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中藏經》~ 卷中 (6)
卷中 (6)
1. 論水腫脈證生死候第四十三
人中百病,難療者莫過於水也。水者,腎之制也。腎者,人之本也。腎氣壯,則水還於海;腎氣虛,則水散於皮。又三焦壅塞,榮衛閉格,血氣不從,虛實交變,水隨氣流,故為水病。有腫於頭目者,有腫於腰腳者,有腫於四肢者,有腫於雙目者,有因嗽而發者,有因勞而生者,有因凝滯而起者,
有因虛乏而成者,有因五臟而出者,有因六腑而來者,類目多種,而狀各不同。所以難治者,由此百狀,人難曉達。縱曉其端,則又苦人以嬌恣,不循理法,觸冒禁忌,弗能備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水有十名,具於篇末。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黃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
六曰玄水,七曰風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氣水。青水者,其根起於肝,其狀先從而腫,而漸行一身也。赤水者,其根起於心,其狀先從胸腫起也。黃水者,其根起於脾,其狀先從腹腫也。白水者,其根起於肺,其狀先從腳腫而上氣喘嗽也。黑水者,其根起於腎,其狀先從足跗腫。
玄水者,其根起於膽,其狀先從頭面起腫,而至足者,是也。風水者,其根起於胃,其狀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而通身腫也。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狀起臍下而腹獨大,是也。里水者,其根在小腸,其狀先從小腹,脹而不腫,漸漸而腫也(又注云:一作小腹脹而暴腫也)。氣水者,
其根在大腸,其狀乍來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關竅不利,氣血痞格,陰陽不調,而致之也。其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也。又消渴之疾久不愈,令人患水氣,其水臨時發散,歸於五臟六腑,則生為病也。消渴者,因冒風沖熱,飢飽失節,飲酒過量,
嗜欲傷頻,或餌金石,久而積成,使之然也。
白話文:
人體可能遭遇各種疾病,其中最難治療的恐怕非水腫莫屬。水腫與腎臟功能息息相關,腎臟是人體的根本。當腎臟功能強健,水分會正常地被回收;反之,若腎臟功能衰退,水分便會在皮膚下擴散,造成水腫。此外,如果三焦堵塞,血液和營養物質的運行受阻,身體虛實交錯變化,水分隨著氣體流動,因而形成水腫症狀。
水腫可能出現在頭部、眼睛、腰部、腳部或是四肢等不同部位,有的是由咳嗽引發,有的因勞累產生,有的由於氣血淤滯,有的因為體力透支,有的源自五臟,有的來自六腑,種類繁多且每種情況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這些症狀多樣,人們難以理解掌握。即使瞭解一些,但患者往往不遵守合理的治療原則,違反禁忌,因此難以根治。也因此,許多患有水腫的人最終不幸去世。
水腫有多種類型,詳情如下:一為青水,二為赤水,三為黃水,四為白水,五為黑水,六為玄水,七為風水,八為石水,九為裏水,十為氣水。青水起源於肝臟,最初會出現眼睛腫脹,然後逐漸蔓延至全身。赤水起源於心臟,最初從胸部開始腫脹。黃水起源於脾臟,最初腹部會出現腫脹。白水起源於肺部,最初從腳部開始腫脹,並伴有氣喘和咳嗽。黑水起源於腎臟,最初從腳踝開始腫脹。玄水起源於膽囊,最初從頭面部開始腫脹,直至影響到腳部。風水起源於胃部,最初四肢會出現腫脹,腹部也會變得圓胖。石水起源於膀胱,最初肚臍下方會出現腫脹,使腹部顯得特別大。裏水起源於小腸,最初小腹會感到脹痛,然後逐漸出現腫脹。氣水起源於大腸,症狀時輕時重,時好時壞。
這些病症都是因為上下通道不暢,氣血阻塞,陰陽失調所導致。如果脈搏洪大,尚有治療希望;反之,脈搏微弱則較難治癒。長期未愈的糖尿病也可能導致水腫,水分會在某一時刻突然爆發,進入五臟六腑,進而形成病竈。糖尿病可能是因為遭受風寒、飲食不節制、過度飲酒、過度慾望、服用金石藥物,長時間累積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