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九(外科諸症) (8)
卷九(外科諸症) (8)
1. 腸癰
丹溪曰。腸癰常作濕熱。積久入風。難治。
千金謂腸癰妄治必殺人。其病小腹重強。按之則痛。小便如淋。時時汗出。復惡寒。身皮甲錯。肚腹緊急。如腫之狀。脈數者。微有膿也。巢云。洪數已有膿。脈若遲緊者。未有膿。甚者腹脹大。轉側有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自臍出。或大便膿血。急服蠟礬丸。酒下。兼進後方。
一論腸癰便毒癰疽。初起即消。已腫即潰。血隨大便中出。宜用千金內托散。(方見癰疽即加減真人活命飲)
一論肚內生癰。及癰疽惡毒。宜用
內消沃雪湯
當歸身,白芍,黃耆,甘草節,射干,連翹,香白芷,貝母,陳皮,皂角刺,乳香,沒藥,穿山甲,天花粉,金銀花,木香,青皮,甚者。加大黃。
上銼。酒水煎服。秘方是世所奇。投之如神。
一論腸癰脹痛不安。或腹滿不食。小便赤。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疾。但疑惑間便不服。服亦無害。視其右關脈芤者是也。
薏苡仁(二兩),牡丹皮(一兩),栝蔞仁(一兩)
上銼一兩。水煎。一方。加川芎、桃仁。
一婦人腹痛如錐刺。每痛至死。不敢著手。六脈洪數。此腸癰毒也。用
穿山甲(炒),白芷,貝母,殭蠶,大黃
上銼一大劑。水煎服。打下膿血。自小便中出。即愈。後再無患。宜少食煎炒熱物。
一治腸癰日久。潰爛出膿。腹內刺痛不可忍者。
用鐵打一尺長三稜針。將鴨腸一條。貫針在內。將鴨腸曲轉。輕輕送入糞門內。送到痛處。方是瘡癰之處。即將鴨腸扯動。針尖出。刺破其毒。膿隨針而出。用手重按痛處。膿出盡而愈。此秘法也。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腸癰通常是由濕熱引起的,若長期存在且演變為風邪入侵,就會變得難以治療。
《千金要方》提到,如果腸癰被錯誤地治療,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是小腹部感到沉重且緊繃,按壓會疼痛,小便時像淋病般不順暢,偶爾會大量出汗,又會感覺寒冷,皮膚可能出現類似鱗片狀的改變,腹部緊繃像是腫脹。如果脈搏頻率加快,表示可能有膿液形成。巢元方認為,脈搏快且有力代表已經有膿,脈搏慢且緊繃則尚未有膿。病情嚴重者腹部會腫脹,轉動身體時可以聽到水聲,或者肚臍周圍長出瘡,膿液可能從肚臍流出,或者大便帶有膿血,這種情況應立即服用蠟礬丸,並用酒送服,同時使用後面的藥方。
一種治療腸癰、便毒、癰疽的方法,如果剛開始就治療,可以消除;若已經腫脹,則可以使其潰破。如果血隨著大便排出,應該使用千金內託散。(藥方詳見癰疽,可加入減真人活命飲)
一種治療腹部長瘡,以及癰疽和劇烈毒素的方法,使用的是內消沃雪湯。
藥材包括當歸身、白芍、黃耆、甘草節、射干、連翹、香白芷、貝母、陳皮、皁角刺、乳香、沒藥、穿山甲、天花粉、金銀花、木香、青皮,病情嚴重者可以加入大黃。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和酒煎煮後服用。這是一個世人都認為非常神奇的祕方,使用後效果如神。
一種治療腸癰引起的腹部脹痛,或者腹脹不思飲食,小便色紅,婦女產後虛弱伴隨發熱,通常都會有這種病。只要懷疑有這種病症,就可以服用,即使不是這種病,服用也無害。可以觀察右手關脈,如果有空虛的現象,就是這種病。
使用薏苡仁、牡丹皮、栝樓仁,用水煎煮服用。另一個配方則是加入川芎、桃仁。
有一名婦女腹部劇痛,就像被錐子刺一樣,每次疼痛到無法忍受,不敢讓人碰觸,脈象洪大而頻率快,這是腸癰的中毒症狀。使用穿山甲、白芷、貝母、殭蠶、大黃,用水煎煮一大劑量服用,可以排出膿血,從小便中排出,病癒後就不會再發作。應該少吃油炸和熱性食物。
對於腸癰長期存在,潰爛後排出膿液,腹部刺痛無法忍受的情況,有一種特殊療法。
使用一尺長的三稜針,將鴨腸套在針上,然後將鴨腸彎曲,輕輕插入肛門,直到找到疼痛的地方,這就是瘡癰的位置。然後拉動鴨腸,使針尖露出,刺破膿包,讓膿液隨針排出。用手用力按壓疼痛的地方,讓膿液完全排出,就能痊癒。這是獨家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