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六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2)

1. 膏藥

金不換神仙膏(杜進士傳),專治男婦小兒,不分遠年近日,五勞七傷,咳嗽痰喘氣急,左癱右瘓,手足麻木,遍身筋骨疼痛,腰腳軟弱,偏正頭風,心氣疼痛,小腸疝氣偏墜,跌打傷損,寒濕腳氣,虛痢腳氣痞塊,男子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血崩,兼治無名腫毒,瘰癧臁瘡,楊梅頑瘡,誤服輕粉,致傷筋骨疼痛,變為惡毒,腫爛成瘡,大如盤,或流黃水,或流膿血,遍身臭爛不能動履者,貼此膏藥除根,永不再發。

川芎,白芷,生芐,熟芐,當歸,白朮,蒼朮,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半夏,青皮,白芷,細辛,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柴胡,薄荷,赤芍,木通,桃仁,玄參,豬苓,澤瀉,桔梗,前胡,升麻,麻黃,牛膝,杜仲,山藥,遠志,續斷,良薑,何首烏,甘草,連翹,藁本,茵陳,地榆,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白蒺藜,苦參,殭蠶,天麻,南星,川烏,草烏,威靈仙,白蘚皮,五加皮,青楓藤,益母草,兩頭尖,五倍子,大楓子,巴豆,穿山甲,芫花,蜈蚣(二十條),蒼耳頭(七個),桃柳榆槐桑楝楮枝(各三十)

上藥共七十二味,每味用五錢,各要切為粗片,用真芝麻油十二斤,浸藥在內。夏浸三日,冬浸半月方可。煎藥黑枯色為度。用麻布一片,濾去渣,將油再稱,如有十數斤,加飛過黃丹五斤;如油有八斤,加黃丹四斤,依數下丹,決無差矣。將油再下鍋熬,黃丹徐徐的投下,手中用槐柳棍不住的攪,火先文後武熬成,滴在水中成珠不散,春夏硬,秋冬軟,此是口訣。瓷器內貯之,臨用時加細藥。

乳香,沒藥,血蠍,輕粉,朝腦(即樟腦),片腦,麝香,龍骨,海螵蛸,赤石脂

上細藥十味,研為細末,瓷器內收貯。臨攤膏藥摻上些須,生肌止痛,調血氣,去風濕甚妙。

五勞七傷,遍身筋骨疼痛,腰腳軟弱,貼兩膏肓穴、兩腎俞穴、兩三里穴;痰喘氣急,咳嗽;貼肺俞穴、花蓋穴、膻中穴。

左癱右瘓,手足麻木,貼兩肩井穴、兩曲池穴。

男子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血山崩漏,貼兩陰交穴、關元穴。

赤白痢疾,貼丹田穴。

小腸氣,疝氣,貼膀胱穴。

瘧疾,男子貼左臂,女子貼右臂,即止。

偏正頭風貼風門穴。

腰痛,貼命門穴。

心氣疼痛,貼中脘穴。

走氣貼兩章門穴。

寒濕腳氣,貼兩三里穴。

一切無名腫毒,癧瘡臁瘡,楊梅頑瘡,跌打傷損,痞塊,不必尋穴,皆本病患處,即愈。

追風透骨膏(秘傳)

川烏,草烏,淮烏(各一兩),巴豆(三兩,去殼),木鱉子(三兩,去殼),歸尾(一兩),白蒺藜(一兩),松香(三兩),白芨(二兩),血餘(一團),槐、柳枝(各一握)

白話文:

