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溫熱經緯》~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此風溫熱毒,內壅肺胃,侵入營分,上下內外,充斥肆逆。若其毒不甚重,或氣體壯實者,猶可挽回,否則必壞。

風溫毒邪,始得之,便身熱口渴,目赤咽痛,臥起不安,手足厥冷,泄瀉,脈伏者,熱毒內壅,絡氣阻遏。當用升麻。楊云:凡涉咽痛者,一用升麻,則邪入肺絡,必喘吼而聲如曳鋸,陳氏想未之見耳。黃芩、犀角、銀花、甘草、豆卷之屬,升散熱毒。

此風溫毒之壅於陽明氣分者,楊云:仍是肺病。即仲景所云陽毒病是也,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乘其邪犯氣分,未入營陰,故可升散而愈。

風溫證:身熱自汗,面赤神迷,身重難轉側,多眠睡,鼻鼾,語難出,脈數者,溫邪內逼,陽明精液劫奪,神機不運。用石膏、知母、麥冬、半夏、竹葉、甘草之屬,泄熱救津。

鼻鼾、面赤,胃熱極盛。人之陰氣,依胃為養,熱邪內灼,胃液乾枯,陰氣復有何資,而能滲諸陽灌諸絡,是以筋骨懈怠,機關失運,急用甘涼之品以清熱濡津,或有濟也。

雄按:宜加西洋參、百合、竹瀝。

風溫證:身熱痰咳,口渴神迷,手足瘈瘲,狀若驚癇,脈弦數者,此熱劫津液,金囚木旺。當用羚羊、川貝、青蒿、連翹、知母、麥冬、鉤藤之屬,以息風清熱。

肺屬金而畏火,賴胃津之濡養,以肅降令而溉百脈者也。熱邪內盛,胃津被劫,肺失所資。木為火之母,子能令母實,火旺金囚,木無所畏,反侮所不勝。是以筋脈失養,風火內旋,瘈瘲驚癇,在所不免,即俗云發痙是也。故以息風清熱為主治。

雄按:可加元參、梔子、絲瓜絡。

風溫證:熱渴煩悶,昏憒不知人,不語如屍厥,脈數者,此熱邪內蘊,走竄心包絡。當用犀角、連翹、焦遠志、鮮石菖蒲、麥冬、川貝、牛黃、至寶之屬,泄熱通絡。

熱邪極盛,與三焦相火相煽,最易內竄心包,逼亂神明,閉塞絡脈,以致昏迷不語,其狀如屍,俗謂發厥是也。閉者宜開,故以香開辛散為務。熱邪極盛,三焦相火相煽,最易內竄心包,逼亂神明,閉塞絡脈,雖是喻氏之言,而法以香開辛散。然熱極似水,一派煙霧塵天,矇住心胸,不知不識,如人行煙塵中,口鼻皆燥,非兩解不能散其勢。再入溫熱之處,則人當燥悶死矣。

且溫熱多燥,辛香之品盡是燥,燥與熱鬥,立見其敗。且心神為熱邪蒸圍,非閉塞也。有形無形,治法大異。遇此每在敗時,故前人不能探其情。今補薛生白先生一法於後:汪按:此乃駁香開辛散之法。而別立一法,與本書異趣,蓋此條當是他人附贅之評語,非本書也。極明雄黃一兩,研極細,入銅勺內。

又研提淨牙硝六錢,微火熔化,撥勻如水時,楊云:雄黃多而牙硝少,何能勻撥如水?兩字、錢字,必有一誤。急濾清者於碗,粗渣不用,凝定,此丹灶家秘製也。凡遇前證,先用陳雨水十碗,內取出一碗,煎木通一錢,通草三錢,傾入九碗冷水內。又取犀角磨入三錢,或旋磨旋與亦可,每碗約二三分。

白話文:

陳平伯外感溫病篇

這風溫熱毒,阻塞肺胃,入侵營氣,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到處肆虐蔓延。如果毒性不嚴重,或者體質強壯的人,或許還能挽回,否則必定危殆。

