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7)
卷三 (7)
1. 支飲
支飲者,水停心下,入於胸膈,咳逆倚息短氣,其形如腫,桑蘇桂苓湯主之。
桑蘇桂苓湯(自制)
桑皮(三錢),蘇子(二錢),桂枝(八分),茯苓(三錢),澤瀉(一錢五分),大腹皮(一錢五分),橘紅(一錢),半夏(一錢五分),杏仁(三錢),豬苓(一錢),姜(三片)
此方以苓、桂、橘、半生薑治飲之本,以桑皮、蘇子、杏仁瀉肺,以腹皮、瀉澤、豬苓行水,是肺脾同治也。祖怡注。
白話文:
【支飲】
支飲的情況,是指水分停留在心臟下方,進入胸腔和膈肌之間,病徵包含咳嗽、呼吸困難、氣短,外表看起來像是浮腫,可用桑蘇桂苓湯來治療。
桑蘇桂苓湯(自創配方)
配方為:桑白皮(3錢),紫蘇子(2錢),桂枝(8分),茯苓(3錢),澤瀉(1錢5分),大腹皮(1錢5分),橘紅(1錢),半夏(1錢5分),杏仁(3錢),豬苓(1錢),薑(3片)
這個藥方用茯苓、桂枝、橘紅、半夏與薑來處理水分的根本問題,用桑白皮、紫蘇子、杏仁來疏導肺部,用大腹皮、澤瀉、豬苓來促進水分排泄,這是同時治療肺部和脾臟的方法。這是祖怡的註解。
2. 留飲
留飲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滿,作噦頭眩,芎歸桂樸湯主之。
芎歸桂樸湯(自制)
川芎(八分),當歸(二錢),桂枝(八分),厚朴(一錢),枳實(一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天麻(六分),菊花(二錢),姜(三片)
芎、歸肝家血藥也,薑、桂開太陽也,枳、樸、橘、半、茯苓消痰濕也,天麻、菊花佐芎、歸而上行也。諸方皆降,而此獨升,獨用血藥,以肝為寒飲侵犯,而血行不暢也。祖怡注。
白話文:
[留飲]指的是體內的水飲停留不去的情況。主要症狀可能包含胸口悶脹、噁心反胃、頭暈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會使用「芎歸桂樸湯」來治療。
「芎歸桂樸湯」是我自製的一種藥方。
藥方成分包括:川芎(約0.25公克)、當歸(約6公克)、桂枝(約0.25公克)、厚朴(約3公克)、枳實(約3公克)、陳皮(約3公克)、半夏(約4.5公克)、茯苓(約9公克)、天麻(約1.8公克)、菊花(約6公克)以及生薑(3片)。
其中,川芎和當歸是補血的藥材,主要作用於肝臟;薑和桂枝則可以疏通太陽經絡;枳實、厚朴、陳皮、半夏和茯苓能幫助消除痰濕;天麻和菊花能輔助川芎和當歸,使其藥效向上行至頭部。這副藥方與其他降氣的方子不同,它是唯一能提升氣機的,特別使用補血的藥物,因為肝臟受到寒涼水飲的侵擾,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以上解說引用自祖怡的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