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0)

1. 積癖

夫癖塊者。嬰兒飲食失調。三焦關格。以致停滯腸胃。不得宣通。初得為積。久則氣血與痰裹積。塞於腹脅。及瘧家縱飲生冷漿水。亦能成之。其症作痛。有時面黃肌瘦。倦怠無力。或生潮熱寒熱是也。治先除去寒熱。次用消堅散結。和脾益胃之劑理之。更用灸法貼藥。久之自然收效。

一論小兒腹中癖塊。發熱憎寒。口乾小便赤。或大便稀溏。或腹脹腫滿。或痰嗽喘熱。不思飲食。面黃肌瘦。四肢困倦等症。

淨府湯

柴胡(一錢),黃芩(八分),半夏(姜炒八分),人參(三分),白朮(去蘆炒八分),白茯苓(去皮二錢),豬苓(五分),澤瀉(二錢),三稜(煨七分),莪朮(煨七分),山楂肉(一錢),胡黃連(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一論小兒癖積。日久不消。元氣虛弱。脾胃虧損。肌肉消削。肚大青筋。發熱口乾。肚腹脹滿。

抑肝扶脾散

人參(五分),白朮(六分),茯苓(八分),陳皮(六分),青皮(殭蠶炒六分),龍膽草(酒洗八分),白芥子(炒八分),柴胡(三分),山楂(八分),神麯(炒六分),黃連(姜炒一錢),胡黃連(三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黃龍丸,扶溝劉小亭傳。

雄黃(一錢半),蜈蚣(兩條砂鍋內炒去頭足),蘆薈(三分),阿魏(三分),牛黃(一分),天竺黃(三分)

上為末。化黃蠟一兩為丸。如綠豆大。先服七丸則熱退。次服九丸則塊消。三服十一丸則病根除。每用黃蠟煎雞子清入藥。用黃酒下。

肥兒丸(方見諸疳),治癖疾如神。

一專貼癖積氣塊。身體發熱。口內生疳。此藥用狗皮攤貼患處。每個重七錢。貼三日止熱。七日覺腹微痛。十日大便下膿血為驗。大有神效。忌生冷腥膩發物百日。

神仙化癖膏

真香油(二斤四兩),秦艽(五錢),三稜(五錢),黃丹(一斤二兩水飛過炒紫色),黃柏(五錢)穿山甲(十四片),當歸(三錢),莪朮(五錢),全蠍(十四個),大黃(三錢),蜈蚣(五錢),木鱉子(七個)

上將藥入油內。煎黃色為度。濾去渣。搗爛待用。油冷時。下黃丹。用文武火熬。槐柳條不住手攪。出黑煙氣。滴水成珠。手試軟硬。方可離火。次下五味細藥。併入搗爛粗渣於內。

真阿魏(二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麝(一錢),皮硝(三錢風化為末)

調勻。以瓷器內盛之。如用。坐水中熔開。不可火上化。如有馬刀癧子瘡。加琥珀一兩在內。無有不效驗者也。

將軍百戰百勝膏,貼癖如神。

大黃,白芷(各二兩),三稜,莪朮(各一兩),木鱉子(十個),蜈蚣(十條),穿山甲(十五片),巴豆(一百五十粒),蓖麻子(一百五十個),梔子(五個),黃連(五錢),槐柳條(三百寸)香油二斤。入藥。熬黑色。去渣濾淨。再加黃丹一斤。熬。點水成珠。再加血竭五錢。

白話文:

所謂的「癖塊」,指的是嬰幼兒因為飲食不當,導致三焦功能失調,腸胃堵塞,無法正常消化排泄。剛開始只是積滯,時間久了,氣血、痰液和積滯會相互纏繞,阻塞在腹部和肋部。另外,得了瘧疾的人如果過度飲用冰冷的飲料,也可能形成癖塊。這種病症發作時會感到疼痛,有時會臉色蠟黃、身體消瘦、疲倦無力,或者出現忽冷忽熱的潮熱症狀。治療上,首先要去除寒熱症狀,然後用消散堅硬腫塊、調理脾胃的藥物來治療。同時配合灸法和外敷藥物,長期下來自然會見效。

