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11)
卷五 (11)
1. 㿗疝
內經曰。肝脈大急沉。皆疝症也。心脈滑搏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又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夫疝者。由榮衛虛弱。寒濕不調。致令邪氣乘虛入於心腹中。遂成諸疝。發則小腹疼痛。或繞臍逆上搶心。甚則手足厥冷。或大小便閉結。其諸疝因邪氣流滯。乃成積聚。令人羸瘦少氣。灑淅寒熱。嗜臥。飲食不養肌膚。或腹滿嘔吐。遇寒則痛。又有婦人小腹腫痛。攻擊及二腿者。亦疝氣也。
一論疝氣者。陰腫腹痛也。
川楝子,小茴香,破故紙,青鹽,山茱萸(酒蒸),三稜,莪朮,通草,橘核,荔枝核,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空心服。立效。收功加馬蘭花、蒼朮。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氣作痛。加黃連、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車前子。
一論疝氣腫痛。或大便閉結。或小便赤澀。或有寒有熱。兼治之神方也。
川楝子(酒蒸去核取肉),葫蘆(酒炒),小茴香(鹽酒炒),青鹽,黑醜(搗碎),木香,大黃,滑石,木通,吳茱萸(炒),烏藥,車前子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治疝氣小腸氣,南塘侄試效。
豬苓,澤瀉,蒼朮,赤茯苓,陳皮,川木通,白芍,川楝子,烏藥,元胡索,青皮,紫蘇,馬蘭花,橘核仁(三十個),尖檳榔,甘草(各等分)
上銼。生薑煎服。
一論治七疝。及奔豚小腸氣。臍腹大痛。
七疝湯,知府劉水山傳二方。
元胡索,小茴香(酒炒),川楝子,全蠍(炒),人參,大附子,山梔子,木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服。
秘方,治症同前。
青蒿(一錢),木通,甘草(各一錢),川烏(炮三錢),燈草(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論治外腎腫痛。諸般疝氣。不論新久。一服如神。予嘗用此丸治患疝氣偏墜。已經十餘年。服至一料除根。永不再發。
木香金鈴丸,嚴副使方
木香,乳香,沒藥,大附子(麵裹火煨),小茴香(鹽酒炒),川楝肉,元胡索,全蠍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好酒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熱酒送下。一服立止。
一論疝氣發於寒月者。寒邪入膀胱也。加減五積散。(方見中寒)依本方加元胡索。專治醉飽後色欲不節。觸傷下腹。致成疝氣。其症自小腹連兩脅上。心頭吊痛。額出微汗。宜之。
一論疝氣。其症發於暑月者。暑氣入膀胱也。
加減香苓散
枳殼(麩炒),陳皮,香附,蒼朮,麻黃,香薷,豬苓,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三稜,莪朮,川楝子,元胡索,甘草
上銼。薑、蔥煎服。專治偏墜氣。初起憎寒壯熱。發表。輕者一服而愈。
一論疝氣偏墜疼痛。屬腎虛者。久服除根。六味地黃丸(方見補益)全料。內加人參(三兩),甘枸杞子(三兩),巴戟肉(三兩),懷生地黃(六兩用桂一兩酒二碗煎成一碗拌地黃蒸之),破故紙(二兩水三碗大小茴香各一兩青鹽三錢煎水一碗半同拌巴戟故紙共四味同炒同用之),上為細末。酒打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淡鹽湯下。
白話文:
