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七 (3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2)

1. 產後

產後扶虛消瘀血。脈卻宜虛。叔和云。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寸口來去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凡產畢。不問腹痛不痛。有病無病。以童子小便。和酒共一鍾。溫服。則百病不生。少坐床上。倚高。立膝仰臥。不時喚醒。及以醋塗鼻。或用醋燒炭。及燒漆器。

更以手從心捍至臍下。使惡露不滯。如此三日。以防血暈血逆。酒雖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且能昏暈。宜頻食白粥少許。一月之後。宜食豬蹄少許。仍慎言語七情寒暑。梳頭洗足。以百日為度。

若氣血素弱者。不計日月。否則患手足腰腿痠疼症。名曰蓐勞。最難治療。初產時不可因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不可刮舌。恐傷心氣。不可刷牙。恐致血逆。須氣血平復。方可治事。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嶽。可不戒哉。

夫產後血暈。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而暈者。有下血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其治特異。若下血多而暈者。當補血。以芎歸湯為主。或惡露不止者。倍炒黑乾薑止之。若去血少而暈者。黑神散主之。但凡血暈不省人事。用火炭置產母旁。以醋沃之。使醋氣熏入產母口鼻。輕者亦醒。重者亦省人事矣。

一法。用韭菜細切。盛於有嘴瓶中。以熱醋沃之。急封瓶口。以瓶納產婦鼻孔中。㗜之即醒。

一法。用舊漆器燒煙。熏之即醒。

一法。用荊芥穗研末。用一分吹鼻。即醒。

一法。用鹿角燒存性。每一錢。酒灌下。即醒。

夫產後發熱。有去血過多者。有勞力過傷者。有惡露不盡者。有飲食失節者。有感冒風寒者。有夾食傷寒者。有內傷挾外感者。有三日蒸乳者。俱能發熱憎寒。並身疼腹痛。不可相類而用藥也。

一論去血過多。發熱者。脈必虛大無力。內無痛楚。此非有餘之熱。乃陰虛生內熱耳。以歸術保產湯主之。

一論有傷力發熱。或早起勞動發熱者。亦以歸術保產湯主之。

一論惡露不盡。亦發熱惡寒。必脅肋脹滿連大小腹有塊作痛者。宜黑神散主之。

一論脾胃虛弱。飲食必難克化。以致停滯發熱。必有噫氣作酸。惡聞食臭。而口中無味。胸膈飽悶。氣口脈必緊盛。發熱惡寒。頭痛。宜理脾湯主之。

一論感冒風寒而發熱者。其脈弦而緊。或惡露欠通。頭痛身疼。發熱惡寒。手足厥冷。肚腹疼痛。宜五積散主之。此藥祛除敗血。生新血。調和榮衛。滋養臟腑。使陰陽不相勝負。邪氣不能相干。則無寒熱之患。並加米醋少許同煎。本方去麻黃。(方見中寒)

一論傷寒夾食。必惡食胸痞。腹痛頭疼。發熱。氣口脈來緊盛。宜行氣香蘇散。一消一發而治之。(方見內傷)

一論內傷元氣。外感風寒。其脈洪大而虛。其症身熱而煩。頭痛惡寒而渴。自汗氣高而喘。宜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之。(方見內傷)

白話文:

產後的調理重點在於扶助虛弱的身體,並消除產後殘留的瘀血。產後的脈象應該是虛弱的。根據醫家叔和的說法,新產婦的脈象如果呈現緩慢而滑潤是吉兆,但如果脈象呈現實大、弦而且急促,則情況危險。如果寸口的脈搏來去澀滯、急促而且不協調,也代表情況不妙。如果脈象沉細而且貼近骨頭,但又不會完全消失,則代表身體情況還可以。

一般來說,生產結束後,不論產婦有沒有腹痛或任何其他不適,都應該用童子小便和酒一起調和成一杯,溫熱後服用。這樣做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產婦應該稍微坐在床上,靠著枕頭或高處,膝蓋立起仰臥。並應該不時的叫醒產婦,或用醋塗抹在鼻子下,或用醋燒炭,或燒漆器,讓產婦聞醋的氣味。

