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七 (1)
卷七 (1)
1. 卷七
2. 婦科總論
夫婦人乃眾陰所集。性情溫淳。榮衛和平。諸病無由而生。榮衛虛弱。則百病生焉。經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交感則有子矣。夫其天癸者。天一生水也。任脈通者。陰用之道泰也。太衝脈盛者。血氣俱盛也。何謂之月經。月者。陰也。經者經絡也。
過期而行經者。血寒也。未期而先行者。血熱也。經行作痛者。氣之滯也。來後或作痛者。氣之虛也。其色紫者為風。黑者多熱。淡者多痰。如煙塵水者血不足。余考古方。耗其氣以調其經。則以為人之正氣。不宜耗也。夫衝脈氣也。任脈血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血隨氣行。
無有暫息。若獨耗其氣。血無所施。正氣既虛。邪氣必勝。故百病生焉。其經安得調乎。況心生血。脾統血。脈為之元也。養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氣盛則血行矣。安得獨耗其氣哉。此調經之要法也。行經之時。保如產母。一失其宜。為病不淺。當戒暴怒。莫損於衝任。
遠色欲。莫損於血海。一有抑鬱。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胯。遇新血擊搏。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或怔忡而煩悶。或入室而狂言。或湧上出。或歸大腸。皆因七情之氣所致也。余考產後一科。胎前血氣。用藥溫暖。於理最當。產後治法。
至於子和。論產後出血數斗世人皆以血氣兩虛。妄用溫熱之劑養血補虛。止作寒治。舉世皆然。故有誤者。殊不知妊孕如天地之孕物。陰陽和合。人物俱生。陰陽偏勝。豈得孕乎。譬如瓜果值水旱。花實萎落。故立秋後十日。寸草不結。乃寒不發生也。今婦人終於十月而產者。
反為寒治。則非理矣。若子和之法。當行溫涼。溫熱之劑。實所禁也。以余常用和暖之劑。使血得暖以流通。其惡露自盡。故無後患耳。況生產有難易。血氣有盛衰。豈可偏執一法。能盡產後無窮之變乎。余每經歷新產。月里用溫暖治效者。十多八九。用溫涼治效者。百無二三。
嘗考子和之法。施於月外。蘊熱自甚。陰虛潮熱往來。當行溫涼之劑。故無禁耳。其月里可不慎哉。人之受胎。雖是陽精所得。實賴母血而成。亦若瓜果。賴枝葉所蔭也。今婦人於十月而產者。即瓜熟蒂落脫殼之意。雖冒寒暑傷食。調理不宜急迫。則隨手而愈。間有失珍重。
不滿十月而動胎產者。猶若枝蔓瓜果。有所傷也。胞系腐爛。胎始墮落。故此得病則難愈矣。昔人所謂小產傷如大產者此也。凡婦人新產。榮衛俱虛。腠理不密。或冒風寒。或傷飲食。或惡露不通。或血行過度。如此四者。俱能發寒熱。身疼腹痛。又不可相類而用藥也。又如產後脾胃既虛。
或多食雞子冷物。所傷脾胃。遂成傷食。以致身熱。氣口脈盛。當行消食之藥。世人多因身熱。便為外感。遂行溫涼之藥。發汗退熱。胃氣轉傷。豈無死者。產後半月之前。難去內外之邪。亦當生血行氣。若過半月以後。倘有雜症。不可偏執產後一門治療。又當各類中求之。
白話文:
[婦科總論]
女性是陰性的集合體,性格溫和純樸,身體機能平和,因此疾病很難產生。但一旦體質虛弱,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根據古籍記載,女子到了十四歲,生殖機能開始成熟,任脈暢通,太衝脈旺盛,月經開始按時來臨,此時與男性結合便有可能懷孕。"天癸"是指生殖機能的成熟,任脈的暢通代表陰性能量順利運作,太衝脈旺盛表示血液和氣力都處於旺盛狀態。那麼什麼是月經呢?月,指的是陰性;經,指的是經絡。
如果月經遲到,通常是由於血液寒涼。如果月經提前,則可能是血液過熱。月經來臨時疼痛,是因為氣滯。月經結束後疼痛,是因為氣虛。月經顏色呈紫色,可能是由於風邪;黑色,可能表示有熱毒;淡色,可能是痰濕過多;像煙塵水一樣的顏色,表示血液不足。根據古方,消耗氣力來調節月經,這種方法認為人體的正氣不應該被消耗。實際上,太衝脈代表氣,任脈代表血,氣上升,血也隨之上升;氣下降,血也會跟著下降。血液隨著氣流運行,從不停歇。如果單純消耗氣力,血液的運行就會受阻。正氣一旦虛弱,邪氣就會佔據上風,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月經又如何能夠調節呢?
