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附:咳嗽門諸方

白芨,研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糯米湯下。

清咽太平丸,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兩頰常赤,咽喉作痛不清。

薄荷(十兩),川芎(二兩),防風(二兩),犀角(二兩),柿霜(二兩),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犀角地黃湯,治肝胃火盛,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陽毒發斑。

生地(一兩五錢),犀角(一錢),赤芍(一兩),丹皮(二錢),每服五錢。

桑皮等汁十味煎,治咳嗽經久,將成肺痿,乍寒乍熱,唾涕稠黏,喘息氣上,唇乾吐血。

桑皮汁(一升),地骨皮汁(三升),麥冬汁(二升),生地汁(五升),生葛汁(三升),淡竹瀝(三升),生薑汁(一升),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

共熬成膏,每服五錢。

二陳湯,治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噁心,頭眩心悸。

半夏(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服。

清肺飲,治痰濕久留,咳嗽氣逆。

杏仁(二錢),貝母(二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橘紅(一錢),五味子(五分),姜(三片)

金沸草散,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痰多。

金沸草(一錢絹包),前胡(一錢),細辛(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棗(二枚),姜(三片)

百花膏,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

川百合,款冬花(等分),蜜丸如彈子大,噙化。

白話文:

附:咳嗽門諸方

白芨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睡前用糯米湯送服。

清咽太平丸:治療膈上火盛,早晨咯血,兩頰經常發紅,咽喉疼痛不適。

配方:薄荷十兩、川芎二兩、防風二兩、犀角二兩、柿霜二兩、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

犀角地黃湯:治療肝胃火盛,導致吐血、鼻出血、咳血、便血,以及陽毒引起的皮疹。

配方:生地一兩五錢、犀角一錢、赤芍一兩、丹皮二錢,每次服用五錢。

桑皮等汁十味煎:治療久咳,將要發展成肺痿,時冷時熱,痰液稠黏,呼吸困難,氣喘,嘴唇乾燥,吐血。

配方:桑皮汁一升、地骨皮汁三升、麥冬汁二升、生地汁五升、生葛汁三升、淡竹瀝三升、生薑汁一升、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一起熬製成膏,每次服用五錢。

二陳湯:治療各種痰飲引起的咳嗽、胸悶、嘔吐、噁心、頭暈、心悸。

配方:半夏二錢、陳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水煎服。

清肺飲:治療痰濕久留引起的咳嗽、氣逆。

配方:杏仁二錢、貝母二錢、茯苓二錢、桔梗一錢、甘草五分、橘紅一錢、五味子五分、生薑三片。

金沸草散:治療肺經風寒感冒引起的頭昏眼花、咳嗽、痰多。

配方:金沸草一錢(用絹布包好)、前胡一錢、細辛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大棗二枚、生薑三片。

百花膏:治療喘咳不止,或痰中帶血。

配方:川百合、款冬花等量,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含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