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17)
卷九(外科諸症) (17)
1. 禿瘡
白禿之候。頭上白點斑剝。初似癬而上有白皮屑。久則生痂𤺺成瘡。遂至遍頭。洗刮除其痂。頭成瘡孔如箸頭大。里有膿汁出。不痛而有微癢時。其內有蟲。甚細微難見。九蟲論亦云。是蟯蟲動作而成此瘡。乃自幼小及長大不瘥。頭髮禿落。故謂之白禿也。宜以後方治之。一治禿瘡方。
藜蘆(二錢),枯礬,苦參,五倍子(各二錢)
上為細末。香油調搽。
一治禿瘡方。臨穎楊子登傳。
仙人垢(即埋葬過人棺板底上垢膩也研爛不拘多少)
上用鯽魚。以香油煎熟去魚。將油調仙人垢塗禿上一錢厚。一二次即愈。
一治禿瘡。先用水洗令淨。用燒酒和芥末。調塗患處。立已。
一治禿瘡。
膽礬(三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紫草(五錢),食鹽(三錢),木柏油(一錢)
油同草鹽煎久。下前三味。剃頭方搽。
一治頭瘡如神。云松弟驗。
紫草,沒藥,淮鹽(各三錢炒),木柏油(二兩),膽礬(一錢),石乳(二錢),樟腦(二錢)
上為細末。柏油調勻。先將頭髮剃淨。再洗令淨。擦藥。一日搽一次。神效。
一治小兒白禿瘡。
黃柏皮(五分),枯礬(一錢五分),硫黃,韶粉,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末。臘月豬油調。日擦三次。又用大蒜。每早揩白處。
一治禿頭瘡。用鯽魚一個。重三四兩。去肚腸。以亂髮填滿。紙裹。燒存性。雄黃二錢。共為末。清油調敷。先以盡洗拭後用藥。
又方。以苦楝皮燒豬脂調敷。
白話文:
【禿瘡】
白禿的症狀是頭部出現白色斑點,起初像皮癬,表面覆蓋著白色皮屑。久而久之,這些斑點會形成結痂,進而成為瘡口,蔓延整個頭部。當我們洗淨刮除那些結痂後,頭皮上會呈現許多像筷子頭大小的瘡孔,並有膿汁滲出,通常不會感到疼痛,只偶爾有些許癢感。在瘡口裡藏著一種極小且不易被看見的蟲子。根據《九蟲論》所述,這是蟯蟲活動所導致的瘡口。這種情況從小到大都不易痊癒,頭髮也因此脫落,所以被稱為「白禿」。以下提供幾種治療方法:
-
治療禿瘡的配方:使用藜蘆、枯礬、苦參、五倍子各二錢,研磨成細粉,以香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
另一個治療禿瘡的配方,由臨穎楊子登傳授:取仙人垢(即埋葬過人的棺材底部積累的垢膩)不限量,研磨成泥,與煎熟的鯽魚香油混合,將其塗抹於禿瘡部位,厚度約一錢,一到兩次即可見效。
-
治療禿瘡的快速方法:先用水清洗患處,然後將燒酒與芥末混合,塗抹於患處,立刻就能緩解。
-
使用膽礬、乳香、沒藥、紫草、食鹽、木柏油等材料,先將油與紫草、鹽一起煎煮,待油溫降後加入膽礬、乳香、沒藥,剃頭後直接塗抹。
-
這是一個極為有效的治療頭瘡的方法:紫草、沒藥、淮鹽各三錢,木柏油二兩,膽礬一錢,石乳、樟腦各二錢,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用木柏油調和均勻,剃淨頭髮後,再徹底清潔,塗抹藥膏,每天一次,效果神奇。
-
對於兒童的白禿瘡,可使用黃柏皮五分、枯礬一錢五分、硫磺、韶粉、輕粉各一錢,研磨成細粉,用臘月豬油調和,每日擦拭三次,另可用大蒜每天早上擦拭白禿部位。
-
治療禿頭瘡,取一個重三到四兩的鯽魚,去除內臟,用亂髮填充,用紙包裹後燒成灰,與雄黃二錢混合成粉,以清油調和敷於患處,先徹底清潔患部再使用藥物。
-
另外,也可將苦楝皮燒成灰,與豬脂調和後敷於患處。
2. 癜風