此外,可以用手從心臟的位置往下推至肚臍下方,幫助惡露順利排出,避免瘀滯。這個動作應該持續三天,以預防產後出現血暈或血逆的情況。酒雖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宜過量,否則可能會將血引入四肢,甚至導致昏厥。產婦應該頻繁地少量食用白粥。一個月後,可以開始少量食用豬蹄。在產後,產婦應該注意避免過度說話、情緒波動、寒冷和暑熱。梳頭、洗腳等日常活動也應適度,最好在一百天後再恢復正常。

如果產婦本身的氣血就虛弱,就不能按一般的時間來計算,否則容易患上手腳、腰腿痠痛的毛病,這在中醫上稱為「蓐勞」,非常難以治療。生產初期,產婦不應該因為個人喜好或厭惡而動怒,這些都可能導致疾病。產婦不宜獨自睡覺,以免受到驚嚇。不應該刮舌苔,以免傷害心氣。也不應該刷牙,以免導致血逆。必須等到氣血平穩後,才能處理其他事務。如果在產後不注意這些細節,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的症狀,但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不可不慎。

產後血暈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因為用力過度而導致的暈厥;二是因出血過多導致的暈厥;三是因為出血過少而導致的暈厥。雖然症狀都是暈厥,但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對於出血過多導致的暈厥,應該以補血為主,可使用芎歸湯。如果惡露不止,則可以增加炒黑乾薑的用量來止血。對於出血過少導致的暈厥,則可以服用黑神散。如果產婦血暈導致昏迷不醒,可以將燒紅的炭放在產婦身邊,然後澆上醋,讓產婦吸入醋的氣味,輕微的可以馬上醒來,嚴重的也會有些意識。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幫助產婦恢復意識:

  • 將韭菜切碎,放入有口的瓶子中,倒入熱醋,立即封住瓶口。然後將瓶口靠近產婦的鼻孔,讓她吸入,可以馬上醒來。
  • 用燒舊漆器產生的煙來熏產婦,可以幫助她醒來。
  • 將荊芥穗磨成粉末,取少量吹入產婦的鼻孔,可以幫助她醒來。
  • 將鹿角燒成炭,然後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灌下去,可以幫助產婦醒來。

產後發熱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失血過多、過度勞累、惡露未盡、飲食不節制、感染風寒、夾雜飲食傷寒、內傷同時又感染外邪、以及產後三日漲乳等,都可能導致發熱、怕冷、身體疼痛和腹痛等症狀,因此不應一概而論地使用藥物治療。

  • 如果因失血過多而發熱,脈象必定虛弱無力,身體內部沒有明顯的疼痛。這種發熱並非實熱,而是陰虛導致的內熱。應以歸術保產湯為主治療。
  • 如果因過度勞累或過早起身活動而發熱,也應以歸術保產湯為主治療。
  • 如果因惡露未盡而發熱怕冷,且伴隨脅肋脹滿、連及大小腹部,有硬塊且疼痛,應以黑神散為主治療。
  • 如果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導致飲食停滯而發熱,通常會打嗝、反酸、厭惡食物氣味、口中無味、胸悶等症狀,脈象通常緊盛,並伴隨發熱怕冷、頭痛等症狀,應以理脾湯為主治療。
  • 如果因感染風寒而發熱,脈象通常弦緊,可能伴隨惡露不暢、頭痛、身體疼痛、發熱怕冷、手腳冰冷、腹痛等症狀。應以五積散為主治療。此藥有助於清除體內的敗血,生成新的血液,調和身體的榮衛,滋養臟腑,使陰陽平衡,邪氣難以侵犯,從而消除寒熱症狀。在煎藥時,可以加入少量米醋。這個方子要去除麻黃(具體方劑可參考治療中寒的方子)。
  • 如果因傷寒夾雜飲食停滯,通常會出現厭食、胸悶、腹痛、頭痛、發熱等症狀,脈象通常緊盛。應以行氣香蘇散來治療,此方可同時消除積食和發散邪氣(具體方劑可參考治療內傷的方子)。
  • 如果因內傷元氣又感染風寒,脈象通常呈現洪大而虛弱,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煩躁、頭痛怕冷口渴、自汗氣喘等,應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具體方劑可參考治療內傷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