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六 (6)
卷六 (6)
1. 耳病
兩寸脈浮洪上魚為溢。兩尺脈短而微。或大而數。皆屬陰虛。法當補陰抑陽。左寸洪數。心火上炎。兩尺脈洪者。或數者。相火上炎。其人必遺精。夢交。兩耳蟬鳴或聾。
耳者屬腎。而開竅於少陽之部。通會於手三陽之間。坎離交則聚氣以司聰以善聽也。關於腎而貫於腦。內經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其耳鳴耳癢耳聾者。皆屬腎虛。水不上流。清氣不升所致也。從補益門治之。其壯年及小兒。耳腫耳痛耳聤乃三陽風熱壅遏所致也。宜升陽散火湯加黃柏、知母。晚間兼服金花丸可矣。
一論思慮煩心而神散。精脫於下。則真陰不上泥丸。而氣不聚。故耳鳴耳重聽及耳內癢。
安神復元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五分)黃連(酒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三錢),知母(一錢),防風(一錢),蔓荊子(七分),麥門冬(一錢),茯神(一錢),酸棗仁(炒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甘草(五分),甘枸杞子(一錢五分)
上銼一劑。圓眼肉三枚。水煎服。
一論勞聾、氣聾、風聾、虛聾、毒聾、久聾、耳鳴。勞聾者。勞火鼓其聽戶也。氣聾者。經氣塞滯於聽戶也。風聾者。耳熱閉其聽戶也。虛聾者。氣血虛耗而神不用也。毒聾者。膿血障礙。妨於聽戶也。久聾者。病非一日。邪氣壅塞也。凡有是聾者。勢必耳鳴。故總系其耳鳴也。
千金補腎丸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懷熟地黃(酒蒸),黃耆(蜜炒),人參,白茯神,山茱萸(酒蒸去核),牡丹皮,澤瀉,菟絲子(酒製),石斛,蛇床子,肉蓯蓉,乾薑,桂心,大附子(炮去皮臍),巴戟(去心),遠志(去心),細辛,甘草(各二兩),石菖蒲(一兩),防風(一兩五錢),羊腎(二枚)
共二十三味。西園公加山藥二兩。殊效。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三四十丸。鹽湯送下。
一論虛火上升。痰氣鬱於耳中。或閉或鳴。痰火熾盛。或憂鬱痞滿。咽喉不利。煩躁不寧。
通明利氣湯
蒼朮(鹽水炒一錢),白朮(去蘆炒一錢),川芎(八分),陳皮(鹽水浸二錢),香附(童便炒二錢),黃柏(酒炒二錢),梔子仁(炒一錢),貝母(三錢),生地黃(薑汁浸一錢),黃連(一錢半酒浸豬膽汁炒),玄參(酒洗二錢),木香(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四分),黃芩(一錢半酒浸豬膽汁炒)
上銼二劑。生薑水煎。入竹瀝同服。
一論陰虛火動而耳聾或鳴者。六味地黃丸。(見補益)依本方加黃柏、知母、石菖蒲、遠志去心。屢驗。
一治耳鳴主方。
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各一錢),龍膽草,香附(各八分),元參(七分)青黛,木香(各五分),乾薑(炒黑三分)
白話文:
耳病
如果寸脈(手腕靠近大拇指側的脈搏)浮現且洪大,且在魚際部位(手掌大拇指下方)感覺到脈搏過於充盛,這表示體內氣血外溢。如果尺脈(手腕靠近小指側的脈搏)短而微弱,或脈搏大而快速,這些都屬於陰虛的狀況,治療上應當滋養陰液,抑制過旺的陽氣。左手寸脈洪大且快速,表示心火向上燃燒。兩手尺脈洪大或快速,表示腎火(相火)向上燃燒,這種人一定會遺精、做夢時性交。而且,雙耳會有蟬鳴般的聲音或聽力下降。
耳朵的功能與腎臟有關,耳朵的開竅之處在少陽經的位置,並與手部的三條陽經相通。當腎水(坎)與心火(離)能夠協調時,身體的精氣就會聚集,才能維持良好的聽力。腎臟的功能與大腦相連,《黃帝內經》說,五臟功能不協調,就會導致九竅不通。耳鳴、耳癢、耳聾,都是由於腎虛,導致腎水不能向上滋養,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所引起的。應該從補益腎氣方面來治療。但如果是身強體壯的成年人或小孩,出現耳朵紅腫、疼痛或流膿等症狀,多半是三陽經的風熱之邪壅塞所導致,應該使用升陽散火湯,並加入黃柏、知母等藥材。晚上可以搭配金花丸服用。
另一種情況是,因為思慮過多,精神散亂,導致精氣下洩,真陰之氣無法向上滋養頭部,氣血無法聚集,所以會有耳鳴、聽力下降和耳朵發癢等問題。
安神復元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人參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五分、黃連(酒炒)一錢、黃芩(酒炒)一錢、黃柏(酒炒)三錢、知母一錢、防風一錢、蔓荊子七分、麥門冬一錢、茯神一錢、酸棗仁(炒)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甘草五分、甘枸杞子一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枚圓眼肉,用水煎煮後服用。
另外,根據病因不同,耳聾可分為勞聾(過勞所致)、氣聾(氣機鬱滯所致)、風聾(風熱所致)、虛聾(氣血虛弱所致)、毒聾(膿液阻塞所致)、久聾(病程長久所致)。勞聾是過度勞累,導致火氣上衝,影響聽力。氣聾是經絡氣機阻滯在耳竅。風聾是因為耳朵發熱,影響聽力。虛聾是氣血虛弱,導致聽覺功能衰退。毒聾是因為膿血阻塞了耳道,影響聽力。久聾是病情日久,邪氣阻塞耳竅。凡是有耳聾的人,通常也會有耳鳴,所以總的來說,都與耳鳴有關。
千金補腎丸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黃(酒蒸)、黃耆(蜜炒)、人參、茯神、山茱萸(酒蒸,去核)、牡丹皮、澤瀉、菟絲子(酒製)、石斛、蛇床子、肉蓯蓉、乾薑、桂心、大附子(炮製,去皮臍)、巴戟(去心)、遠志(去心)、細辛、甘草(各二兩)、石菖蒲(一兩)、防風(一兩五錢)、羊腎(二枚)。
將以上二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可逐漸增加至三、四十丸,用淡鹽水送服。西園公在此基礎上加入山藥二兩,效果更佳。
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虛火向上升騰,導致痰氣鬱結在耳朵中,使耳朵時而閉塞,時而鳴響。如果痰火旺盛,或是因為憂愁煩悶而感到胸悶不適、咽喉不利、煩躁不安,可以使用:
通明利氣湯
蒼朮(鹽水炒)一錢、白朮(去蘆炒)一錢、川芎八分、陳皮(鹽水浸)二錢、香附(童便炒)二錢、黃柏(酒炒)二錢、梔子仁(炒)一錢、貝母三錢、生地黃(薑汁浸)一錢、黃連(酒浸豬膽汁炒)一錢半、玄參(酒洗)二錢、木香五分、檳榔一錢、甘草(炙)四分、黃芩(酒浸豬膽汁炒)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為兩劑,用水煎煮,加入竹瀝一起服用。
如果因為陰虛火旺導致耳聾或耳鳴,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並依據此方加入黃柏、知母、石菖蒲、遠志(去心),效果很好。
治療耳鳴的主要方劑
黃連、黃芩、梔子、當歸、陳皮、膽星(各一錢)、龍膽草、香附(各八分)、元參(七分)、青黛、木香(各五分)、乾薑(炒黑)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