紫癜風、白癜風。乃因心火汗出。及醉飽並浴後毛竅開時。乘風揮扇得之。扇風侵逆皮腠所致。宜服胡麻散。或追風丸。外以洗擦藥滌之。
一論紫白癜風並癬。及面上灑㾴。又名粉㾴面刺。俱可服之。
胡麻散
胡麻子(赤色扁者佳另研五兩),白芷(二兩),何首烏,防風,升麻,威靈仙(各二兩),蔓荊子(一兩五錢),甘菊花(一兩),苦參(酒炒三兩),川當歸,川芎藭(酒炒),牛蒡子(微炒另研),荊芥穗,薄荷葉,片黃芩(各二兩),白蒺藜(三兩),白芍(酒炒二兩),黃連(酒泡一日炒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服。秋分後至春分。白酒調服。用米糊細丸。食遠白湯下亦可。
追風丸
何首烏,荊芥穗,蒼朮(米泔浸焙),苦參(各四兩)
上為細末。好肥皂三斤。去皮弦子。入砂鍋內。水熬成膏。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溫酒或茶送下。最忌一切動風之物。
一治白癜風。用雄雞腎、白果仁。搗爛擦患處。
一治汗斑方。
白蓮花,半夏
上各等分為末。飛麵糊為丸。如彈子大。用六安茶擦之。
一治紫癜風、白癜風。即如今汗斑之類。
白附子,雄黃,密陀僧
上各等分為細末。用帶皮生薑自然汁調。以茄蒂蘸藥。擦之即愈。
一治紫白癜風神方。
雄黃(二錢),雌黃,硫黃,白砒,白礬(並用透明者佳各二錢)
上共為末。每用時先一浴。令通身出汗。次以搗生薑拌藥布包。患處擦之良久。以熱湯淋洗。
一治白癜風方。用杜蒺藜子。生搗為末。作湯服之。每服三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紫癜風和白癜風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古人認為,這些病是因為心火旺盛導致大量汗出,以及在醉酒、飽餐或是沐浴後,身體毛孔張開時,受到風邪侵襲,特別是在揮扇時風邪進入皮膚腠理所引起的。推薦服用胡麻散或是追風丸,並且使用外用洗擦藥物進行治療。
接下來詳細介紹了胡麻散的配方和服用方法:胡麻子、白芷、何首烏、防風、升麻、威靈仙、蔓荊子、甘菊花、苦參、川當歸、川芎藭、牛蒡子、荊芥穗、薄荷葉、片黃芩、白蒺藜、白芍和黃連等多種草藥組合而成。服用時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最好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可以使用白酒調服,也可以將藥材製成細小的丸狀,使用白湯送服。
追風丸的配方包括何首烏、荊芥穗、蒼朮和苦參等,也是將藥材磨成細末,然後加入肥皂熬成的膏體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六十粒,空腹時以溫酒或茶送服,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風邪的食物。
文中還提到其他一些偏方,例如使用雄雞腎和白果仁搗爛後塗抹在白癜風患處;或者使用白蓮花和半夏等份磨成粉末,加入六安茶調和後擦拭患處;另外還有使用白附子、雄黃和密陀僧等份磨成細末,以帶皮生薑汁調和,再用茄子蒂蘸取藥液擦拭患處;最後一個偏方則是使用雄黃、雌黃、硫黃、白砒和白礬等份磨成粉末,先讓患者沐浴出汗,然後將生薑和藥粉混合,包在布中摩擦患處,最後用熱水清洗。
最後一個偏方是使用杜蒺藜子生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作為白癜風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