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卷三 (22)
卷三 (22)
1. 補損五十一
大補丸,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並不單用。
川黃柏(炒褐色)
上以水丸服。
龍虎丸,補下焦。
白芍,陳皮(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半),虎骨(酒浸,酥炙,各一兩),知母(酒炒),熟地黃(各三兩),黃柏(半斤,鹽炒),龜板(四兩,酒浸,酥炙)
上為末,酒煮羊肉搗汁,丸服。冬月加乾薑半兩。
補腎丸,治痿厥之重者,湯使與大補丸同。此冬令之正藥,春夏去乾薑。
乾薑(二錢),黃柏(炒),龜板(一兩半,酒炙),牛膝(一兩),陳皮(半兩)
上為末,薑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補天丸,治氣血俱虛甚者,以此補之,多與補腎丸並行。若治虛勞發熱者,又當以骨蒸藥佐之。
紫河車洗淨,用布繳干,同前補腎丸搗細,焙碾末,酒米糊丸。夏加五味子半兩。
虎潛丸,治痿與補腎丸同。
黃柏(半斤,酒炒),龜板(四兩,酒炙),知母(二兩,酒炒),熟地黃,陳皮,白芍(各二兩),鎖陽(一兩半),虎骨(一兩,炙),乾薑(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或粥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黃。懶言語者,加山藥。加炒黃柏、酒知母、炙龜板各等分,乾薑三分之一,酒糊丸,名補血丸。一方無干姜。冬月方,加有當歸一兩半,熟地黃比前多一兩,余同。
補虛丸
人參,白朮,山藥,枸杞,鎖陽
上為末,麵糊丸服。
湯藥,補心肝脾腎。
蓮肉(去心),枸杞,山藥(炒),鎖陽(各等分)
上為細末,沸湯調服。若加酥油些少,尤妙。
補陰丸
側柏,黃柏,烏藥葉(各二兩),龜板(酒炙,五兩),苦參(三兩),黃連(半兩)
冬,加乾薑;夏,加縮砂。上為末,地黃膏丸如梧子大。
又方
黃柏(半斤,鹽酒炒),知母(酒浸炒),熟地黃(各三兩),龜板(四兩,酒浸炙),白芍(炒),陳皮,牛膝(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半),虎骨(一兩,酒浸,酥炙)
上為末,酒煮羊肉和丸。每服五十丸,鹽湯下。冬,加乾薑半兩。
又方
下甲(二兩),黃柏(炒),牛膝,人參(各半兩),香附,白芍(各一兩),甘草(二錢),砂仁(三錢,春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下甲(二兩),黃柏(一兩)
上細切地黃,酒蒸熟,擂細丸。
又方
龜板(二兩,酒炙),黃柏(七錢半),知母(半兩),人參(三錢),牛膝(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龜板(一兩,酒煮),黃柏(半兩),知母(三錢),五味(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治抑結不散。
下甲(五兩),側柏(一兩半),香附(三兩)
上為末,薑汁浸地黃膏為丸。空心服。
白話文:
大補丸:能去除腎經的火氣,乾燥下焦的濕氣,治療筋骨軟弱。如果是氣虛,要用補氣的藥物一起服用;如果是血虛,要用補血的藥物一起服用,不要單獨使用。
川黃柏(炒至褐色) 將以上藥材做成水丸服用。
龍虎丸:能補益下焦。
白芍、陳皮(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半),虎骨(用酒浸泡後酥炙,各一兩),知母(用酒炒),熟地黃(各三兩),黃柏(半斤,用鹽炒),龜板(四兩,用酒浸泡後酥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過的羊肉搗爛取汁,做成藥丸服用。冬天可以加入乾薑半兩。
補腎丸:能治療痿病(肢體軟弱無力)和厥病(昏厥)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和「大補丸」一起服用,並用湯藥送服。「補腎丸」是冬天適合服用的藥,春夏時節可以去掉乾薑。
乾薑(二錢),黃柏(炒),龜板(一兩半,用酒炙過),牛膝(一兩),陳皮(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做成藥丸,或者用酒糊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七十顆,用白開水送服。
補天丸:能治療氣血都非常虛弱的人,可以服用此藥補益,多半會和「補腎丸」一起服用。如果治療虛勞發熱的症狀,還要加入治療骨蒸的藥物。
紫河車洗淨,用布擰乾,和前面「補腎丸」的藥材一起搗碎,烘乾後碾成粉末,用酒和米糊做成藥丸。夏天可以加入五味子半兩。
虎潛丸:能治療痿病,和「補腎丸」的功效相同。
黃柏(半斤,用酒炒),龜板(四兩,用酒炙過),知母(二兩,用酒炒),熟地黃、陳皮、白芍(各二兩),鎖陽(一兩半),虎骨(一兩,炙過),乾薑(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或粥做成藥丸。有一個方子會加入金箔一片,另一個方子會使用生地黃。如果患者不愛說話,可以加入山藥。如果再加入炒黃柏、酒知母、炙龜板各等份,乾薑三分之一,用酒糊做成藥丸,就叫做「補血丸」。有一個方子沒有加入乾薑。冬天服用的方子,會加入當歸一兩半,熟地黃的用量比前面多一兩,其他藥材相同。
補虛丸:
人參、白朮、山藥、枸杞、鎖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服用。
湯藥:能補益心肝脾腎。
蓮肉(去心)、枸杞、山藥(炒)、鎖陽(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滾開的水調和服用。如果加入少量酥油,效果更好。
補陰丸:
側柏、黃柏、烏藥葉(各二兩),龜板(用酒炙過,五兩),苦參(三兩),黃連(半兩)。 冬天可以加入乾薑;夏天可以加入縮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地黃膏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
又一方:
黃柏(半斤,用鹽和酒炒),知母(用酒浸泡後炒),熟地黃(各三兩),龜板(四兩,用酒浸泡後炙過),白芍(炒),陳皮、牛膝(各二兩),鎖陽、當歸(各一兩半),虎骨(一兩,用酒浸泡後酥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過的羊肉調和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顆,用鹽水送服。冬天可以加入乾薑半兩。
又一方:
下甲(二兩),黃柏(炒),牛膝、人參(各半兩),香附、白芍(各一兩),甘草(二錢),砂仁(三錢,春天不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藥丸。
又一方:
下甲(二兩),黃柏(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細,用地黃用酒蒸熟後搗爛,做成藥丸。
又一方:
龜板(二兩,用酒炙過),黃柏(七錢半),知母(半兩),人參(三錢),牛膝(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藥丸。
又一方:
龜板(一兩,用酒煮過),黃柏(半兩),知母(三錢),五味子(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藥丸。
又一方:能治療鬱結不散的症狀。
下甲(五兩),側柏(一兩半),香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過的地黃膏做成藥丸。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