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卷五 (16)
卷五 (16)
1. 厥症
陽厥脈滑而沉實。陰厥脈細而沉伏。
氣虛則發厥。血虛則發熱。厥者。手足冷也。氣屬陽。陽虛則陰湊之。故發厥也。血屬陰。陰虛則陽湊之。故發熱也。氣虛發厥者。當用溫藥。血虛發熱者。不宜用涼藥。當用溫養氣血之藥以補之。宜養陰。黃耆建中湯之類是也。
又有一種病實熱者。極而手足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此當用涼藥。須以脈別之。此最難辨。
一論陽厥者。是熱深則厥深。蓋陽極則發厥也。急以六一順氣湯治之。
一論陰厥者。始得之。身冷脈沉。四肢厥逆。足蜷臥。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宜四逆理中湯之類。仍速灸關元百壯鼻尖有汗為度。
一論痰厥者。卒然不省人事喉中有水雞聲者是也。用牙皂、白礬等分研末。吹鼻。即以香油一盞。入薑汁少許灌之。立醒。或燒竹瀝、薑汁。灌之亦可。
一論蛔厥者。乃胃寒所致。經曰。蛔者。長蟲也。胃中冷。即吐蛔。宜理中湯加炒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
一論氣厥者。與中風相似。但風中身溫。氣中身冷。以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烏藥。如有痰。以四七導痰湯主之。
一論暴怒暴死者。名曰氣厥。蓋怒則氣上。氣上則上焦氣實而不行。下焦氣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氣上。宜降之。
五磨飲子
木香,沉香,檳榔,枳實,臺烏藥
上五味等分。白酒磨服。立效。
建中湯(見汗症),六一順氣湯(見傷寒),四逆湯(見中寒),理中湯(見中寒),藿香正氣湯(見霍亂),四七湯(見諸氣),導痰湯(見痰飲)
白話文:
[病症: 厥症]
在陽厥的情況下,脈象會呈現滑且沉實。而陰厥的脈象則細弱且沉伏。
氣力不足時會導致厥症,血液不足則會引發發熱。所謂厥症,即是手腳冰冷。氣力屬於陽性,若氣力不足,陰性力量就會佔據優勢,因此產生厥症。血液屬於陰性,若血液不足,陽性力量就會過盛,因此引發發熱。對於氣力不足導致的厥症,應使用溫暖的藥物治療。對血液不足導致的發熱,則不適合使用冷涼的藥物,而應選擇能溫暖和滋養氣血的藥物進行補充。應注重滋養陰性,例如黃耆建中湯這類的藥方。
另外一種情況,實際上是極度的熱病,導致手腳冰冷。這就是所謂的「熱深厥亦深」,這種情況應使用冷涼的藥物。必須通過脈象來判斷,這種情況非常難以辨別。
對於陽厥,是因為熱度過高導致厥症加深。這是因為陽性過度引發厥症。應立即使用六一順氣湯治療。
對於陰厥,開始時身體會感到寒冷,脈象沉弱,四肢冰冷,蜷縮著躺下,嘴脣和口腔呈青色,可能伴有腹瀉但不口渴,尿液顏色變淡。宜使用四逆理中湯等藥方,同時迅速灸關元穴,直到鼻尖出汗。
對於痰厥,突然失去意識,喉嚨中有如水雞般的聲音,可用牙皁和白礬等量研磨成粉,吹入鼻子,再用香油一碗,加入少量薑汁灌入口中,立刻就會清醒。或者用燒制的竹瀝和薑汁灌入也可以。
對於蛔厥,是由胃寒導致的。蛔蟲,即長蟲,當胃部寒冷時,就會吐出蛔蟲。宜使用理中湯,加入炒制的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服烏梅丸。
對於氣厥,與中風的症狀類似,但中風時身體溫暖,氣厥時身體冰冷。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加入南星、木香、烏藥。如果伴有痰,則使用四七導痰湯。
對於因極度憤怒而突然死亡的情況,被稱為氣厥。這是因為憤怒會使氣力上升,氣力上升會導致上半身的氣力過於強烈,下半身的氣力逆流無法吸入,因此會突然死亡。氣力上升,應使其下降。
以下是相關的藥方:
五磨飲子:包含木香、沉香、檳榔、枳實、臺烏藥。以上五種藥材等量,用白酒磨製服用,效果立竿見影。
建中湯、六一順氣湯、四逆湯、理中湯、藿香正氣湯、四七湯、導痰湯等,具體用法請參考相應的疾病描述。
2. 心胃痛
脈沉細而遲者。易治。浮大弦長者。難治。
