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3)
卷五 (3)
1. 痛風
夫痛風者。皆因氣體虛弱。調理失宜。受風寒暑濕之毒。而四肢之內。肉色不變。其病晝靜夜劇。其痛如割者。為寒多。腫滿如剜者。為濕多。或汗出入水。遂成斯疾。久而不愈。令人骨節蹉跌。股脛消瘦者。為難療矣。予考痛風。脈理多端。有旦定而夜甚。脈弦而緊者。是痛風也。
脈沉而伏。中氣也。不可一例而治。臨症當審辨矣。經曰。痹者。謂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故曰痛痹。筋骨掣痛也。曰著痹。著而不行也。曰行痹。走而不定也。曰周痹。周身疼痛也。皆邪氣有餘之候耳。
一論痛風。腰背手足肢節疼痛。乃血虛氣弱。經絡枯澀。寒滯而然也。午後夜甚者。血弱陰虛。午前早甚者。氣滯陽弱。痛甚者。曰白虎歷節風。走注風。膝大脛瘦。曰鶴膝風是也。
參五秦艽湯
當歸(三錢),赤芍(酒炒七分),蒼朮(童便浸一錢),生地黃(酒浸一錢),萆薢(一錢),黑狗脊(去毛根二錢),川芎(七分),羌活(一錢五分),秦艽(去蘆一錢五分),川獨活(一錢)五加皮(二錢),黃連(薑汁炒一錢),黃柏(酒炒一錢),紅花(酒洗八分),黃芩(酒炒一錢五分),黃耆(酒炒二錢),人參(二錢),牛膝(去蘆酒浸一錢五分),杜仲(每一兩用茴香一錢鹽一錢水二鍾拌炒此用二錢),生甘草(二分)
上銼。桃枝七根。每長一寸半。燈心七根。水煎。臨服入童便、好酒各一盞。空心溫服。渣再煎服。忌酒面鯉魚濕熱羊鵝。
如天將作雨。陰晦時日。而預先覺痛甚者。加防風、天麻、升麻。午後夜甚者。血弱陰虛。加升麻五分。牡丹皮一錢。早上午前甚者。氣滯陽弱。加連翹、沉香、竹瀝、乳汁。痛甚者。倍羌活、紅花、酒炒黃芩。涼血則痛止。此症乃筋與骨症。患者乃外淫侵入日久。及年近衰者。
不善養而得。蓋筋屬肝血。骨屬腎水。內損所致耳。一論濕熱作痛。不拘上下用之。蒼朮妙於燥濕。黃柏妙於去熱。二物皆有雄壯之性。亦簡易之方也。加牛膝則治濕熱下流。兩腳麻木。或如火燎之熱者。
二妙散
蒼朮(米泔浸),黃柏(乳汁浸透)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酒調下。痛甚。加生薑汁。熱服。
一論血脈凝滯。筋絡拘攣。肢節疼痛。行步艱難。活血理氣。第一品也。
舒筋散
元胡索(炒),當歸,辣桂(各等分)
上為丸。每服二錢。用酒調下。
十全大補湯,治勞倦遍身疼痛。加半夏薑製。倍佳。
一婦人年七十餘。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遍身作癢如蟲行。口乾目赤。頭暈痰湧。胸膈不利。小便短赤。夜間殊甚。用六味地黃丸料。加山梔、柴胡。水煎服。
一論瘀血濕痰。蓄於肢節之間筋骨之會。空竅之所而作痛也。肢節沉重者。是濕痰。晚間病重者。是瘀血也。
白話文:
痛風這種病,通常都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調養不當,又受到風、寒、暑、濕等邪氣的侵襲所導致。病發時,四肢的肌肉顏色不會改變,白天症狀比較輕微,晚上會變得劇烈。如果疼痛像刀割一樣,通常是寒邪引起的;如果腫脹得像被挖開一樣,通常是濕邪引起的。有些人是因為出汗後又接觸到水而發病,這種病如果久治不癒,會導致骨關節錯位,腿部肌肉消瘦,就變得難以治療了。我研究痛風的脈象,發現有很多種情況,有的是早上症狀輕,晚上加重,脈象呈現弦緊,這就是典型的痛風。
脈象沉而微弱,表示是中氣不足。所以不能用同一種方法治療,要根據實際情況仔細辨別。醫書上說,所謂「痹」,就是風、寒、濕三種邪氣結合在一起引起的。因此,才會說「痛痹」,表示筋骨抽痛;「著痹」,表示邪氣停留不動;「行痹」,表示疼痛游走不定;「周痹」,表示全身疼痛。這些都是邪氣過多的表現。
