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痛風
痛風
1. 痛風
風熱、風濕、血虛、有痰。
發散,仙術、南星、川芎、白芷、當歸(酒炒、)黃芩、防己、桂、甘草。在上,加羌活、威靈仙;在下,加牛膝、木通、炒柏。寒:小續命湯;風:天麻防風散。
調理,皮骨散:
虎骨(酥炙二兩),花蛇(酒浸取肉),天麻,防風,川牛膝,殭蠶(炒),歸(酒浸),乳香(另研),桂心(各二兩),炙草,全蠍(半兩),麝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豆淋酒調下。
補血,多用芎、歸,佐以桃仁、紅花。
疏風勝濕,南星、仙術、炒柏為主,佐以臺芎、白芷、桂、桃仁、防己。有濕勝一身盡痛,小胃丹、浚川散。
導痰,青州白丸子。
針,百會、環跳。
灸
白話文:
[痛風]
這段古文提到的中醫觀點認為痛風是由風熱、風濕、血虛或痰濕等因素導致的。
對於治療方法,它列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
發散:使用仙術、南星、川芎、白芷、當歸(需經酒炒)、黃芩、防己、桂、甘草等藥材。如果病癥出現在身體上部,應加入羌活和威靈仙;如果病癥出現在身體下部,則應加入牛膝、木通和炒柏。若屬寒性,可使用小續命湯;若由風引起,可用天麻防風散。
-
調理:有一種名為皮骨散的方劑,成分包括虎骨(需用酥油炙烤二兩)、花蛇(需用酒浸泡取出肉)、天麻、防風、川牛膝、殭蠶(需炒)、歸(需用酒浸泡)、乳香(需另研磨)、桂心(各需二兩)、炙草、全蠍(需半兩)、麝香(需一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豆淋酒調和後吞服。
-
補血:常用川芎和當歸,並輔以桃仁和紅花。
-
疏風去濕:主要使用南星、仙術、炒柏,再輔以臺芎、白芷、桂、桃仁、防己。若濕氣過重導致全身疼痛,可用小胃丹、浚川散。
-
導痰:可使用青州白丸子。
-
醫治方式還包括針灸和艾灸,針灸的穴位包括百會、環跳。
以上是古文中對痛風治療的描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