聲重,痰涎壅滯,遍身拘急,骨節煩疼,天陰先覺不安。

風旋頭眩,君白芷而為散為丸;

單白芷散,凡風痰上攻者宜。有汗者用蘿蔔搗汁浸曬,為末,食後沸湯調服;或以少許吹入鼻,左吹右,右吹左,治頭面諸風。

單白芷丸,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荊芥湯下。治風證頭目昏眩,腦痛及血證產後傷風,眩暈頭痛。

氣厥頭疼,用川芎而兼烏兼術。

古芎烏散,川芎、烏藥各等分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治因氣觸頭疼,如人氣盛頭疼及產後頭疼,並宜服之。

芎術湯,川芎、白朮、半夏各二錢,甘草五分,姜七片,煎服。治冒雨中濕,眩暈頭重,嘔逆不食。

芎術除眩湯,川芎、白朮、生附子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姜七片,棗一枚,水煎服。治感寒濕,眩暈頭重痛極。

芎辛湯,川芎二錢,細辛、白朮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五片,細茶少許,水煎溫服。治風寒在腦,或感濕邪,頭重痛,眩暈嘔吐不定。

頭風清上瀉火,青空玉液,半夏白朮天麻湯,或搐鼻以吐其涎;

清上瀉火湯,柴胡一錢,羌活八分,酒黃芩、酒知母各七分,酒黃柏、炙甘草、黃耆各五分,酒黃連、生地、藁本各四分,升麻、防風各三分半,歸身、蒼朮各三分,荊芥穗、蔓荊子、川芎、生甘草、細辛各二分,酒紅花少許,水煎熱服。治少時灸火過多,至老所熱厥頭痛,雖冬月亦喜風寒,畏暖。

青空膏,酒黃芩三兩(半生半炒),甘草一兩半,防風、羌活、黃連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為末,第二錢,茶清調成膏,臨臥白湯下。治年久偏正頭痛,及風濕熱上壅頭目,腦痛不止,惟血虛者不宜。苦頭痛加細辛少許;痰厥頭痛,去羌、防、芎、甘、加半夏曲一兩半;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防、芎一半,加柴胡一倍。

徹清膏,藁本一兩,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薄荷、川芎各三錢,蔓荊子、細辛各一錢,為末,每二錢,茶清調服。治諸風上攻,頭目不清。

玉液湯,半夏四錢,生薑十片,水煎,入沉香水一呷溫服。治七情氣鬱,生痰上逆,頭目眩暈,心嘈怔悸,眉稜骨痛。

葫蘆芭散,葫蘆芭、三稜、乾薑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生薑湯或酒調服。治氣攻頭痛及瘴瘧瘥後,頭痛如破。

三生丸,半夏、南星、白附子各等分為末,薑汁蒸餅為丸,綠豆大。每四十丸,薑湯下。治痰厥頭痛。

半夏白朮天麻湯,以二陳湯為主,半夏治痰厥頭痛,陳皮益氣調中升陽,麥芽寬中助胃,各一錢半;茯苓化痰,天麻治風虛頭旋眼黑,黃耆瀉火補氣止汗,人參瀉火補中益氣,澤瀉利溺導濕,蒼朮除濕,各五分;白朮補中,神麯消食蕩滯,各一錢;乾薑溫中,三分;黃柏瀉火,二分;姜煎熱服。治痰厥頭痛,眼黑頭旋,噁心煩悶,氣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及頭痛如破,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

白話文:

雜病用藥賦

羌活丸:甘菊花、羌活、麻黃、川芎、防風、石膏、前胡、黃芩、細辛、甘草、枳殼、茯苓、蔓荊子各一兩,硃砂一兩半做丸衣。研磨成粉,用澱粉水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主治風邪不調,頭目昏痛,鼻塞聲音沉重,痰涎阻塞,全身拘緊疼痛,骨節痠痛,陰天之前就感到不適。

風旋頭眩,可用白芷製成散劑或丸劑。

單白芷散:凡因風痰上逆引起的頭痛宜用此方。出汗者,可用蘿蔔搗汁浸泡藥材曬乾,研磨成粉,飯後用沸水調服;或取少量吹入鼻孔,左右輪換吹入,治療頭面部的各種風證。

單白芷丸: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荊芥湯送服。主治風證引起的頭目昏眩,頭痛以及產後傷風引起的眩暈頭痛等血證。

氣厥頭痛,可用川芎並用烏藥。

古芎烏散:川芎、烏藥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主治因氣鬱引起的頭痛,例如氣盛頭痛、產後頭痛等,都適用。

芎術湯:川芎、白朮、半夏各二錢,甘草五分,生薑七片,煎服。主治冒雨淋濕後引起的眩暈、頭重、嘔吐、不思飲食。

芎術除眩湯:川芎、白朮、生附子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生薑七片,大棗一枚,水煎服。主治感受寒濕引起的眩暈、頭重、劇烈頭痛。

芎辛湯:川芎二錢,細辛、白朮各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五片,少許茶葉,水煎溫服。主治風寒侵犯腦部,或感受濕邪引起的頭重痛、眩暈、嘔吐不止。

頭痛屬清上瀉火者,可用青空玉液、半夏白朮天麻湯,或用藥物搐鼻以排出痰涎。

清上瀉火湯:柴胡一錢,羌活八分,酒黃芩、酒知母各七分,酒黃柏、炙甘草、黃耆各五分,酒黃連、生地、藁本各四分,升麻、防風各三分半,歸身、蒼朮各三分,荊芥穗、蔓荊子、川芎、生甘草、細辛各二分,酒紅花少許,水煎熱服。主治年輕時灸火過多,年老後出現熱厥頭痛,即使在冬天也怕風寒,畏懼溫暖。

青空膏:酒黃芩三兩(一半生品,一半炒制),甘草一兩半,防風、羌活、黃連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研磨成粉,每次取二錢,用茶水調成膏狀,臨睡前用溫開水送服。主治多年久治不愈的偏頭痛、頭痛,以及風濕熱上逆引起的頭目昏痛,頭痛不止,但血虛者不宜服用。頭痛劇烈者可加少許細辛;痰厥頭痛者,去掉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入半夏曲一兩半;服用此方偏頭痛未愈者,減少羌活、防風、川芎用量一半,增加柴胡用量一倍。

徹清膏:藁本一兩,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薄荷、川芎各三錢,蔓荊子、細辛各一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主治各種風邪上逆,頭目不清。

玉液湯:半夏四錢,生薑十片,水煎,加入沉香一呷溫服。主治七情鬱結,痰涎上逆,頭目眩暈,心煩不安,眉稜骨疼痛。

葫蘆芭散:葫蘆巴、三稜、乾薑等量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湯或酒送服。主治氣滯引起的頭痛以及瘴瘧痊癒後頭痛如裂。

三生丸:半夏、南星、白附子等量研磨成粉,用薑汁蒸餅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用薑湯送服。主治痰厥頭痛。

半夏白朮天麻湯:以二陳湯為基礎,半夏治療痰厥頭痛,陳皮益氣調中升陽,麥芽寬中助胃,各一錢半;茯苓化痰,天麻治療風虛頭暈眼花,黃耆瀉火補氣止汗,人參瀉火補中益氣,澤瀉利尿導濕,蒼朮除濕,各五分;白朮補中,神麴消食化滯,各一錢;乾薑溫中,三分;黃柏瀉火,二分;用生薑煎服。主治痰厥頭痛,眼花頭暈,噁心煩悶,氣促上喘,說話無力,心神錯亂,不敢睜眼,感覺像在風雲之中,以及頭痛如裂,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厥冷,無法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