再來說痛風,腰背、手腳關節疼痛,是因為氣血虛弱,經絡乾澀,寒邪阻滯引起的。如果下午或晚上疼痛加劇,是血虛陰虛的表現;如果上午或早上疼痛加劇,是氣滯陽虛的表現。如果疼痛非常劇烈,就稱為「白虎歷節風」或「走注風」,膝蓋腫大、小腿消瘦,則稱為「鶴膝風」。
參五秦艽湯
組成為:當歸(9克),赤芍(酒炒,2.1克),蒼朮(用童子尿浸泡,3克),生地黃(用酒浸泡,3克),萆薢(3克),黑狗脊(去毛根,6克),川芎(2.1克),羌活(4.5克),秦艽(去蘆,4.5克),川獨活(3克),五加皮(6克),黃連(用薑汁炒,3克),黃柏(用酒炒,3克),紅花(用酒洗,2.4克),黃芩(用酒炒,4.5克),黃耆(用酒炒,6克),人參(6克),牛膝(去蘆,用酒浸泡,4.5克),杜仲(每30克用茴香3克、鹽3克、水120毫升拌炒,這裡用6克),生甘草(0.6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桃枝七根(每根長約4.5公分)和燈心草七根,用水煎煮。服用前加入童子尿和好酒各一杯,空腹溫服。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酒、麵、鯉魚、濕熱的羊肉和鵝肉。
如果天氣要下雨,或陰天的時候,預先感覺疼痛加劇,可以加入防風、天麻、升麻。如果下午或晚上疼痛加劇,是血虛陰虛,可以加入升麻1.5克、牡丹皮3克。如果早上或上午疼痛加劇,是氣滯陽虛,可以加入連翹、沉香、竹瀝、乳汁。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倍羌活、紅花、酒炒黃芩。涼血可以止痛。這種病是筋骨方面的疾病,通常是外邪入侵時間太久,或年老體衰的人容易患上。
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也會得這種病,因為筋屬肝血,骨屬腎水,是身體內部虛損所導致的。再來說濕熱引起的疼痛,無論是上半身或下半身疼痛都可以使用以下方子。蒼朮擅長燥濕,黃柏擅長清熱。這兩味藥都屬於藥性比較強的藥材,也是比較簡單有效的方子。如果加入牛膝,可以治療濕熱往下流,導致兩腳麻木,或有如火燒般的熱感。
二妙散
組成為: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黃柏(用乳汁浸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用酒調服。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生薑汁,熱服。
再來說血脈凝滯,筋絡拘攣,肢體關節疼痛,走路困難的情況,活血理氣是最重要的。
舒筋散
組成為:元胡索(炒),當歸,辣桂(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製成藥丸,每次服用6克,用酒調服。
十全大補湯,可以治療勞累過度導致的全身疼痛,加入半夏(用薑製)效果更好。
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婦人,全身疼痛,尤其是筋骨疼痛,不能彎曲伸展,全身發癢,像有蟲子在爬,口乾眼紅,頭暈痰多,胸膈不舒暢,小便短少發紅,晚上尤其嚴重。使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材,加入山梔、柴胡,用水煎服。
再來說瘀血和濕痰積聚在肢體關節之間,以及筋骨的交會處,或空竅的地方所引起的疼痛。如果肢體感覺沉重,是濕痰引起的;如果晚上病情加重,是瘀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