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四 (19)
卷四 (19)
1. 附:下痢門諸方
芍藥黃芩湯,治泄痢腹痛,或後重身熱,及下膿血稠黏。
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一兩,水二鍾,煎六分,溫服。如痛加桂少許。
香連丸,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
黃連(二十兩吳萸十兩炒赤去之),木香(四兩八錢八分),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地榆芍藥湯,治瀉痢膿血脫肛。
蒼朮(八兩),地榆(三兩),卷柏(三兩),芍藥(三兩)
參苓白朮散,治久瀉及痢後調理者尤宜。
人參(一斤半),山藥(一斤半),蓮子(一斤半),白朮(二斤),砂仁(一斤),桔梗(一斤),扁豆(一斤半),茯苓(一斤),苡仁(一斤),甘草(一斤),研末,每服三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煎服。
倉廩湯,治噤口痢,有熱及毒氣衝心,食入即吐。
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桔梗,獨活,柴胡,枳殼,陳倉米(各等分),每服五錢,姜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芍藥黃芩湯:治療腹瀉腹痛,或里急後重、發熱,以及排出膿血黏稠的症狀。 用黃芩、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次服用一兩,加水兩杯,煎煮至六分,溫服。如果疼痛加劇,可以加少量桂枝。
香連丸:治療赤白痢疾,里急後重。用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炒至赤色後去皮),木香四兩八錢八分,研磨成粉,用醋糊做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
地榆芍藥湯:治療瀉痢伴有膿血和脫肛。用蒼朮八兩,地榆、卷柏、芍藥各三兩。
參苓白朮散:治療久瀉和痢疾痊癒後的調理,尤其適合。用人參、山藥、蓮子各一斤半,白朮二斤,砂仁、桔梗、扁豆各一斤,茯苓、薏苡仁、甘草各一斤,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也可以加薑、棗煎服。
倉廩湯:治療噤口痢(閉口痢疾),伴有發熱和毒氣衝心的症狀,吃東西就吐。用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桔梗、獨活、柴胡、枳殼、陳倉米等量,每次服用五錢,加薑三片,水煎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