風溫毒邪剛開始侵犯時,會出現發熱口渴、眼睛紅腫咽喉痛、臥不安席起坐不安、手腳冰冷、腹瀉、脈象隱弱等症狀,這是熱毒阻塞,氣血運行受阻。應該使用升麻。楊氏說:凡是涉及咽喉痛的,都用升麻,那麼邪氣侵入肺絡,必然會喘息咳嗽,聲音像拉鋸一樣,陳氏大概沒見過這種情況吧。黃芩、犀角、金銀花、甘草、扁豆等藥物,可以升散熱毒。

這種風溫毒邪壅塞在陽明氣分者,楊氏說:仍然是肺病。也就是仲景所說的陽毒病,五天內可以治癒,七天就難以治癒了。趁著邪氣侵犯氣分,還沒有入侵營陰,所以可以用升散的方法治療。

風溫病症狀:發熱自汗、面紅神志不清、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嗜睡、鼻鼾、說話困難、脈象數,這是溫邪內侵,陽明津液被劫奪,神機失靈。使用石膏、知母、麥冬、半夏、竹葉、甘草等藥物,瀉熱救津。

鼻鼾、面紅,胃熱極盛。人體的陰氣,依靠胃來滋養,熱邪內灼,胃液枯竭,陰氣又哪裡有來源,能夠滋潤陽氣、灌注絡脈呢?所以筋骨無力,臟腑功能失調,必須緊急使用甘寒的藥物來清熱滋潤津液,或許還有救。

雄氏註記:應該再加入西洋參、百合、竹瀝。

風溫病症狀:發熱痰咳、口渴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狀似驚癇,脈象弦數,這是熱邪劫奪津液,金受克木氣盛。應該使用羚羊角、川貝母、青蒿、連翹、知母、麥冬、鉤藤等藥物,以平息風邪清熱。

肺屬金,怕火,依靠胃液的滋潤,才能肅降以滋養全身。熱邪內盛,胃液被劫奪,肺臟失去滋養。木生火,兒子能使母親充實,火旺金囚,木不受克制,反而反侮不勝之物。因此筋脈失去滋養,風火內旋,出現抽搐驚癇,這是難以避免的,俗稱發痙。所以要以息風清熱為主要治法。

雄氏註記:可以再加入玄參、梔子、絲瓜絡。

風溫病症狀:發熱口渴煩躁,昏迷不省人事,不說話像屍厥一樣,脈象數,這是熱邪內蘊,竄入心包絡。應該使用犀角、連翹、焦遠志、鮮石菖蒲、麥冬、川貝母、牛黃、至寶丹等藥物,瀉熱通絡。

熱邪極盛,與三焦相火互相煽動,最容易內竄心包,擾亂神志,阻塞絡脈,以致昏迷不語,狀如屍體,俗稱發厥。閉塞的就要疏通,所以要用芳香辛散的方法。熱邪極盛,三焦相火互相煽動,最容易內竄心包,擾亂神志,阻塞絡脈,雖然是喻氏的說法,但是方法是用芳香辛散。然而熱極似水,一片煙霧瀰漫,蒙蔽心胸,不知不覺,像人在煙塵中行走,口鼻都乾燥,不是兩種方法同時使用,就不能消除它的勢力。再次遇到溫熱的地方,人就會因燥熱而死。

而且溫熱多燥,辛香類藥物都燥熱,燥熱相爭,立刻就會失敗。而且心神被熱邪蒸騰圍困,並不是閉塞不通。有形無形,治療方法大相徑庭。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是在病情敗壞的時候,所以前人不能探究其情理。現在補充薛生白先生的一種方法如下:汪氏註記:這是駁斥芳香辛散之法的。另立一種方法,與本書旨趣不同,大概這一段是他人附加上來的評論,不是本書的內容。將雄黃一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入銅勺中。

再研磨提煉乾淨的硝石六錢,用微火熔化,攪拌均勻像水一樣,楊氏說:雄黃多而硝石少,怎麼能夠攪拌均勻像水一樣呢?兩字、錢字,必然有一個錯誤。迅速過濾澄清的液體到碗裡,粗渣不用,凝固後,這就是丹灶家的秘方。凡是遇到前面的症狀,先用陳雨水十碗,取出一碗,煎煮木通一錢,通草三錢,倒入九碗冷水中。再取犀角磨成三錢,或者邊磨邊加也可以,每碗大約二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