胃脘痛者。多是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煎爆。復食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自郁成積。自積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雜。妨礙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噯氣。嘈雜噁心。皆膈噎反胃之漸者也。俗醫以燥熱之藥治之。以火濟火。誤矣。古方有九種心痛。
曰飲。曰食。曰風。曰熱。曰冷。曰悸。曰蟲。曰疰。曰去來痛。夫所謂冷者。一耳豈可例以熱藥治之乎。須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氣。口得寒物而病於初得之時。當用溫散溫利之藥。若病久則成郁矣。鬱則成熱。宜用炒山梔為君。熱藥為之嚮導。則邪易伏。病易退。病安之後。
若縱恣不改。病必再作。難治矣。此病雖日久不食。不死。必須待服藥數劑。痛定。過一日。漸而少食。方得痊安。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觸犯心君。又有汙血衝心。手足青過節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非藥所能療焉。
一論胃脘積有鬱熱。刺痛不可忍者。此方治心胃痛之主方也。
清熱解鬱湯
山梔仁(炒黑二錢),乾薑(炒黑五分),川芎(一錢),黃連(炒一錢),香附(炒一錢),枳殼(去穰麩炒一錢五分),蒼朮(米泔浸七分),陳皮(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熱服。服後。戒飲食大半日。再服一劑。神效。如痛甚。加薑汁二三匙。入藥同煎。
一論諸積氣為痛。心膈痛。腹痛。血積痛。腎氣痛。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等症。
神保丸
木香(二錢五分),胡椒(二錢五分),全蠍(全者七枚),巴豆(十枚去心研末)
上為末。入巴豆霜再研。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硃砂三錢為衣。每服三十粒。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湯送下。血積痛。炒薑、醋湯下。肺氣盛者。白礬、蛤粉。黃丹各一錢。同研為散。煎桑白皮。糯米飲。調下三錢。
氣喘。桑白皮糯米飲下。腎氣痛脅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調檳榔末一錢同下。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下或酒漿飲任下。酒面熱毒過度。痰飲致胃痛。柿蒂湯下。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此藥能去之。有人病項筋痛。諸醫皆以為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脅。攣痛甚苦。乃合服一料而瘥。再服除根。
一論治心胃刺痛。並兩脅肋痛。嘔吐胸痞大便堅。六脈數。或發熱口乾。
清上飲
柴胡,黃芩,赤芍,厚朴,枳實,梔子,鬱金,黃連,半夏,青皮,大黃,芒硝,甘草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一治心氣及胃脘諸痛。鬱火所致者。
肥梔子(去殼十五枚薑汁炒黑),撫芎(一錢),香附(童便炒一錢)
白話文:
心胃痛
如果脈象呈現沉、細而且遲緩,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但如果脈象呈現浮、大、弦而且長,就比較難治療。