心臟製造血,脾臟控制血,脈絡是血液的源頭。養護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生成;強化脾臟,可以確保血液充足;氣力旺盛,血液就能順利流動。怎麼能單純消耗氣力呢?這就是調節月經的重要原則。在月經期間,女性需要像產婦一樣受到妥善照顧,一旦疏忽,後果不堪設想。應避免暴怒,以免損傷任脈和沖脈;遠離性行為,以免損耗血海。一旦出現抑鬱情緒,舊血就會凝結。這些血液可能會聚集在腰部和大腿,或流入腿部,遇到新的血液,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分散到四肢,就會導致麻木;進入血液系統,就會引起寒熱交錯;可能導致心悸、煩躁,甚至精神失常;可能會突然大量出血,或流入大腸。這些都是由情緒波動引起的。
我研究產後護理,對於懷孕期間的血氣調節,溫暖的藥物是最適合的。產後治療,直到子和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血氣雙虛,隨意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滋養血液,補充虛弱,只是針對寒性問題進行治療,這是全世界的普遍做法。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造成誤診。要知道,懷孕就像天地孕育萬物,陰陽平衡,生命才能誕生。陰陽失衡,又怎能孕育生命?比如瓜果,遇到乾旱或洪水,花朵和果實就會枯萎。所以,立秋後十天,連一寸高的草都不會結果,因為寒冷無法催生生命。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卻要接受寒性治療,這是不合常理的。
如果按照子和的方法,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溫熱的藥物應該被禁止。我經常使用溫暖的藥物,讓血液在溫暖的環境中流動,這樣,惡露就能自然排出,不會留下後遺症。而且,分娩過程有難有易,血氣也有盛有衰,我們不能固守一種治療方法,要考慮產後的各種變化。我每次接觸新產婦,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內使用溫暖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佔八九成;如果使用溫涼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不到三成。
我曾經研究過子和的方法,發現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外使用,對於體內熱量過剩,陰虛導致的潮熱,確實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因此並沒有禁忌。但是,在產後一個月內,我們必須要小心。人類受孕,雖然需要男性的精子,但實際上,胚胎的成長完全依賴母親的血液,就像瓜果需要樹木的保護。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就像瓜果成熟,自然脫離樹枝,即使遇到寒冷或酷熱,或是飲食不當,只要調理得當,就能迅速康復。但有些女性,還未滿十月就早產,就像瓜果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傷害,子宮受到腐蝕,胎兒才會墜落,這樣的病態很難治癒。古人所謂的小產傷害大產,就是這個意思。
所有的產婦,無論是血氣還是營養,都會大量流失,皮膚毛孔開放,容易受到風寒或飲食傷害,或是月經不順,或是血液流失過多,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發燒、身體疼痛和腹部疼痛,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藥物。此外,產後脾胃虛弱,如果過度食用雞蛋等冷食,會進一步傷害脾胃,導致身體發熱,氣口脈搏加速,這時候應該使用消化藥物。但很多人因為身體發熱,就認為是外感風寒,於是使用溫涼藥物,發汗退熱,反而傷害了胃氣,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產後半月之內,我們不能簡單地排除內外因素,應該生血行氣。如果超過半月,出現其他症狀,就不能單純地按照產後護理來治療,而應該根據具體症狀來處理,這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