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3)

1. 心痛

丁香,良薑,官桂(各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五十粒,炒黃色為末,調入湯藥內,頓服。

救急奇方,治男婦心疼,禁了牙關欲死者。

隔年老蔥白三五根,去皮、須、葉,搗成膏,將病人斡開口,用銅匙將膏送入喉中,用香油四兩灌送,但得蔥膏下喉。少時將腹中所停蟲病等物化為黃水,微利為佳,永不再發。

追蟲丸,治蟲咬心痛。

乾漆(五錢,炒去煙),雄黃(二錢五分),巴豆霜(一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二三丸,有子苦楝根皮煎湯送下。

小金丹,〔批〕(按此方治心胃蟲攻作痛追逐之劑),治蟲之作痛,時痛時止,痛則攻心,口吐清水,人中鼻唇一時青黑者是。

雄黃(一錢),薑黃(一錢),巴豆(去油,一錢),三柰(一錢),丁香(二十五個),人言(三分)

上為末,用紅棗煮熟去核為丸,如粟米六。每服四、五丸,五六歲兒用六、七丸,或八、九丸,艾葉煎湯,入醋少許,不拘時送下。

心紅散(徐薊川傳),治心痛氣痛,及治孕婦心疼。

銀硃,雞糞(炒焦乾,為末)

上二味,各等分,和一處。每服一錢,熟黃酒調服,即出冷汗立止。

治一切心腹胸腰背疼痛和錐刺(秘方)

花椒為細末,醋和為餅,貼痛處,上用艾搗爛鋪上,發火燒艾,痛即止。

加味枳朮丸,治清痰,酒積、食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痰等證,其效如神。

白朮(三兩),枳實(麵炒黃色),蒼朮(米泔浸三宿,焙),豬苓(去黑皮),川芎,麥櫱面(炒黃色),神麯(炒微色),半夏(湯泡透,各一兩),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黃連(陳壁土炒),白螺螄殼(炮,各七錢),縮砂仁,草豆蔻,黃芩(陳壁土炒),青皮(去白),萊菔子(炒),乾生薑(各五錢),陳皮,栝蔞子,香附子(童便炒),厚朴(薑汁製炒),檳榔(各三錢),木香(二錢),甘草(二錢)

吞酸,加吳茱萸湯泡,寒月五錢,熱月二錢五分;久病挾虛,加人參、白扁豆、石肉各五錢。時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兩,牡蠣五錢。

上為細末,用青荷葉泡湯浸,晚粳米研粉,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一百丸,清米飲送下。

白話文:

心痛

**急救方:**治男女胸口痛,緊咬牙關將死之人。用丁香、良薑、官桂等量(各約1.5克),水煎服,加入炒黃的胡椒五十粒。此方為急救奇方。

另有一法,取隔年老蔥白三五根,去皮、鬚、葉,搗成膏,掰開病人口,用銅匙送入喉中,再用香油約80克灌服,只要蔥膏送入喉嚨即可。不久後,腹中停滯的蟲病等物會化成黃水排出,略微腹瀉為佳,可預防再次發生。

**追蟲丸:**治蟲咬引起的心痛。用乾漆(約7.5克,炒去煙)、雄黃(約3.75克)、巴豆霜(約1.5克)研末,用麵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服用,用苦楝根皮煎湯送服。

**小金丹:**治蟲引起的時痛時止的心痛,痛時會攻心,口吐清水,人中、鼻唇一時發青發黑者。用雄黃、薑黃、巴豆(去油)、三奈、丁香、人參等量(具體用量已列出)研末,用紅棗煮熟去核做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服用,用艾葉煎湯加少許醋送服。

**心紅散:**治心痛、氣痛及孕婦心痛。用銀硃和炒焦的雞糞等量混合,每次服用約1.5克,用熟黃酒送服,可迅速止痛並出冷汗。

**秘方:**治一切心腹胸腰背疼痛和錐刺痛。將花椒研成細末,用醋調成餅狀,貼於痛處,再在其上鋪上搗爛的艾葉,點燃艾葉灸治。

**加味枳朮丸:**治因清痰、酒積、食積、茶積、肉積等引起的胃脘心痛,以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痰涎等症。用白朮、枳實、蒼朮、豬苓、川芎、麥芽、神麴、半夏、澤瀉、赤茯苓、黃連、白螺螄殼、縮砂仁、草豆蔻、黃芩、青皮、萊菔子、乾薑、陳皮、栝蔞子、香附子、厚朴、檳榔、木香、甘草等藥材(具體用量已列出)研末,用青荷葉泡的湯浸泡,再用晚粳米研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服用,用米湯送服。如有吞酸,可加吳茱萸湯泡製;久病體虛,可加人參、白扁豆、石斛;常吐清水,可加炒滑石、牡蠣。

**(注意:以上皆為古代醫方,僅供參考,不建議自行使用。如有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