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七 (1)
卷七 (1)
1. 卷七
2. 婦科總論
夫婦人乃眾陰所集,性情溫淳,榮衛和平,諸病無由而生。榮衛虛弱,則百病生焉。
經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交感則有子矣。」夫其天癸者,天一生水也;任脈通者,陰用之道泰也;太衝脈盛者,血氣俱盛也。何謂之月經?月者,陰也;經者經絡也。
過期而行經者,血寒也;未期而先行者,血熱也;經行作痛者,氣之滯也;來後或作痛者,氣之虛也。其色紫者為風;黑者多熱;淡者多痰;如煙塵水者血不足。
余考古方,耗其氣以調其經;則以為人之正氣,不宜耗也。夫衝脈氣也;任脈血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血隨氣行,無有暫息。若獨耗其氣,血無所施;正氣既虛,邪氣必勝;故百病生焉。其經安得調乎?
況心生血,脾統血,脈為之元也。養其心則血生;實其脾則血足;氣盛則血行矣。安得獨耗其氣哉?此調經之要法也。
行經之時,保如產母。一失其宜,為病不淺。當戒暴怒,莫損於衝任;遠色欲,莫損於血海。一有抑鬱,宿血必停,走於腰脅,注於腿胯。遇新血擊搏,則疼痛不已。散於四肢,則麻木不仁。入於血室,則寒熱不定,或怔忡而煩悶;或入室而狂言;或湧上出;或歸大腸。皆因七情之氣所致也。
余考產後一科,胎前血氣,用藥溫暖,於理最當。產後治法,至於子和,論產後出血數斗,世人皆以血氣兩虛,妄用溫熱之劑養血補虛。止作寒治,舉世皆然;故有誤者。
殊不知妊孕如天地之孕物;陰陽和合,人物俱生;陰陽偏勝,豈得孕乎?譬如瓜果值水旱,花實萎落。故立秋後十日,寸草不結,乃寒不發生也。今婦人終於十月而產者,反為寒治,則非理矣。
若子和之法,當行溫涼;溫熱之劑,實所禁也。以余常用和暖之劑,使血得暖以流通,其惡露自盡,故無後患耳。況生產有難易,血氣有盛衰,豈可偏執一法,能盡產後無窮之變乎?
余每經歷新產,月里用溫暖治效者,十多八九;用溫涼治效者,百無二三。嘗考子和之法,施於月外,蘊熱自甚,陰虛潮熱往來,當行溫涼之劑,故無禁耳。其月里可不慎哉?
人之受胎,雖是陽精所得,實賴母血而成;亦若瓜果,賴枝葉所蔭也。今婦人於十月而產者,即瓜熟蒂落脫殼之意。雖冒寒暑傷食,調理不宜急迫,則隨手而愈。間有失珍重,不滿十月而動胎產者,猶若枝蔓瓜果,有所傷也。胞系腐爛,胎始墮落;故此得病則難愈矣。昔人所謂小產傷如大產者,此也。
凡婦人新產,榮衛俱虛,腠理不密。或冒風寒,或傷飲食,或惡露不通,或血行過度。如此四者,俱能發寒熱,身疼腹痛。又不可相類而用藥也。
又如產後脾胃既虛,或多食雞子冷物,所傷脾胃,遂成傷食,以致身熱,氣口脈盛。當行消食之藥。世人多因身熱,便為外感,遂行溫涼之藥,發汗退熱;胃氣轉傷,豈無死者?
