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治例》~ 諸瘡

回本書目錄

諸瘡

1. 諸瘡

初起者,疔疽發背,便蒸之。或毒下陷,亦可用方別內托。

發汗,在背羌活為主,在面白芷,在肩脅柴胡,在胸腹白芷、升麻。東垣最妙,脈數滑浮大者,宜東垣消毒散。沉細者,十補散。滑數瘡在下,宜當歸拈痛湯。

,蒜片或白芷、木鱉為末,蜜和作餅用。多年冷瘡,用附子片。

,脈實,瘡腫焮,便閉,宜內疏黃連湯。汗多脈大,譫語,破棺丹。

白話文:

初期疔疽發背時,可以用蒸敷的方式治療。如果毒素向下蔓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藥方來內托。

發汗時,背部以羌活為主,面部以白芷為主,肩脅以柴胡為主,胸腹以白芷、升麻為主。東垣認為脈象數滑浮大者,適合使用東垣消毒散;脈象沉細者,適合使用十補散。如果瘡在下,脈象數滑,宜用當歸拈痛湯。

蒸敷時,可以用蒜片或白芷、木鱉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成餅狀使用。如果是多年冷瘡,可以用附子片敷貼。

下行時,如果脈象實,瘡腫焮,便閉,宜用內疏黃連湯。如果汗多脈大,譫語,則用破棺丹。

從治,有因食一切毒物及死驢馬肉,而發瘡腫者,有濕毒等致,宜服後藥。

飛龍奪命丹:治一切疔瘡惡腫,癰疽初發,或發而內陷者。如熱毒脈盛,宜後飲子。

天南星,雄黃,巴豆(各一錢),碙砂,黃丹,信石,乳香(各半錢),班虎(十六個,去翅皮),麝香(少許)

上為末,取蟾酥和丸,如黃黍米大,每十一二或十四五丸,看瘡上下,食前後好酒送下。忌食諸般肉、油膩七日。一方有礬(一錢),半夏(一錢,)無雄。

白話文:

"從治",指的是對於那些因食用各種有毒物質,或是死驢馬的肉,導致出現皮膚腫脹的人羣,通常是由於濕氣和毒素引起的,應當服用以下藥方。

「飛龍奪命丹」用於治療各種嚴重的疔瘡、惡性腫瘤,以及初期的癰疽,或者已經向內部發展的癰疽。如果患者的病情表現為熱毒旺盛的情況,則應在服用此藥後再飲用其他藥物。

配方如下:

  • 天南星(一錢)
  • 雄黃(一錢)
  • 巴豆(一錢)
  • 瓊砂(半錢)
  • 黃丹(半錢)
  • 信石(半錢)
  • 乳香(半錢)
  • 班虎(十六個,去除翅和皮)
  • 麝香(少量)

將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加入蟾酥調和,形成如黃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根據傷口的位置,可在餐前或餐後,使用適量的酒送服。並且需要忌口各種肉類和油膩食物,持續七天。

另外一種配方中,包含礬(一錢)和半夏(一錢),不使用雄黃。

東垣黃連消毒飲:治癰疽發於腦頂或背,腫勢外散,熱毒焮發,麻木不痛,宜灸之。

黃連(酒炒),羌活(各一錢),黃芩,黃柏(各半錢,酒炒),生地,知母(炒),獨活,防風,歸尾(各四錢),連翹(四錢),藁本,防己,桔梗(各半錢),黃耆,蘇木,陳皮,澤瀉(各二錢),人參,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東垣《黃連消毒飲》

治療: 癰疽發於腦頂或背部,腫脹向外擴散,熱毒熾盛,發熱,麻木不痛,適合用灸法治療。

藥方:

  • 黃連(酒炒):一錢
  • 羌活:一錢
  • 黃芩:半錢(酒炒)
  • 黃柏:半錢(酒炒)
  • 生地:四錢
  • 知母(炒):四錢
  • 獨活:四錢
  • 防風:四錢
  • 歸尾:四錢
  • 連翹:四錢
  • 藁本:半錢
  • 防己:半錢
  • 桔梗:半錢
  • 黃耆:二錢
  • 蘇木:二錢
  • 陳皮:二錢
  • 澤瀉:二錢
  • 人參:三錢
  • 甘草:三錢

註解:

  • 方劑來源: 東垣(李杲)所著《內經知要》
  • 此方主要針對熱毒熾盛、麻木不痛的癰疽,適合腦頂或背部腫脹。
  • "酒炒" 指的是用酒浸泡藥材後,用小火炒至乾燥,可增加藥效。
  • 藥材的用量以錢為單位,一錢約等於3.75 克。
  • 灸法是傳統中醫的治療方法之一,利用艾灸或其他溫熱物質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

上咀片,作一服,水煎服。若腫勢已過,宜後方復煎散:

地骨,芩,苓,參,耆芍,白朮,桂,甘草,防己,當歸(各一錢),防風(三錢),作一服,先取仙術三錢煎,水煎。

,瘰癧瘡,須灸之,肩井二穴,曲池前骨端二處。內作散腫潰堅丸一二料服之。

雙解,厥逆咽塞寒熱,五香連翹湯。風熱,防風通聖散。脈實丹毒,千金漏蘆湯。

白話文:

將藥材煎成一劑藥,水煎服用。如果腫脹已經消退,可以服用復煎散。藥方如下:地骨、黃芩、茯苓、人參、熟地黃、白朮、桂枝、甘草、防己、當歸各一錢,防風三錢,先取仙術三錢煎煮,再加其他藥材水煎服用。對於瘰癧瘡,需要灸治,灸肩井穴和曲池穴前骨端兩處。內服潰堅丸一至二料,以散腫。雙解方面,厥逆咽塞寒熱,服用五香連翹湯;風熱,服用防風通聖散;脈實丹毒,服用千金漏蘆湯。

內托,脈虛胃熱,復煎散、聖濟托裡湯、東垣黃耆人參湯、黃耆湯。

外治,有膿者開之,久瘡肉冷者蒸之。敷藥,初起用濕山藥,少加木鱉、蓖麻,搗敷,消。反肉,青金錠子選用之。下濕瘡用文蛤散。郭氏水澄膏,敷紅赤色,攻焮疼痛。

,緣唇瘡,須去惡血,下注瘡亦然。

白話文:

內服方面,脈象虛弱、胃火旺盛,可以用復煎散、聖濟托裡湯、東垣黃耆人參湯、黃耆湯治療。外治方面,如果有膿,就應該切開排膿。久瘡肉冷,就用蒸氣熏蒸。藥物治療方面,初期可用濕山藥,少加木鱉、蓖麻,搗碎敷在患處,可以消腫。若瘡口反肉,就應該選用青金錠子。對於濕瘡,可用文蛤散治療。郭氏水澄膏可以敷在紅赤發炎的部位,治療腫痛。針灸方面,對於唇緣瘡,必須先去除瘀血,下注瘡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