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壽世保元》~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咯血

一論咯血者。出於腎。咯出血屑者是也。亦有痰帶血絲出者。宜

清咯湯

陳皮,半夏(薑汁炒),白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生地黃(各一錢),桔梗,梔子(炒各七分),杏仁(去皮),阿膠(炒),甘草,柳桂(各五分),桑白皮(一錢五分)

上銼。生薑煎服。

一方。治同前。

白朮(一錢五分),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桃仁(研一錢),山梔(炒黑八分),桔梗(七分),貝母(一錢),黃芩(八分),青皮(五分),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一方。無青皮、黃芩。有知母、麥門冬、黃柏。

一論吐血咯血。大能潤肺止咳。宜

天門冬丸

天門冬(去心一兩),白茯苓(去皮),阿膠,杏仁(去皮尖),貝母,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含口中噙化下。日夜可服十丸。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討論的是咯血的情況,指出咯血源自於腎臟,特徵是咯出的血塊或痰中帶有血絲。對於這種症狀,建議服用「清咯湯」。

「清咯湯」的成分包括:陳皮、半夏(薑汁炒)、白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生地黃(各一錢)、桔梗、梔子(炒各七分)、杏仁(去皮)、阿膠(炒)、甘草、柳桂(各五分)、桑白皮(一錢五分)。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生薑一同煎煮服用。

另一個處方,其治療原理與「清咯湯」相同。該處方的成分包括:白朮(一錢五分)、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牡丹皮(一錢五分)、桃仁(研一錢)、山梔(炒黑八分)、桔梗(七分)、貝母(一錢)、黃芩(八分)、青皮(五分)、甘草(三分)。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煎煮服用。還有一種變更版的處方,不包含青皮和黃芩,但添加了知母、麥門冬、黃柏。

另一段文字討論的是吐血和咯血的情況,這個處方極具潤肺止咳的效果。建議服用「天門冬丸」。

「天門冬丸」的成分包括:天門冬(去心一兩)、白茯苓(去皮)、阿膠、杏仁(去皮尖)、貝母、甘草(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蜜製成丸,大小如同芡實。每次服用一丸,放在口中慢慢融化吞下,日夜可以服用十丸。

2. 嘔血

一論先噁心。而後嘔出成升成碗者。由怒氣逆甚所致。治方用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芍藥(三錢),生地黃(四錢),炒山梔(三錢)

上銼。水煎。臨服。入童便一盞。薑汁少許同服。

一論嘔血。脈大發熱。喉中痛者。此是氣虛。用

黃耆(二錢),人參(二錢),黃柏(一錢五分),生地黃(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一論怒氣逆甚而嘔血。宜

栝蔞仁(三錢),當歸(二錢),生地黃(四錢),桔梗(八分),通草(一錢五分),牡丹皮(三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關於嘔血]

首先感到惡心,接著嘔吐出大量的血,這是由於極度的怒氣導致氣逆所引起的。治療方法如下:使用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芍藥三錢、生地黃四錢、炒山梔三錢。將這些藥材研磨後,用水煎煮。在服用前,加入一碗的童子尿以及少量的薑汁一同飲用。

對於那些脈搏強大,身體發熱,喉嚨疼痛的嘔血患者,這是因為他們的氣血虛弱。治療方法如下:使用黃耆二錢、人參二錢、黃柏一錢五分、生地黃三錢、荊芥一錢、當歸二錢。將這些藥材研磨後,作為一劑,用水煎煮服用。

對於因極度怒氣導致嘔血的患者,治療方法如下:使用栝蔞仁三錢、當歸二錢、生地黃四錢、桔梗八分、通草一錢五分、牡丹皮三錢。將這些藥材研磨後,作為一劑,用水煎煮服用。

3. 唾血

一論唾血者。出於腎。鮮血隨唾而出也。

麥門冬,天門冬,知母,貝母,黃柏,桔梗,熟地黃,玄參,遠志(各等分),乾薑(炒減半)

上銼。水煎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唾血」的情況,指的是血液從腎臟來源,隨著口水一同吐出的新鮮血液。

處方藥材如下:麥門冬、天門冬、知母、貝母、黃柏、桔梗、熟地黃、玄參、遠志,這些藥材的份量都相同;另外還有炒過的乾薑,但其份量為其他藥材的一半。

以上藥材需研磨後,用水煎煮服用。

4. 便血

一論下血者。大便出血也。乃臟腑蘊積濕熱之毒而成。或因氣鬱。酒色過度。及多食炙爆熱毒之物。或風邪之冒。或七情六淫所傷。使氣血逆亂。榮衛失度。皆能令人下血。此方治大便下血。不問糞前糞後。並腸風下血皆治。

解毒四物湯

當歸(酒洗五分),川芎(五分),白芍(炒六分),生地黃(一錢),黃連(炒一錢),黃芩(炒八分),黃柏(炒七分),梔子(炒黑七分),地榆(八分),槐花(炒五分),阿膠(炒六分),側柏葉(六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腹脹。加陳皮六分。氣虛。加人參三分。白朮三分。木香三分。腸風下血。加荊芥五分。氣下陷。加升麻五分。心血不足。加茯苓六分。虛寒。加炒黑乾薑五分。一方。去阿膠。加苦參七分。