胃脘疼痛,大多是因為飲食放縱,喜歡吃辛辣酸味的食物,恣意飲用熱酒和煎炸爆炒的食物,又吃寒涼生冷的食物。早上傷害到身體,晚上就出現損害,日積月累,就會因為氣機鬱滯而形成積聚,積聚久了就變成痰。痰火互相煎熬,導致血也跟著亂走。痰和血混雜在一起,阻礙了身體的升降功能,所以才會出現胃脘疼痛、吞酸、打嗝、嘈雜、噁心等症狀,這些都是胃腸道疾病,如膈噎、反胃等問題的開端。但庸醫卻用燥熱的藥物來治療,這就像是用火去救火,是錯誤的。古代醫書中有九種心痛的說法:
分別是因飲水、飲食、風邪、熱邪、寒邪、心悸、蟲積、疰病、以及痛時發作時不發作所引起的心痛。所謂的寒邪引起的心痛,難道可以一概而論地用熱藥來治療嗎?必須要區分病情的時日長短。如果明顯知道是因為身體受寒,或吃了寒涼食物而剛發病的,就應該用溫散、溫通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病程較久,就會形成鬱滯。鬱滯久了就會化熱,這時就應該用炒山梔子作為主藥,配合其他熱性的藥物來引導,這樣邪氣就容易被降伏,病也就容易好轉。病好之後,如果還是放縱飲食,不改壞習慣,病一定會再發作,那就很難治療了。這種病即使長期不進食,也不會馬上死亡,但必須要等服用藥物數劑,疼痛停止,過一天之後,逐漸少量進食,才能痊癒。如果真的是心臟本身的疼痛,像是被嚴寒侵犯心臟,或是因為污血衝到心臟,導致手腳青紫過於關節的,早晨發作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亡,這種情況是藥物也無法治療的。
以下論述針對胃脘積聚有鬱熱,導致刺痛難忍的情況。
清熱解鬱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心胃痛的主要方劑。
成分:炒黑山梔仁二錢,炒黑乾薑五分,川芎一錢,炒黃連一錢,炒香附一錢,去穰麩炒枳殼一錢五分,米泔浸蒼朮七分,陳皮五分,甘草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趁熱服用,服藥後,要禁食大半天。再服用一劑,效果就會很好。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二三匙薑汁一起煎服。
以下論述各種氣機鬱滯導致的疼痛。
例如:心膈疼痛、腹痛、血積痛、腎氣痛、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等症狀。
神保丸
成分:木香二錢五分,胡椒二錢五分,全蠍(完整的)七枚,巴豆(去心研磨成粉末)十枚。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巴豆霜一同研磨。用湯浸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小。用硃砂三錢做外衣。每次服用三十粒。
- 心膈痛:用柿蒂、燈心草煎煮的湯送服。
- 腹痛:用柿蒂、煨薑煮的湯送服。
- 血積痛:用炒過的生薑、醋煮的湯送服。
- 肺氣旺盛:用白礬、蛤粉、黃丹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粉末,用桑白皮、糯米煮的湯調服三錢。
- 氣喘:用桑白皮、糯米煮的湯送服。
- 腎氣痛、脅下痛:用炒茴香、酒送服。
- 大便不通:用蜂蜜調和檳榔末一錢送服。
- 氣噎:用木香湯送服。
- 宿食不消:用茶或者酒水送服。
- 酒面熱毒過度,痰飲導致胃痛:用柿蒂湯送服。
各種氣機不順的問題,其中以膀胱氣滯導致的脅下痛最難治療,但此藥能有效去除。有人項部筋痛,醫生都認為是風邪引起的而用風藥治療,數月都不見好轉。後來,疼痛蔓延到背部,又移到右脅,疼痛非常劇烈。服用一個療程的「神保丸」就痊癒了,再服用一個療程,就徹底根除了。
以下論述針對心胃刺痛,以及兩脅肋痛、嘔吐、胸悶、大便乾硬、六脈呈現數脈、或者發熱、口乾等症狀。
清上飲
成分:柴胡、黃芩、赤芍、厚朴、枳實、梔子、鬱金、黃連、半夏、青皮、大黃、芒硝、甘草。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以下論述治療心氣以及胃脘各種疼痛,是由於鬱火所導致的。
成分:肥梔子(去殼,用薑汁炒黑十五枚),撫芎(一錢),香附(用童便炒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