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八 (5)
卷八 (5)
1. 初生雜症論
夫小兒初出腹。骨氣未斂。肌肉未成。猶尚是血。血凝則堅而成肌肉也。書云。如水上之泡。草頭之露。夫初生一臘之內。天地八風之邪。豈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愛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飢飽相投。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恐怖驚撲。血脈相亂。蘊毒於內。損傷胎元。
而降生之後。故有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諸症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斷臍炙囟之不得法。或綁抱驚恐。乳哺寒溫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臍風。鎖肚不乳等症病而起。此亦難治療。良可哀憫。小兒雜病諸方。悉陳於後。
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黃,胎驚,鎖肚,不乳,臍風,撮口,噤風,客忤,不尿夜啼,中惡,天吊,鵝口,口瘡,重舌,木舌,弄舌,牙疳,吃泥土,丹毒,赤遊,喉痹,乳蛾,眼疾,耳疾,鼻瘡,頭瘡,臍瘡,蟲痛,尾骨痛,陰腫,疝氣,盤腸,氣痛,脫肛,遺尿,尿濁,便血,下淋,吐血,衄血,小便閉,大便閉,水腫,黃疸,汗症,解顱,鶴節,行遲,語遲,齒遲,諸遲,龜胸,龜背,滯頤,囟陷,囟填,手拳,腳拳,痘瘡,痳疹
白話文:
當嬰兒剛出生,他們的骨骼尚未完全發育,肌肉也還未成形,身體主要由血液組成。血液凝固後,才會形成肌肉。這就像書上所說的,像水面上的泡沫,草尖上的露珠一樣脆弱。在嬰兒出生一年內,外界的邪氣,如天地間的八風,並不能迅速地影響到他們。主要是因為在胎兒時期,母親未能給予足夠的保護。可能是過度勞動,導致氣血運作不調,或是坐臥姿勢、餓飽程度不當,飲酒吃肉,冷熱調節失衡,以及恐懼驚嚇,這些都可能導致血液循環混亂,內藏毒素,損壞了胎兒的健康基礎。
出生後,因此可能出現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等多種症狀。此外,如果沐浴清洗、擦拭口腔、剪臍帶、灸囟門的方法不正確,或是抱著嬰兒的方式驚嚇到他們,哺乳時溫度和時間掌握不當,都可能導致口噤、臍風、鎖肚、不願吸乳等病症。這些情況往往難以治療,實在令人感到悲憫。對於嬰兒的各種疾病,我們將在後面詳細陳述治療方法。
例如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黃、胎驚、鎖肚、不願吸乳、臍風、撮口、口噤、客忤、夜間啼哭、小兒中暑、天吊、鵝口瘡、口腔潰瘍、舌頭腫脹、舌頭僵硬、舌頭活動異常、牙齦潰爛、吃泥土、丹毒、皮膚紅腫、咽喉炎、扁桃腺炎、眼睛疾病、耳朵疾病、鼻子潰瘍、頭部潰瘍、臍部潰瘍、腸蟲疼痛、尾椎疼痛、生殖器腫脹、疝氣、腸絞痛、腹部氣痛、脫肛、尿牀、尿液渾濁、便血、排尿困難、嘔血、鼻出血、小便困難、大便困難、水腫、黃疸、多汗症、頭骨縫隙未閉合、身材瘦長、學步緩慢、語言發展緩慢、牙齒生長緩慢、各種發育延遲、雞胸、駝背、流口水、囟門凹陷、囟門凸起、拳握雙手、拳握雙腳、水痘、麻疹等各類疾病。
2. 胎熱
一論小兒胎熱。因母孕時。食熱毒之物過多。令兒生下。身熱面赤眼閉。口中氣熱。焦啼燥渴。或大小便不通。法當漸次解熱。先令乳母服藥。兒服乳即解。決不可速效。以涼藥攻之。必致嘔吐而成大患也。慎之慎之。
釀乳方
生地黃(三錢),澤瀉(二錢半),豬苓(去黑皮),赤茯苓(去皮),天花粉(各一錢半),茵陳,甘草(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令乳母捏去宿乳。卻服藥。少頃乳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小兒出生時因母親懷孕期間食用過多熱性或有毒的食物,導致孩子出生後身體發熱、臉色紅赤、眼睛閉合、口氣熱、哭聲焦躁且口渴,或者大小便不暢通。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應是逐漸降低體內的熱度,首先讓哺乳的母親服用藥物,孩子通過吸吮母乳就能得到緩解。千萬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用寒涼的藥物進行強烈的治療,這樣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嘔吐,甚至造成更嚴重的疾病。對於這一點,必須要非常小心。
以下是一個製備乳汁的處方:
生地黃三錢、澤瀉二錢半、去掉黑皮的豬苓、去掉皮的赤茯苓、天花粉各一錢半、茵陳和甘草各一錢。
將這些材料切碎混合。每次取三錢,用一碗水煎至剩七分。讓哺乳的母親先擠掉舊的乳汁,然後服用藥物,稍等片刻再餵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