有一種說法是,小兒腹部出現癖塊,同時會發燒怕冷、口乾、小便發紅,或者大便稀溏,或者腹脹腫大,或者咳嗽有痰、氣喘發熱、食慾不振、臉色蠟黃、身體消瘦、四肢倦怠等症狀。

淨府湯

藥材包含:柴胡(4克),黃芩(3克),半夏(薑炒3克),人參(1克),白朮(去蘆炒3克),白茯苓(去皮8克),豬苓(2克),澤瀉(8克),三稜(煨2.8克),莪朮(煨2.8克),山楂肉(4克),胡黃連(1克),甘草(1克)

以上藥材切碎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顆,用水煎煮後溫服。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兒的癖積時間長了不消退,導致元氣虛弱、脾胃虧損、肌肉消瘦、肚子腫大出現青筋,同時還會發熱口乾、肚子脹滿。

抑肝扶脾散

藥材包含:人參(2克),白朮(2.4克),茯苓(3.2克),陳皮(2.4克),青皮(殭蠶炒2.4克),龍膽草(酒洗3.2克),白芥子(炒3.2克),柴胡(1.2克),山楂(3.2克),神麯(炒2.4克),黃連(薑炒4克),胡黃連(1.2克),甘草(1.2克)

以上藥材切碎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後溫服。

黃龍丸,由扶溝劉小亭傳授的方子。

藥材包含:雄黃(6克),蜈蚣(兩條,於砂鍋中炒至去除頭足),蘆薈(1.2克),阿魏(1.2克),牛黃(0.4克),天竺黃(1.2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黃蠟(40克)融化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先服用七顆可退燒,再服九顆可消除腫塊,最後服用十一顆可徹底根除病根。每次服用時,將藥丸用黃蠟煎雞蛋清包裹,再用黃酒送服。

肥兒丸(配方在治療疳證的章節),治療癖疾效果很好。

另外還有一種專門外貼於癖積腫塊的藥膏,適用於身體發熱、口內生瘡的情況。將此藥膏用狗皮攤開,貼在患處,每個藥膏重約26克。貼三天可退熱,七天會感覺腹部輕微疼痛,十天會排出膿血,這表示藥效發揮。使用此藥期間,需忌食生冷、腥膩等刺激性食物一百天。

神仙化癖膏

藥材包含:純香油(1200毫升),秦艽(20克),三稜(20克),黃丹(600克,水飛過炒至紫色),黃柏(20克),穿山甲(14片),當歸(12克),莪朮(20克),全蠍(14個),大黃(12克),蜈蚣(20克),木鱉子(7個)

將以上藥材放入香油中煎煮至黃色,濾去藥渣,搗爛備用。待油冷卻後,加入黃丹,用小火熬製,用槐柳枝不斷攪拌,直到冒出黑煙,滴水成珠,用手測試軟硬度,即可離火。然後加入以下研磨成粉的五味藥材,以及之前濾掉的粗藥渣,一同攪拌均勻。

藥材包含:真阿魏(8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麝香(4克),皮硝(12克,風化成粉末)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放入瓷器中保存。使用時,放入溫水中融化,切勿直接加熱。如果還有淋巴結核(瘰癧),可加入琥珀(40克),效果會更好。

將軍百戰百勝膏,外貼治療癖塊效果極佳。

藥材包含:大黃、白芷(各80克),三稜、莪朮(各40克),木鱉子(10個),蜈蚣(10條),穿山甲(15片),巴豆(150粒),蓖麻子(150個),梔子(5個),黃連(20克),槐柳枝(約10米),香油(1000毫升)。將所有藥材放入香油中熬煮至黑色,濾去藥渣,再加入黃丹(500克)繼續熬煮至滴水成珠,最後加入血竭(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