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信纂輯

《古今醫鑒》~ 卷之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2)

1. 頭痛

節齋云:久病頭痛,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此屬鬱熱而標寒。世人不識,悉用溫辛散之藥,暫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疏,故風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熱,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

惟當瀉火涼血,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春用香蘇散,加川芎、白芷、羌活(胡恆齋傳)

夏用五苓散,加香薷、厚朴、扁豆、羌活;

秋用金佛草散,加桔梗、石膏、防風、羌活;

冬用十神湯,加羌活(隨時倍真羚羊角,服之如神)

川芎茶調散,〔批〕(按此方治風氣頭痛之劑),治諸風上攻,頭目昏沉,偏正頭痛,鼻塞聲重,憎寒壯熱,肢體煩,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攻注太陽穴痛,但感風氣皆然。

南薄荷(四錢),香附米(四錢,炒),荊芥穗,川芎(各二錢),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錢),防風(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薑、蔥煎服亦可。一方加菊花一錢,細辛五分,殭蠶三分,蟬蛻三分,名菊花茶調散。

白朮半夏天麻湯,〔批〕(按此方治痰厥頭痛之劑),治痰厥頭痛,其證眼黑頭眩,噁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此乃胃氣虛損停痰而致也。

黃耆(三分半),人參(三分半),白茯苓(三分半),白朮(五分),陳皮(七分半),半夏(湯泡,薑汁炒,三分半),神麯(炒,五分),麥芽(炒,七分半),蒼朮(米泔浸炒,三分半),乾薑(炒黑,二分),黃柏(一分半,酒洗),澤瀉(二分半),天麻(三分半)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食前熱服,可一劑而愈。

當歸補血湯,〔批〕(按此方治血虛頭痛之劑),治血虛頭痛。

當歸,生地黃,川芎,白芍(各一錢),防風(五分),荊芥(四分),藁本(四分),黃芩(一錢,酒炒),柴胡(五分),蔓荊子(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批〕(按此方治氣虛頭痛之劑),治氣虛頭痛。

方見內傷門,依本方加川芎、白芷、細辛、蔓荊子。

調中益氣湯,〔批〕(按此方治氣血兩虛頭痛之劑),治氣血俱虛頭痛,其效如神。

陳皮(三分),黃柏(酒炒,三分),升麻,柴胡(去蘆,各四分),人參,甘草(炙,各六分),細辛(二分),黃耆(一錢),川芎(六分),蔓荊子(三分)

上銼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溫服。一方有木香二分,無黃柏。如大便虛,坐不得,或了而不了,腹中逼迫,此血虛、血澀也,加當歸身五分。

白話文:

頭痛

長期頭痛,稍微感受風寒就會發作,寒冷的月份需要用厚厚的毛巾包裹頭部,這是由於體內鬱積的熱邪,而表現出怕冷的症狀。世人大多不了解這個道理,都使用溫熱辛辣的散寒藥物,雖然能暫時見效,誤以為是寒症,卻不知道是因為本就有鬱熱,毛孔經常張開,所以風寒容易入侵,外來的寒邪束縛內部的熱邪,閉塞不通而導致疼痛。辛熱的藥物,雖然能夠疏通閉塞,散掉寒邪,但是用熱來治療熱症,反而加重病情,怕冷的症狀會更加嚴重。

應該瀉火涼血,再配合辛溫散表之藥,才能從根本上治療,這樣才能痊癒,徹底根除病根。

處方:

春天用香蘇散,再加入川芎、白芷、羌活(胡恆齋傳);

夏天用五苓散,再加入香薷、厚朴、扁豆、羌活;

秋天用金佛草散,再加入桔梗、石膏、防風、羌活;

冬天用十神湯,再加入羌活(隨時加倍使用真羚羊角,服用效果神奇)。

川芎茶調散:(此方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治療各種風邪上犯頭部,頭昏眼花,偏頭痛或頭痛,鼻塞聲音沉重,惡寒發熱,肢體煩躁,肌肉蠕動,胃熱痰多,婦女因血瘀衝擊太陽穴而疼痛,凡是感受風邪引起的頭痛皆可使用。

南薄荷(四錢),香附米(四錢,炒),荊芥穗,川芎(各二錢),羌活,白芷,甘草(炙,各一錢),防風(七錢半)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送服,也可以用生薑、蔥煎水送服。另一方加菊花一錢,細辛五分,殭蠶三分,蟬蛻三分,稱為菊花茶調散。

白朮半夏天麻湯:(此方治療痰濁引起的頭痛)治療痰濁引起的頭痛,症狀表現為眼前發黑頭暈,噁心煩悶,氣短呼吸急促,說不出話,心神錯亂,不敢睜眼,感覺像在風雨中,頭痛劇烈如裂,身體沉重如山,四肢厥冷,無法安睡,這是由於胃氣虛損,痰濁停滯所致。

黃耆(三分半),人參(三分半),白茯苓(三分半),白朮(五分),陳皮(七分半),半夏(湯泡,薑汁炒,三分半),神麴(炒,五分),麥芽(炒,七分半),蒼朮(米泔浸炒,三分半),乾薑(炒黑,二分),黃柏(一分半,酒洗),澤瀉(二分半),天麻(三分半)

將藥材切碎,加生薑三片,水煎,飯前服用,有可能一劑就能痊癒。

當歸補血湯:(此方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治療血虛引起的頭痛。

當歸,生地黃,川芎,白芍(各一錢),防風(五分),荊芥(四分),藁本(四分),黃芩(一錢,酒炒),柴胡(五分),蔓荊子(五分)

將藥材切碎,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此方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治療氣虛引起的頭痛。

方劑見內傷門,根據此方再加入川芎、白芷、細辛、蔓荊子。

調中益氣湯:(此方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療效神奇。

陳皮(三分),黃柏(酒炒,三分),升麻,柴胡(去蘆,各四分),人參,甘草(炙,各六分),細辛(二分),黃耆(一錢),川芎(六分),蔓荊子(三分)

將藥材切碎,加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溫服。另一方加木香二分,不用黃柏。如果大便稀溏,坐不住,或大便不成形,腹部脹滿,這是血虛、血瘀,需要加當歸身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