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小兒脈理

小兒一歲。變蒸已足。方有脈自寸口而生。予見小兒初生未滿月。手掌高骨之際。亦有脈息。吸吸而動。脈者氣血之波瀾。既生乃成人。必有氣血。焉得無脈。但不見有大人察其端的之至意也。

白話文:

【小兒脈理】

大意如下:

一個小孩到了一歲,經過了成長的階段,才會在寸口(手腕靠近拇指的一側)出現脈搏。我曾經觀察到,有些新生兒,即使還不到一個月大,在他們的手掌靠近高骨的地方,也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它隨著呼吸一起一伏。脈搏是體內氣血活動的表現,既然孩子已經出生,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當然會有氣血運行,怎麼可能沒有脈搏呢?只是通常大人們並不會特別去注意和探查這些細節。

2. 小兒脈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息數。遲冷數熱古今傳。浮風沉積當先識。左手人迎主外症。右手氣口主內疾。外候風寒暑濕侵。內候乳食痰積致。洪緊無汗是傷寒。浮緩傷風有自汗。浮洪多是風熱盛。沉細原因乳食積。沉緊腹中痛不休。弦緊喉間作氣急。緊促之時痘疹生。緊數之際驚風至。

虛軟慢驚作瘛瘲。緊實風癇發搐搦。軟而細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因便閉。脈芤大小便中血。虛濡有氣兼驚悸。滑主露濕冷所傷。弦急客忤君須記。大小不勻為惡候。二至為脫三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和平曰無疾。七至八至病猶輕。九至十至病勢急。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中無一失。

白話文:

小兒生病時,診斷必須依賴脈象。用一指在腕部探查三關(寸、關、尺),來確定脈搏的次數。古往今來,脈搏遲緩表示體寒,脈搏快速則代表體熱。浮脈反映風邪,沉脈顯示體內有積滯,這是基本的辨識方法。

左手的脈象反映外感病症,如風寒、風熱;右手的脈象反映內科疾病,如消化不良或食積。外感病是由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所致;內科病則常因飲食不節、食積、痰濕引起。

洪脈緊脈無汗,可能是傷寒;浮脈緩脈自汗,是風邪所致。浮脈洪脈表示風熱旺盛;沉脈細脈則可能是因飲食過量導致的積食。沉脈緊脈反映腹部持續疼痛;弦脈緊脈則提示可能有呼吸困難。緊脈加速時,預示著疹子即將出現;緊脈快速則是驚風的徵兆。

虛弱軟弱且脈搏緩慢,可能伴隨抽搐,是慢驚風的表現。緊脈實脈則可能是風癇或抽搐。脈象軟弱細微,可能是因為有寄生蟲。脈象堅固實在,可能是因為便祕。芤脈可能伴有大小便出血。虛弱而柔軟的脈象,可能伴有氣虛和驚悸。滑脈主導的可能是受潮濕寒冷影響。弦脈緊迫,可能是受到異常因素幹擾,這一點要牢記。

脈象不規則,大小不均,是不好的徵兆。脈搏每分鐘兩次是瀕臨死亡,三次則病情危急。五次脈搏表示虛弱,四次則表示身體受損。六次脈搏表示健康。七次到八次脈搏,病情尚輕。九次到十次脈搏,病情嚴重。十一到十二次脈搏,生命垂危。這些診斷原則,在萬例之中絕不會有一例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