一論大便下血。去多心虛。四肢無力。面色痿黃。宜

滋陰臟連丸

懷生地黃,懷熟地黃(各用四兩),山茱萸(酒蒸去核),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二兩),川黃連(酒炒),澤瀉(三兩),山藥(四兩),槐花(拌蒸),大黃(酒蒸九次極黑各用三兩)

上為細末。裝入雄豬大腸頭內。兩頭扎住。糯米三升。水浸透米。去水。將藥腸藏糯米甑內。蒸一炷香時為度。搗藥腸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一虛人大便下血。用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加炒阿膠、酒炒椿根皮、地榆、槐花。

一下血。服臟連丸等藥。其血愈多。形體消瘦。發熱少食。裡急後重。此脾氣下陷。以補中益氣湯。加炒黑乾薑。立止。

一論腸風下血者。必在糞前。是名近血。色清而鮮。其脈又浮。宜人參敗毒散。(方見感冒)依本方加黃連。

柏葉湯,治腸風下血。

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麩炒),槐花,地榆,荊芥,川芎(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烏梅一個。生薑切片。水煎。空心服。

槐角丸,治腸風下血。不問糞前糞後。遠年近日。皆效。

槐角子(一兩),枳殼(麩炒),黃芩(酒炒),地榆,荊芥,黃連,側柏葉(酒浸各五錢),黃柏(酒浸),防風,歸尾(酒洗各四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湯送下。忌生冷燒酒蒜毒等物。戒房事。

一論臟毒下血。必在糞後。是名遠血。宜

八寶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槐花(各一錢五分),細辛,甘草(各四分)

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一論大便下血。大腸痛不可忍。肛門腫起。此下焦熱毒盛也。宜

加味解毒湯

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赤芍,連翹,枳殼(麩炒),防風,甘草

上銼。水煎。空心服。

一治腸胃閉悶。下血。積熱臟毒。

黃連(四兩炒),枳殼(去穰炒四兩)

白話文:

關於便血

關於下血(便血)的論述,指的是大便時出血。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體內臟腑積聚了濕熱的毒素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情緒不暢、過度飲酒和性生活、食用過多燒烤等熱性食物、感受風邪、或因情緒波動和外感六淫邪氣所傷,導致氣血運行紊亂,營衛失調,這些都可能引起便血。這個方子治療大便出血,無論是排便前還是排便後,或是腸風導致的便血都有效。

解毒四物湯

藥材包括:當歸(用酒洗過,五分)、川芎(五分)、白芍(炒過,六分)、生地黃(一錢)、黃連(炒過,一錢)、黃芩(炒過,八分)、黃柏(炒過,七分)、梔子(炒黑,七分)、地榆(八分)、槐花(炒過,五分)、阿膠(炒過,六分)、側柏葉(六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腹脹,加入陳皮六分;如果氣虛,加入人參三分、白朮三分、木香三分;如果是腸風引起的便血,加入荊芥五分;如果感覺氣虛下陷,加入升麻五分;如果是心血不足,加入茯苓六分;如果是虛寒體質,加入炒黑的乾薑五分。另一個方子是去掉阿膠,加入苦參七分。

關於大便出血,如果患者感到心慌虛弱、四肢無力、面色萎黃,適合服用滋陰臟連丸

滋陰臟連丸

藥材包括:懷生地黃、懷熟地黃(各四兩)、山茱萸(用酒蒸過,去核)、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二兩)、川黃連(用酒炒過)、澤瀉(三兩)、山藥(四兩)、槐花(拌蒸)、大黃(用酒蒸九次至極黑,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裝入雄豬的大腸頭內,兩端紮緊。準備糯米三升,用水浸透後瀝乾,將裝有藥材的豬腸放入糯米中,放入鍋中蒸一炷香的時間。取出藥腸,搗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虛弱體質的人大便出血,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方子在內傷部分)加炒過的阿膠、酒炒過的椿根皮、地榆、槐花。

如果服用臟連丸等藥後,出血反而增多,且身體消瘦、發熱、食慾不振、裡急後重,這是因為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炒黑的乾薑,通常能立即止血。

關於腸風下血,通常發生在排便前,稱為「近血」,顏色清澈鮮紅,脈象浮。適合服用人參敗毒散(方子在感冒部分),並按照原方加入黃連。

柏葉湯,用於治療腸風下血。

藥材包括: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用麩炒過)、槐花、地榆、荊芥、川芎(各等分),甘草(用量減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個烏梅和幾片生薑,加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槐角丸,用於治療腸風下血,無論是排便前還是排便後、病情時間長短都有效。

藥材包括:槐角子(一兩)、枳殼(用麩炒過)、黃芩(用酒炒過)、地榆、荊芥、黃連、側柏葉(用酒浸過,各五錢)、黃柏(用酒浸過)、防風、歸尾(用酒洗過,各四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烈酒、蒜等刺激性食物,並戒除性生活。

關於臟毒下血,通常發生在排便後,稱為「遠血」。適合服用八寶湯

八寶湯

藥材包括: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槐花(各一錢五分)、細辛、甘草(各四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關於大便出血,如果大腸疼痛難忍、肛門腫脹,這是下焦熱毒過盛,適合服用加味解毒湯

加味解毒湯

藥材包括: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赤芍、連翹、枳殼(用麩炒過)、防風、甘草。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治療腸胃閉塞、出血、積熱和臟毒,可使用:

黃連(四兩,炒過)、枳殼(去瓤炒過,四兩)。