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天章撰,陸懋修刪補,何廉臣重訂

《重訂廣溫熱論》~ 第二卷 (22)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卷 (22)

1. 驗方

小甘露飲,霍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鮮生地(四錢),黃芩(一錢),苦桔梗(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

七味蔥白湯,淡豆豉(三錢),生葛根(錢半),細生地(錢半),麥冬(一錢),鮮生薑(兩片),連須蔥白(三枚),百勞水四湯碗煎藥。

劉氏雙解散,防風,桔梗,黃芩(各一錢),荊芥,蘇薄荷,青麻黃,川芎,焦梔,連翹,大黃,芒硝,白朮,

甘草,當歸,白芍(各五分),生石膏(四錢),飛滑石(三錢)

按:,楊玉衡曰:河間立雙解散,解鬱散結,清熱導滯,以兩解溫病表裡之熱毒,以發明溫病與傷寒異治之秘奧,其見高出千古;惟麻黃性烈大熱,太泄肺氣,川芎香竄,走泄真元,白朮氣浮,填塞胃口,皆非溫病所宜。故余易以殭蠶、蟬衣,透邪解毒,黃連、薑黃,清火通血,佐歸、芍涼血散郁以退蒸,則心肝和而風火自熄矣。因名增損雙解散,專治溫毒流注,無所不至,上干則頭痛目眩耳聾,下流則腰痛足腫,注於皮膚則癍疹瘡瘍,壅於腸胃則毒利膿血,傷於陽明則腮臉腫痛,結於太陰則腹滿嘔吐,結於少陰則喉痹咽痛,結於厥陰則舌卷囊縮等症,投無不效。

千金葦莖合文蛤湯,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九粒),海蛤殼(六錢),麻黃(五分),生石膏(四錢),光杏仁(三錢),炙甘草(五分),先用葦莖五錢,鮮冬瓜子二兩,煎湯代水。

白果定喘湯,光杏仁(三錢),真川樸(八分),姜半夏(錢半),麻黃(八分),款冬花(三錢),炙桑皮(三錢),青子芩(錢半),蘇子(一錢),炙甘草(六分),鹽水炒白果(七枚)

按:,此方解表清裡,降氣豁痰,治寒包熱邪,哮喘痰嗽,遇冷即發等症頗效。

蘇子降氣湯,姜半夏(錢半),賴橘紅(一錢),真川樸(八分),蘇子(二錢),沉香片(五分),炙甘草(一錢),全當歸(錢半),前胡(錢半),鮮生薑(三片),大紅棗(兩顆)

安神養血湯,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大生地(三錢),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遠志肉(一錢),新會皮(一錢),桔梗(一錢),炙甘草(八分)

枳實梔豉湯,小枳實(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

歸耆建中湯,白歸身(二錢),炙棉耆(錢半),生白芍(三錢),桂枝(六分),炙甘草(一錢),大麥糖(三錢),嫩閩姜(一錢),紅棗(四顆)

陳氏六神湯,潞黨參(三錢),江西術(錢半),浙茯苓(二錢),炙草(六分),淮山藥(二錢),炒扁豆(三錢),鮮生薑(兩片),紅棗(兩枚)

按:,溫病發熱,有解表已復熱,攻裡熱已復熱,利小便愈後復熱,養陰滋清熱亦不除者,張季明謂元氣無所歸著,陽浮則倏熱矣,六神湯主之。

白話文:

[驗方]

小甘露飲:霍石斛二錢,西茵陳一錢,鮮生地四錢,黃芩一錢,苦桔梗一錢,焦梔子一錢,升麻三分。

七味蔥白湯:淡豆豉三錢,生葛根一錢半,細生地一錢半,麥冬一錢,鮮生薑兩片,連須蔥白三枚,用四碗水煎藥。

劉氏雙解散:防風、桔梗、黃芩各一錢,荊芥、蘇薄荷、青麻黃、川芎、焦梔、連翹、大黃、芒硝、白朮、甘草、當歸、白芍各五分,生石膏四錢,飛滑石三錢。

按:楊玉衡說:河間的雙解散,能解鬱散結、清熱導滯,用兩種方法治療溫病表裡之熱毒,闡明了溫病與傷寒治療方法的不同之處,其見解高超,超越古人;但是麻黃性烈大熱,太過耗泄肺氣,川芎香竄,會耗泄元氣,白朮氣味浮散,容易阻塞胃口,這些都不是治療溫病應該用的藥物。所以我將其改用殭蠶、蟬衣,以透邪解毒,再用黃連、薑黃,清熱通血,輔以當歸、白芍涼血散鬱以退熱,這樣就能使心肝平和,風火自然熄滅了。因此我將此方改名為增損雙解散,專治溫毒流注,無論病邪侵犯到哪裡,都能有效治療。例如,病邪上犯則頭痛目眩耳聾;下注則腰痛足腫;侵犯皮膚則出現斑疹瘡瘍;阻塞腸胃則腹瀉膿血;侵犯陽明經則腮臉腫痛;阻塞太陰經則腹滿嘔吐;阻塞少陰經則喉痹咽痛;阻塞厥陰經則舌卷囊縮等等症狀,服用此方都有效。

千金葦莖合文蛤湯:生苡仁六錢,原桃仁九粒,海蛤殼六錢,麻黃五分,生石膏四錢,光杏仁三錢,炙甘草五分,先用葦莖五錢,鮮冬瓜子二兩煎湯代水。

白果定喘湯:光杏仁三錢,真川樸八分,姜半夏一錢半,麻黃八分,款冬花三錢,炙桑皮三錢,青子芩一錢半,蘇子一錢,炙甘草六分,鹽水炒白果七枚。

按:此方解表清裡,降氣豁痰,治療寒包熱邪引起的哮喘痰嗽,遇冷即發的症狀效果很好。

蘇子降氣湯:姜半夏一錢半,賴橘紅一錢,真川樸八分,蘇子二錢,沉香片五分,炙甘草一錢,全當歸一錢半,前胡一錢半,鮮生薑三片,大紅棗兩顆。

安神養血湯:辰茯神四錢,炒棗仁三錢,大生地三錢,歸身二錢,生白芍三錢,遠志肉一錢,新會皮一錢,桔梗一錢,炙甘草八分。

枳實梔豉湯:小枳實一錢半,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

歸耆建中湯:白歸身二錢,炙棉耆一錢半,生白芍三錢,桂枝六分,炙甘草一錢,大麥糖三錢,嫩閩姜一錢,紅棗四顆。

陳氏六神湯:潞黨參三錢,江西術一錢半,浙茯苓二錢,炙甘草六分,淮山藥二錢,炒扁豆三錢,鮮生薑兩片,紅棗兩枚。

按:溫病發熱,已經解表但仍發熱,已經攻治裡熱但仍發熱,小便通利後仍發熱,用滋陰清熱的方法也無法去除熱症,張季明認為這是元氣沒有歸宿,陽氣浮動所致,所以用六神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