《內經》說,肝脈浮大而急促,或沉澀,都屬於疝氣。心脈滑而搏動急促是心疝。肺脈沉而搏動是肺疝。另外,三陽經脈急促會形成瘕,三陰經脈急促會形成疝。
所謂疝氣,是因為身體虛弱,氣血失調,寒濕侵入,邪氣趁虛進入心腹,因而形成各種疝氣。發作時會小腹疼痛,或疼痛從肚臍向上竄到心口,嚴重時會手腳冰冷,或大小便不通。這些疝氣都是因為邪氣阻塞所致,會形成積聚,讓人消瘦、氣虛、時冷時熱、喜歡躺臥、飲食難以滋養皮膚,或腹脹嘔吐,遇冷會加重疼痛。另外,婦女小腹腫痛,疼痛會蔓延到大腿,也是疝氣。
一說疝氣是指陰部腫脹腹痛。
用川楝子、小茴香、補骨脂、青鹽、酒蒸山茱萸、三稜、莪朮、通草、橘核、荔枝核、甘草等量混合,切碎後用水煎煮,空腹服用,效果很好。如果要加強療效,可以加入馬蘭花和蒼朮。如果是在夏天或秋天,因為暑氣侵入膀胱導致疝氣疼痛,可以加入黃連、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車前子。
另一種說法是,治療疝氣腫痛,或大便不通,或小便赤澀,或有時冷有時熱,這是很有效的方子。
用酒蒸去核的川楝子、酒炒的葫蘆、鹽酒炒的小茴香、青鹽、搗碎的黑醜、木香、大黃、滑石、木通、炒過的吳茱萸、烏藥、車前子混合,切碎後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另一種治療小腸疝氣的方法,是南塘的親戚試過很有效。
用豬苓、澤瀉、蒼朮、赤茯苓、陳皮、川木通、白芍、川楝子、烏藥、元胡索、青皮、紫蘇、馬蘭花、橘核仁三十個、尖檳榔、甘草等量混合,切碎後用生薑煎煮服用。
另一種說法是,治療七種疝氣以及奔豚、小腸氣,導致肚臍腹部劇痛。
「七疝湯」,是知府劉水山傳下來的兩個方子。
用元胡索、酒炒的小茴香、川楝子、炒過的全蠍、人參、大附子、山梔子、木香等量混合,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溫酒送服。
「秘方」,治療症狀同上。
用青蒿一錢、木通一錢、甘草一錢、炮製過的川烏三錢、燈草一錢混合,切碎後用水煎煮,溫服。
另一種說法是,治療外腎腫痛,各種疝氣,不論新舊,服用後效果神奇。我曾經用這個藥丸治好一個患疝氣偏墜十幾年的人,服用一劑就痊癒,而且永不再發。
「木香金鈴丸」,是嚴副使提供的方子。
用木香、乳香、沒藥、麵裹火煨過的大附子、鹽酒炒的小茴香、川楝肉、元胡索、全蠍、人參等量混合,磨成細粉,用好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熱酒送服,一服即可見效。
另一種說法是,疝氣在寒冷月份發作,是因為寒邪侵入膀胱。可以用加減五積散(方子在「中寒」部分)的基礎上加入元胡索,專門治療因為酒足飯飽後性生活不節制,損傷下腹導致的疝氣。這種疝氣的症狀是從小腹連到兩脅,心口吊痛,額頭微微出汗,適合用此方。
另一種說法是,疝氣在炎熱月份發作,是因為暑氣侵入膀胱。
「加減香苓散」
用麩炒枳殼、陳皮、香附、蒼朮、麻黃、香薷、豬苓、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三稜、莪朮、川楝子、元胡索、甘草混合,切碎後用薑、蔥煎煮服用。專門治療偏墜氣,初期會有怕冷發熱的症狀。輕微的服用一劑就能痊癒。
另一種說法是,疝氣偏墜疼痛,屬於腎虛的,長期服用可以根治。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方子在「補益」部分)全量,再加入人參三兩、甘枸杞子三兩、巴戟肉三兩、懷生地黃六兩(用桂一兩,酒二碗煎成一碗拌入地黃蒸),破故紙二兩(用水三碗,與大小茴香各一兩、青鹽三錢一起煎成一碗半,拌入巴戟和故紙,四種一起炒)磨成細粉,用酒調麵糊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淡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