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痹
痹
1. 痹
風、寒、濕。
發散,風寒濕三氣,合為行痹,上下左右無定,宣明防風湯。
溫經,寒勝為痛痹,四肢疼而浮腫,宣明茯苓湯。濕勝為著痹,四肢麻、筋攣、腫,茯苓川芎湯。
潤膚滋腎,在血脈之中,隨上下不通。
摩擦,薑汁、蔥泥,周身擦之。
灸
疏風養血,通聖散去硝、黃,加白芷、羌活,為末服之。
導痰飲,有因支飲手足麻痹、多唾、眩冒。守田、赤茯苓、陳皮、枳實、桔梗、甘草,名茯苓湯。
白話文:
[痹症]
-
散發法:風、寒、濕三種氣候因素共同作用,會形成行痹,病癥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位置不定,可用宣明防風湯治療。
-
溫經法:如果寒氣過重,則會形成痛痹,會導致四肢疼痛並伴有浮腫,可用宣明茯苓湯治療。若濕氣過重,則會形成著痹,會導致四肢麻木、筋肉抽搐及腫脹,可用茯苓川芎湯治療。
-
潤膚滋腎法:病癥在血液脈絡中,可能導致上下血液循環不暢。
-
摩擦法:使用薑汁和蔥泥,在全身進行摩擦。
-
灸法:使用艾灸等方法進行治療。
-
疏風養血法:用通聖散去硝黃,再加入白芷、羌活,研磨成粉末後服用。
-
導痰飲法:適用於由支飲引起的四肢麻痹、多唾、頭暈目眩等症狀。使用守田、赤茯苓、陳皮、枳實、桔梗、甘草,這被稱為茯苓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