金不換神仙膏(杜進士傳授的配方),專門治療男女老少各種疾病,不論病程長短,都能醫治。適用於五勞七傷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咳嗽、痰多氣喘、呼吸急促、半身不遂、手腳麻木、全身筋骨疼痛、腰腿無力、偏頭痛、心口痛、小腸疝氣、跌打損傷、寒濕引起的腳氣、虛弱性腹瀉、腳氣導致的腫塊,以及男子遺精、精液混濁,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子宮出血等問題。同時還能治療原因不明的腫毒、淋巴結核、腿部潰瘍、梅毒性頑固瘡瘍,以及誤服輕粉(汞化合物)導致的筋骨疼痛,甚至惡化成潰爛、腫大如盤、流出黃水或膿血、全身惡臭無法行動的嚴重瘡瘍,貼上此膏藥都能徹底根治,永不再復發。

配方包含:川芎、白芷、生半夏、熟半夏、當歸、白朮、蒼朮、陳皮、香附、枳殼、烏藥、半夏、青皮、白芷、細辛、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大黃、柴胡、薄荷、赤芍、木通、桃仁、玄參、豬苓、澤瀉、桔梗、前胡、升麻、麻黃、牛膝、杜仲、山藥、遠志、續斷、良薑、何首烏、甘草、連翹、藁本、茵陳、地榆、防風、荊芥、羌活、獨活、金銀花、白蒺藜、苦參、殭蠶、天麻、南星、川烏、草烏、威靈仙、白蘚皮、五加皮、青楓藤、益母草、兩頭尖、五倍子、大楓子、巴豆、穿山甲、芫花、蜈蚣(二十條)、蒼耳子(七個)、桃樹、柳樹、榆樹、槐樹、桑樹、楝樹、楮樹的樹枝(各三十)。

總共七十二味藥材,每味取五錢,切成粗片,用十二斤純正芝麻油浸泡。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半個月。煎藥時,將藥材熬煮至焦黑。用麻布過濾掉藥渣,再將油稱重。如果油有十幾斤,則加入五斤飛過的黃丹;如果油有八斤,則加入四斤黃丹,按比例添加,不會有誤差。接著將油再次放入鍋中熬煮,緩慢加入黃丹,並用槐樹或柳樹枝不停攪拌,先用小火後轉大火熬煮,直到滴入水中成珠狀不散開,春夏時膏藥較硬,秋冬時膏藥較軟,這是製作膏藥的訣竅。將膏藥儲存在瓷器中,使用時再加入細藥粉。

細藥粉包含:乳香、沒藥、血蠍、輕粉、冰片(即樟腦)、片腦、麝香、龍骨、海螵蛸、赤石脂。

以上十味藥材磨成細末,裝在瓷器中。攤貼膏藥時,摻入少量細藥粉,有助於生肌止痛、調和氣血、去除風濕。

針對五勞七傷、全身筋骨疼痛、腰腿無力等症狀,貼在兩側膏肓穴、兩側腎俞穴、兩側足三里穴;針對痰喘氣急、咳嗽等症狀,貼在肺俞穴、華蓋穴、膻中穴。

針對半身不遂、手腳麻木等症狀,貼在兩側肩井穴、兩側曲池穴。

針對男子遺精、精液混濁,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子宮出血等症狀,貼在兩側陰交穴、關元穴。

針對赤白痢疾等症狀,貼在丹田穴。

針對小腸疝氣等症狀,貼在膀胱穴。

針對瘧疾,男子貼在左臂,女子貼在右臂,即可止住。

針對偏頭痛,貼在風門穴。

針對腰痛,貼在命門穴。

針對心口痛,貼在中脘穴。

針對氣機不順,貼在兩側章門穴。

針對寒濕腳氣,貼在兩側足三里穴。

針對所有不明原因的腫毒、淋巴結核、腿部潰瘍、梅毒性頑固瘡瘍、跌打損傷、腫塊等,不用找穴位,直接貼在患處即可痊癒。

追風透骨膏(秘傳配方)

配方包含:川烏、草烏、淮烏(各一兩),巴豆(三兩,去殼),木鱉子(三兩,去殼),當歸尾(一兩),白蒺藜(一兩),松香(三兩),白芨(二兩),血餘(一團),槐樹、柳樹枝(各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