產後半月之前,難去內外之邪;亦當生血行氣。若過半月以後,倘有雜症,不可偏執產後一門治療;又當各類中求之。
白話文:
[婦科總論]
女性是陰性的集合體,性格溫和純樸,身體機能平和,因此疾病很難產生。但一旦體質虛弱,各種疾病就會接踵而至。根據古籍記載,女子到了十四歲,生殖機能開始成熟,任脈暢通,太衝脈旺盛,月經開始按時來臨,此時與男性結合便有可能懷孕。"天癸"是指生殖機能的成熟,任脈的暢通代表陰性能量順利運作,太衝脈旺盛表示血液和氣力都處於旺盛狀態。那麼什麼是月經呢?月,指的是陰性;經,指的是經絡。
如果月經遲到,通常是由於血液寒涼。如果月經提前,則可能是血液過熱。月經來臨時疼痛,是因為氣滯。月經結束後疼痛,是因為氣虛。月經顏色呈紫色,可能是由於風邪;黑色,可能表示有熱毒;淡色,可能是痰濕過多;像煙塵水一樣的顏色,表示血液不足。根據古方,消耗氣力來調節月經,這種方法認為人體的正氣不應該被消耗。實際上,太衝脈代表氣,任脈代表血,氣上升,血也隨之上升;氣下降,血也會跟著下降。血液隨著氣流運行,從不停歇。如果單純消耗氣力,血液的運行就會受阻。正氣一旦虛弱,邪氣就會佔據上風,各種疾病隨之而來,月經又如何能夠調節呢?
心臟製造血,脾臟控制血,脈絡是血液的源頭。養護心臟,可以促進血液生成;強化脾臟,可以確保血液充足;氣力旺盛,血液就能順利流動。怎麼能單純消耗氣力呢?這就是調節月經的重要原則。在月經期間,女性需要像產婦一樣受到妥善照顧,一旦疏忽,後果不堪設想。應避免暴怒,以免損傷任脈和沖脈;遠離性行為,以免損耗血海。一旦出現抑鬱情緒,舊血就會凝結。這些血液可能會聚集在腰部和大腿,或流入腿部,遇到新的血液,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分散到四肢,就會導致麻木;進入血液系統,就會引起寒熱交錯;可能導致心悸、煩躁,甚至精神失常;可能會突然大量出血,或流入大腸。這些都是由情緒波動引起的。
我研究產後護理,對於懷孕期間的血氣調節,溫暖的藥物是最適合的。產後治療,直到子和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血氣雙虛,隨意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滋養血液,補充虛弱,只是針對寒性問題進行治療,這是全世界的普遍做法。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造成誤診。要知道,懷孕就像天地孕育萬物,陰陽平衡,生命才能誕生。陰陽失衡,又怎能孕育生命?比如瓜果,遇到乾旱或洪水,花朵和果實就會枯萎。所以,立秋後十天,連一寸高的草都不會結果,因為寒冷無法催生生命。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卻要接受寒性治療,這是不合常理的。
如果按照子和的方法,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溫熱的藥物應該被禁止。我經常使用溫暖的藥物,讓血液在溫暖的環境中流動,這樣,惡露就能自然排出,不會留下後遺症。而且,分娩過程有難有易,血氣也有盛有衰,我們不能固守一種治療方法,要考慮產後的各種變化。我每次接觸新產婦,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內使用溫暖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佔八九成;如果使用溫涼的藥物治療,效果好的不到三成。
我曾經研究過子和的方法,發現如果在產後一個月外使用,對於體內熱量過剩,陰虛導致的潮熱,確實應該使用溫涼的藥物,因此並沒有禁忌。但是,在產後一個月內,我們必須要小心。人類受孕,雖然需要男性的精子,但實際上,胚胎的成長完全依賴母親的血液,就像瓜果需要樹木的保護。現在,女性在十月分娩,就像瓜果成熟,自然脫離樹枝,即使遇到寒冷或酷熱,或是飲食不當,只要調理得當,就能迅速康復。但有些女性,還未滿十月就早產,就像瓜果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傷害,子宮受到腐蝕,胎兒才會墜落,這樣的病態很難治癒。古人所謂的小產傷害大產,就是這個意思。
所有的產婦,無論是血氣還是營養,都會大量流失,皮膚毛孔開放,容易受到風寒或飲食傷害,或是月經不順,或是血液流失過多,這些情況都會導致發燒、身體疼痛和腹部疼痛,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使用藥物。此外,產後脾胃虛弱,如果過度食用雞蛋等冷食,會進一步傷害脾胃,導致身體發熱,氣口脈搏加速,這時候應該使用消化藥物。但很多人因為身體發熱,就認為是外感風寒,於是使用溫涼藥物,發汗退熱,反而傷害了胃氣,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產後半月之內,我們不能簡單地排除內外因素,應該生血行氣。如果超過半月,出現其他症狀,就不能單純地按照產後護理來治療,而應該根據具體症狀來處理,這樣才能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